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研手段的不断进步,人类思维研究已从哲学和心理学范畴进入当今世界最前沿科学领域。科学家已经开始从分子水平上来揭示人类思维之谜,并正在利用这些新发现研制生物计算机。在过去40多年中,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将生命现象分解成大量基因和蛋白质的组合,目前科学家正在进一步研究这些生物大分子及其组合的功能。科学家从分子层次上发现,生物大分子之间遵循着化学和物理规律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一些生物大分子形成了“生物电路”。“生物电路”具有类似计算机的信息传输和处理,甚至逻辑运算的功能。英国《自然》杂志最近刊…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计算机核心元件的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理论极限,半导体硅芯片因电路密集引起的散热问题难以解决,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寻找新的材料。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引人瞩目的生物计算机已展现在人们眼前。生物计算机的主要原材料,是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分子,并以此作为生物芯片。在这种芯片中,信息以波的形式传播。由于蛋白质分子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小得多,其密度可做得很高,更为可贵的是,  相似文献   

3.
论分子生物学时代的生理学探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期,随着蛋白质空间结构的解析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形成了核酸和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时代,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观,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意识到认为将复杂的生物现象还原称简单的组成部分(细胞或分子)就能充分解释生物现象的观点有失偏颇。分子与整体,微观与宏观必须结合与统一,这一点已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由此,生理学作为一门相对古老的研究结构与功能关系,尤其是整体功能的生命学科,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期,随着蛋白质空间结构的解析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形成了核酸和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时代,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观,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意识到认为将复杂的生物现象还原称简单的组成部分(细胞或分子)就能充分解释生物现象的观点有失偏颇.分子与整体,微观与宏观必须结合与统一,这一点已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由此,生理学作为一门相对古老的研究结构与功能关系,尤其是整体功能的生命学科,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DNA、RNA和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但关于何者是生命的起源,至今众说纷纭。近来的研究表明,RNA可能是生命的起源。本文简述了有关此学说的一些主要证据,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音乐才能的起源至今成谜,自达尔文提出人类音乐才能可能经由进化起源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从生物学的视角审视之,随即交叉学科"生物音乐学"应运而生。"进化音乐学"作为生物音乐学的一个分枝,主要研究音乐才能的遗传基础、跨物种现象和进化意义等问题。近年来该领域虽发展迅速,然而上述问题几乎悉数未解。本文提出:先将音乐才能解构为必需的最小功能单元,然后分别构建各功能单元的动物模型,再以动物模型对各功能单元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并最终确定音乐才能的进化路线。  相似文献   

7.
慢性炎症相关肿瘤疾病,其机制涉及到的不再是个别的基因产物或蛋白分子,也不再是单一的信号通路或代谢途径,而是众多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小分子等各种生物分子构成的复杂的调控网络。这一网络中的相互联系、动态以及突变特性,要求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分析。这种分析将拓展临床医生的研究思路,推动对炎症向肿瘤转化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慢性炎症相关肿瘤疾病,其机制涉及到的不再是个别的基因产物或蛋白分子,也不再是单一的信号通路或代谢途径,而是众多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小分子等各种生物分子构成的复杂的调控网络.这一网络中的相互联系、动态以及突变特性,要求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分析.这种分析将拓展临床医生的研究思路,推动对炎症向肿瘤转化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纳米技术与生物医药科技进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前景1 1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传感器和纳米机器人 :纳米机器人也称分子机器人 ,是纳米机械装置与生物系统的有机结合(如酶和纳米齿轮的结合 ) ,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可充当微型医生[1] ,解决传统医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种纳米机器人可注入人体血管内 ,成为血管中运作的分子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从溶解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氧气中获得能量 ,并按医生通过外界声信号编制好的程序探示它们碰到的任何物体。分子机器人可以进行全身健康检查 ,疏通血管中的血栓 ,清除心脏及动脉内的脂质沉积物 ,吞噬病菌 ,杀死癌细胞 ,监视…  相似文献   

