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孔子討論会上,也涉及到了道德的继承問题。有人在一篇题为《偉大的松柏精神》的文章中,极力颂揚孔子,說孔孟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在哺育我们偉大民族和偉大人民”、“现在已被批判吸收,重新塑造为无产阶級、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並說刘少奇同志的《論共产党員的修养》“非常杰出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会上,李青田、赵一民对这种意見作了初步批評。但对于道德的继承問題沒有从原则上展开討論,会后一个时期也沒有討論。从1963年8月展开了这个  相似文献   

2.
近来,国内学术界对道德的继承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对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关系彼此有着不同的看法,甚至有着深刻的分歧。首先,达场争论,是从“对于过去统治阶级的道德是否可以批判继承”这个问题引起的。过去的统治阶级同劳动人民是处于对立地位的。要今天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去批判继承过去统治阶级的道  相似文献   

3.
道德的继承性是个历久而常新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对此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讨论,一次是六十年代围绕道德继承性和道德阶级性关系的讨论,再一次是近年来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讨论。 六十年代的那次讨论中,有一种观点叫“平行继承论”,认为道德具有阶级性,剥削阶级的道德与劳动人民的道德是水火不相容的,劳动人民只能继承劳动人民的道德传统,剥削阶级只能继承剥削  相似文献   

4.
近来,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讨论的深入发展,有的地方和单位举行学术讨论会,有些报刊发表文章,就“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展开了争鸣。现将讨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简介如下。 在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讨论中,首先是对阶级性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坚持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同志认为,阶级性的含义就是:  相似文献   

5.
读了贵刊一九七九年第十期刊登的屈万山同志《上层建筑有没有阶级性》一文,很受启发,但也有点不同意见,同时还有一点新的看法,提出来和同志们商榷。首先,我认为上层建筑有阶级性这个论断,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要具体分析,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第一、上层建筑有阶级性,当然只限于阶级社会。这是不言而喻的。无阶级社会根  相似文献   

6.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我国哲学界于五十、六十年代曾几次展开讨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林彪、“四人帮”利用他们窃取的舆论大权,接连于6月4日、6月13日、9月7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抛出了所谓“阶级真理论”,对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同志大张挞伐,说什么反对真理有阶级性,就是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一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伦理界对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核心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对这些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综述如下: (一) 一些人的意见认为,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核心只能是一个,不是多个。持这种意见的同志在具体提法上又有些区别。第一种意见认为,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集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学术界对道德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的讨论曾引起了极广泛的注意。这个本属于学术问题的争论,由于林彪、江青及那个顾问的干扰破坏,而陷入歧途。学术讨论变成了政治批判,讨论被窒息。文化大革命开始,江青在文艺界的一次大会上,又借谈批判继承问题而提出“扫荡一切剥削阶级旧思想、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后,我国心理学界,关于人的心理的阶級性問題,一般都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記忆、思惟等等)是沒有阶級性的,人的个性則可以有阶級性,但也不是全部都有阶級性(如性格是有阶級性的,而气貭、能力就沒有阶級性)。至于为什么在整个  相似文献   

10.
关于道德主体和道德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主体和道德主体性问题,不仅是伦理学说史上多所论及的问题,关系到对道德的本质、功能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理解;而且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对人的价值、社会进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近几年我国伦理学界关于道德主体和道德主体性问题的争论,对我国伦理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从中透示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伦理学研究的客观要求。当然,对于其中表现出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则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加以综合的分析和评判。本文就此略陈己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1.
一种意见认为,现阶段婚姻的基础是由爱情的、经济的、政治的多种因素综合构成,其中经济条件决定婚姻的选择。大多数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为婚姻以爱情为基础提供了社会保障,婚姻  相似文献   

