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考察上下级沟通对工作应激源-心理及生理应激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下级沟通的两个维度及时告知和指导、积极表达对应激源-应激有不稳定的、不强烈的调节作用,既表现为及时告知与指导对工作-家庭冲突与心理应激、对工作负荷-生理应激有缓冲作用(负向作用),也表现为积极表达对工作-家庭冲突-生理应激、及时告知和指导对攻击行为-心理应激有增强作用(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J.A.Herd  徐斌   《心理科学进展》1986,4(3):49-52
动脉压升高是应激情境下常见的行为反应的一部分,它促使人们作出心理因素参与动脉高血压的结论。然而,心理因素参与动脉高血压的假设用处不大,因为“应激”和“应激情境”等名词的定义不明确。因而,讨论对应激的心血管反应可促使人们去阐明“应激”。在一般应用中,“应激”是指一些不需要的或有害影响的心理效应。此外,任何人对这个名词的使用都牵涉到知觉的概念、含义及既往的经验。习惯上所用的“应激”一词没有科学的定义,我们也无法为我们所用的“应激”提出更详细的情况。因此,在这里有选择地集中关注影响动脉高血压的心理因素的生理与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理性应激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理性应激源分别通过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A)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sympathetic-adrenal medulla axis)诱发神经内分泌反应。唾液皮质醇被认为是检测急性心理性应激所诱发的HPA轴反应的稳定指标。以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及其变式作为应激源, 以HPA轴的反应作为应激指标, 影响个体在急性心理性应激情境中发生特异性神经内分泌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环境和应激频率三大方面, 未来应加强急性心理性应激所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纵向研究。  相似文献   

4.
警察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如果心理长期处于不适当的应激水平之下,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工作效率下降,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等情况,提高警察心理应激承受能力迫在眉睫,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训练在提高警察心理应激承受能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多到消化科就诊的患者症状很多,很痛苦,花费大量医疗费用检查、用药,但是症状得不到缓解甚至加重,经过正规检查诊断后发现许多患者的诊治极不规范,因不规范的医学宣传、诊断、治疗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产生了更多的心理性躯体症状.这种现状需要从医人员和医疗行政管理者及患者共同努力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颜军  陈爱国  胡茂志 《心理学报》2008,40(6):717-722
为了探讨慢性心理应激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将实验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心理应激组和高强度心理应激组。分别对三组大鼠给予相应的干预3周,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水平和凋亡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中等和高强度心理应激组淋巴细胞内Hsp70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中等强度心理应激组凋亡量增加但没有出现统计学意义,高强度心理应激组淋巴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中等强度心理应激组的淋巴细胞Hsp70表达与凋亡量变化成显著正相关,高强度心理应激组两者变化成不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心理应激能诱发淋巴细胞Hsp70表达和凋亡升高,且随心理应激强度增加,Hsp70表达升高趋势减缓、凋亡量增加加剧,最终造成机体免疫损伤加深  相似文献   

7.
心理韧性指个体面对逆境、挫折或重大威胁等应激情境下的有效且灵活适应的能力, 促进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研究表明海马是调控心理韧性的重要脑区, 且催产素可能通过作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海马内部环路内嗅皮层-齿状回-CA3可能调节恐惧记忆的泛化和消退以增强心理韧性; 海马外部环路齿状回-杏仁核-伏隔核及海马-伏隔核环路调节情绪, 可能分别通过促进奖赏和带来厌恶进而增强或降低心理韧性。催产素作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的可能途径有:催产素促进海马神经发生, 降低海马腹侧成熟神经元对应激的敏感性, 提高海马“模式分离”功能, 降低应激记忆泛化; 催产素恢复海马谢弗侧枝-CA1突触长时程增强, 促进机体适应应激; 催产素降低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 重新建立机体稳态。  相似文献   