10.
卿素兰  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6,29(6):1460-1463
该研究根据人的三种基本生物需要(吃、喝、睡)设计动画故事脚本,通过计算机呈现的方式,探查4~7岁儿童对人的生物需要目的指向行为的归因。结果表明:(1)学前儿童能够对人的生物需要目的指向行为进行非意图的生物学解释,4岁至5岁是一个快速发展期;(2)学前儿童对人的生物需要行为的理解表现出不一致性,其“睡”和“吃”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喝水”表现为一种纯粹的生物需要(3)学前儿童对人的生物需要行为的满足与否能够采取灵活的多因果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的"涌现"对哲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并引发了一些新的哲学问题和思考。密集型数据处理与哲学范式的关系是方法论中新的哲学问题之一。本文在生物基因信息处理流程和计算机密集数据处理流程的基础上,抽象出一种密集型数据(大数据)处理流程。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工作过程,它是不是一种哲学范式、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哲学概括、抽象和意义阐述。作为一个命题,也需从逻辑上论证它是一种新的不能被代替的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12.
吕耀怀 《伦理学研究》2005,(1):68-71,83
在信息伦理学领域 ,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 :有些学者将信息伦理学作为一门非规范的伦理学来研究 ,而另一些学者则偏重于信息伦理学的规范性质。信息伦理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应当研究不同类型的信息活动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伦理问题 ,而不能成为计算机伦理学、媒体伦理学、生物信息伦理学、网络伦理学的集装箱。规范的信息伦理学可以参考义务论、美德论、效果论的分析框架 ,而且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各国的信息伦理学有本土化的问题 ,但在全球性的信息沟通中 ,应当实现不同的信息伦理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COMT基因多态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攻击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遗传学基础。近年来,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对攻击行为发生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 COMT基因成为攻击行为遗传学研究的候选基因之一, 然而以人类为被试的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 甚至相互矛盾。通过回顾、梳理既有关于COMT基因多态性与个体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 剖析了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和矛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从SNP标记、被试群体、研究设计、神经生物机制等几个方面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心理弹性是个体在经历急性压力、创伤或者更多不同形式的慢性压力时成功应对、积极适应的动态过程,对心理弹性机制的研究有心理社会及生物学两种研究取向.探索了心理弹性的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神经生物、分子遗传学因素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过程,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20一30年来,生物精神病学家在药理、生化、遗传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近期国外有些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本世纪生物精神病学在精神障碍的病因、生物标志及治疗的研究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的含糊和缺乏独特的研究方法,并认为这些都是21世纪生物精神病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这些观点未免有些偏激,本文作者也有许多不敢芍同之处。不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16.
遗传密码分子理论若干哲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密码的分子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人们对于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法国生物学家莫诺曾中肯地指出:“密码的分子理论……无可争辩地是今后生物系统的一般理论。”(《偶然性与必然性》前言)多年来生物学家一直在实践这一说法。但这一情况没有引起国内外哲学工作者的充分注意。本文试图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就密码的分子理论的哲学意义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药物成瘾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具有从偶然性用药、规律性用药到强迫性用药的渐进式发展特征。研究提示,药物成瘾存在潜在的个体易感性机制,即在成瘾发生过程中不同个体接触药物后的成瘾风险并不相同,探索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标记是揭示成瘾易感性机制的重要途径。近十多年来,关于成瘾易感性标记的研究不断积聚。文章从神经认知、神经影像及脑电生理、分子遗传等层面梳理与药物成瘾生物标记有关的证据,试图在基因-大脑-心理-行为的理论框架下,对成瘾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综合阐释,期望为未来研究在探索药物成瘾的候选神经生物标记、寻找临床干预试验的精准靶点等方面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代生命科学有两大前沿,一是生命的起源;二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关心这些问题的,不仅有生物学家,而且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们在共同探索这两大难题。之所以难,前者探讨的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至今为止仍为独一无二的事件,时过境迁;后者是研究主体对自身的研究,不能不受自身所限。M·艾根(M.Eigent)的超循环论为生命起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该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神经系统,乃至社会的网络结构形式。 艾根1929年出生于德国,1951年获格丁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53年进入普朗克物理化学研究所,1964年始任所长。由于他在快速化学反应研究中的出色成就,1967年,他和诺里什,波特一起获诺贝尔化学奖。艾根在快速化学反应研究中,特别注意到了生物体内的快速生化反应,并从生物分子演化的角度对它进行考察,这引起他对核酸和蛋白质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的兴趣,他将非平衡热力学自组织理论、信息论和博奕论运用于生命起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永明 《心理学报》1989,22(3):68-76
本文结合汉语处理的问题,叙述和讨论了国外有关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的某些主要的方法和途径。作者认为,从语言理解研究的发展过程来看,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的研究,已由最初的主要是属于语言学的问题,逐渐成为主要是认知心理学的问题。因而,只有深入了解人类理解语言的实际过程,才能建造出有效的理解自然语言的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在新生资产阶级分子问题的讨论中,对什么是新生资产阶级分子,是有激烈争论的。它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级分析原理的不同理解。现将争论各方的不同观点整理如下: 一、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含义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新生资产阶级分子是一个经济范畴,因为阶级的起源和发展,是由纯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