12.
13.
1964年3月22日至26日,罗马葛兰西学院组织了一次关于“道德基础”问题的国际讨论会;应邀参加的有苏联、捷克、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匈牙利、意大利和法国的哲学家。参加这个讨论会的法国哲学家有加罗迪、谟里和萨特尔。陶里亚蒂参加了这个讨论会的开幕式。加罗迪在会议的第一天作了报告,这个报告后来发表在1964年11月的《新评论》上,就是我们在这里摘要译载的这一篇。加罗迪的这个报告,主要是想解决道德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他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要澈底与教条主义决裂,一个是要创立一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性理论,一个是要创立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超越性理论。加罗迪在这个报告中,十分强调费希特的哲学遗产的重要性。他一则说,费希特最先抓住了道德和社会这属于一条链的两端的统一,提出了从自由过渡到规律的问题,创立了一种既非主观主义又非个人主义的理论;再则说,存在主义的最初根源可以在费希特那里找到;三则说,马克思主义者和存在主义者在费希特身上找到了共同的祖先;最后说,马克思主义者把费希特的主观性理论批判地采纳过来,就可以解决道德的基础问题。加罗迪认为,存在主义提出了主观性这个现实的问题。他批判了萨特尔的无时间性、非历史性的观点,但又认为马克思主义应当从存在主义的观点来研究主观性问题。加罗达又根据人有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大谈其超越性的理论。他说因为人从事劳动,能估计可能性和作出计划,有选择的自由,有需要,所以总是从现状向未来超越,这就是属于人的而不是属于神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使人脱离动物性和异化。无产阶级的革命就是主观性和超越性的高度表现。他说社会劳动、社会实践的创造活动,就是主观性和超越性的统一。也就是道德的第一范畴,即道德的基础。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道德既是社会的道德又是个人的道德,两者不可分割。这种道德的最高目的是创造种种条件,使一切人都可能实际成为完全的人,即成为创造者。抬出费希特,于主观性之外提出“超越性”,用“主观性和超越性的统一”来代替主观能动性这个概念,这是加罗迪用以宣扬其人道主义和人性论的新花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动人民真正的、实际解放的生动过程,必然提高人們对道德現象的基础进行理論研究的兴趣。人們越来越經常地爭論什么才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問题的对象。在有关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爭論和文章中,可以看出,有两种相反的方法、态度:一种是从我国社会人們直接現有的、具体的社会經济生活条件出发,并在其中寻找道德价值以及不十分遵守某些道德規則底現象的緣因和基础;另一种却純粹从理論土来考察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国理论界就民主和法制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有些地区和部门召开了座谈会。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召开了由在京的政法机关工作者、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参加的法制问题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举办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问题理论座谈会。上海市也召开了法学和司法工作者座谈会。在这些文章和讨论中,大家愤怒揭发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在司法战线犯下的罪行,总结了与林彪、“四人帮”斗争的经验教训,阐述了当前讨论民主和法制问题的重大意义,并遵循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和探讨了有关民主和法制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对如何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主要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道德实践主要包括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等道德活动。它在社会生活中是到处可见的,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关系极大。由于道德实践是通过人们的认识、思维、行为、判断等过程进行的,因而它必然伴随着许多与心理科学有关的问题,因为心理学正是研究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规律的一门科学。因此,对道德实践还必须从心理学方面进行研究。这样,就产生了所谓道德心理学这个研究领域。本文试图就道德心理学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借以引起大家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次道德"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⒄梗殉晌?流域的一大公害。 水环境区域监测网的建立,可及时了解上游水 污染状况及污水下泄动态变化情况,为政府及早采 取污染预防措施,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减少农作物及 水产养殖的经济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2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义,就在于坚持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哲学界对形而上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参加讨论的同志一致认为,对形而上学问题开展讨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1)长期以来,我们在形而上学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混乱,例如,没有合理地评价形而上学的地位及其作用,对其涵义的演变亦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2)唯物辩证法只有在矛盾中、在对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探讨一下形而上学的涵义、特征及其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这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这对于唯物辩证法本身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8)弄清形而上学问题,可以避免在实践中犯形而上学的错误;(4)形而上学的认识方法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明确它的适用范围,可以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避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提高工作效率。现将实质性的讨论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一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解放以来,我国学者对老子和《老子》一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广泛、深入的探讨。 五十和六十年代,哲学史界曾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过比较热烈的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各报刊发表了近百篇研究老子的论文,对老子、《老子》书以及老子哲学的性质等问题展开了“百家争鸣”。在讨论中,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分歧不大。但对老子哲学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老子》一书成于何时,它与老子的关系如何?《老子》书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等等,却看法不一,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20.
一、准则与习俗:道德怎样变成了形式? 康德认为道德主要是由原则组成的。这种观点与那种认为道德主要是一个社会参与的问题,其中有些是可以用准则术语加以解释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一个战士十分清楚地知道某种行为是错误的,尽管他说不出它为什么是错的,也提不出任何禁止这一错误行为的准则或原则来。那么,他是怎么知道那种行为是错误的呢?因为他是在一种社会习俗中成长起来的,经过长期的熏陶使他明白了某类行为是不应当做的,因而也是不道德的。这需要一个原则吗?不一定,以前,他常常见到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