8.
来访者是一名大三女生,因爷爷去世受到心理创伤,出现闯入、回避和高警觉等创伤后的症状。首先通过摄入性会谈和心理测量,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然后采用存在—人本主义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对来访者进行干预,减轻并逐步消除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促进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咨询后,来访者的创伤后症状基本消除,情绪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王妍  杨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8):1453-1460
心理性应激是个体的内稳态受到社会心理威胁时候的状态。面对急性心理性应激源, 有机体的各大机能系统, 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等, 会出现一系列生物功能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如自尊、特质焦虑和大五人格)会影响个体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差异且影响方式尚不统一, 并且不同文化环境下人格特质影响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然而这种结果的差异有可能是生物标记物的不一致造成的, 也有可能是心理性应激任务的不一致造成的, 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未来研究应该在控制这些无关变量的基础上, 从跨文化的角度去考察人格特质对个体心理性应激反应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涉及传销相关的心理治疗研究多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等心理创伤的个体,涉及"洗脑"后的心理干预个案的研究较少。文章介绍一例被传销"洗脑"的大学生个案的心理干预和分析,治疗师对其进行8次心理干预,结合多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逐步改善来访者情绪,调整认知,恢复社会功能,提出针对此类来访者应注意认真倾听、不急于贴异常心理标签、挖掘深层次心理需求、避免来访者问题恶化等观点,以期为高校及医院心理咨询师处理相关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5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测试,用公共演讲作为应激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旨在探讨急性心理应激对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理应激后内向组和情绪稳定组TNF-α的明显升高,其余变化均不显著。这说明急性心理应激引起内向、情绪稳定的个体自然免疫增强的现象较明显,而对外向、情绪不稳定个体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更新、信息的冲击、生活节奏的加快,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心理应激,造成“心理疲劳”。所谓应激,就生物学而言就是刺激和反应。心理疲劳不像生理疲劳那样显露,它是潜在的、隐性的。它表现为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  相似文献   

13.
心理应激与DNA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应激不仅能使人的行为特征发生变化,而且也能使人的生理状况发生改变,因此,被认为是某些身心疾病的诱因。在此过程中,DNA损害是心理应激造成的最终结果之一。有关DNA损害,虽然以往的研究者以人或动物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的实验研究,但是,心理应激是如何造成DNA损害的过程还不清楚,具体的生理心理机制还未阐明。该文利用健康心理学提出的理论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心理应激与DNA损害之间联系的可能的机制,强调了氧化应激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临床制订预防疾病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亚健康的研究热潮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亚健康的概念在我国已经被广泛认知和使用,然而人们对亚健康的概念、诊断、病理的认识仍然模糊,在国际学术界也始终没有出现被普遍使用的对应的专业名词,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识别和应用危险因素以服务于临床的预防、筛查、干预。本文从"危险因素"的概念入手,借鉴"素质-应激"模型,区分了"危险信号"与其他因素,将亚健康的心理危险因素纳入"易感素质-危险诱因-心理危险信号"模型中,在此理论架构下,详细回顾了亚健康在心理易感素质、应激、心理危险信号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亚健康的心理病理机制,支持了在亚健康的预防、干预中重视心理因素的价值。最后,文章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手术是小儿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又是一个创伤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应激过程,对于患儿来说这种应激会使其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小儿外科工作具有双重性,不仅要为患儿服务同时还需满足家长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所以有必要在小儿外科科室内建立一个系统的心理辅导机构即心理辅导室来做好家长及患儿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6.
国外研究者认为高自尊个体的内控性高,因此其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不那么强烈,而国内研究者从集体文化(中国)考虑,则认为高自尊个体的社会认可需求较高,因此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更强烈.本研究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作为应激情境,采集41名中国大学生被试在这一情境下的客观参数(心率)作为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指标,通过问卷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内控性水平和社会认可需求水平,考察自尊影响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机制.结果发现被试的自尊水平与应激情境下的心率呈正相关,并且社会认可需求在自尊与心理性应激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文化差异角度提出自尊预测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模型可能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来分别探讨.  相似文献   

17.
手术是小儿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又是一个创伤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应激过程,对于患儿来说这种应激会使其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小儿外科工作具有双重性,不仅要为患儿服务同时还需满足家长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所以有必要在小儿外科科室内建立一个系统的心理辅导机构即心理辅导室来做好家长及惠儿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8.
急性应激是机体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对认知加工, 尤其是核心的工作记忆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以往的研究存在大量不一致的结果。从应激诱发方式、工作记忆加工子成分、个体差异等三个方面系统阐释应激影响工作记忆的生理心理机制, 并结合认知神经机制的框架, 可以更好地理解以往的结果。未来研究应综合考虑应激诱发、认知任务和响应个体等方面的差异对应激带来的影响, 并关注急性应激负面影响的干预与调控。  相似文献   

19.
许多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心身疾患,采取心理疗法是很有效的,这已被许多人所了解。殊不知,许多需要药物治疗的非心理性疾患,其药物疗效竟也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 某患者由甲医生治疗开方,患者服药后觉得疗效不明显,又找乙医生诊治,服药后疗效竟然特佳。  相似文献   

20.
内镜诊治新技术在临床消化道疾病的广泛应用中,医务人员往往重视"检查"不重视"临床思维",重视"疾病"不重视"患者",迷信"高新技术"忽视"医患交流",过分重视"效益"导致过度诊治等现象带来了人文价值的漠视,故而在内镜诊治新技术中重视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符合的人文关怀,在当前我国卫生系统"看病难,看病贵"的大环境下,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