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是在平乐正骨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筋病学理论。几十年来,在平乐正骨学派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支撑,遵循唯物主义辩证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以独特平衡观为核心理念的哲学观。其哲学观认为: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我们重视静态的平衡,更注重动态的平衡;平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口腔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是种植体成功的关键。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口腔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的理论发展、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带给我们许多辩证思考。作者从辩证法的角度,提出骨整合理论发展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性,骨整合形成机制与原因和结果的辩证性,骨整合影响因素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性,进而指导口腔种植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口腔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是种植体成功的关键.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口腔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的理论发展、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带给我们许多辩证思考.作者从辩证法的角度,提出骨整合理论发展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性,骨整合形成机制与原因和结果的辩证性,骨整合影响因素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性,进而指导口腔种植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表征是用一个人工设计的事物(如模型)描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如自然现象),其结果是形成科学知识或理论,它蕴含了构成、划界和规范问题,已经成为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早期的图像论认为表征就是心理图像,后来的相似论主张表征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同构论认为表征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具有相同的数学的或者物理的结构,指代论认为表征是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推理观认为表征是一种推理力和认知能力。这些观点表现为科学理论的句法观与语义观之争、建模与理想化之争,形成了表征的紧缩观和实质观,以及分析方法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5.
“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毛泽东选集》五卷375页)。哲学上的平衡(或均衡、稳定、静止、统一等),是指客观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形态,即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所保持的相对静止状态,或者说事物量变过程的暂时稳定状态。恩格斯说,“相对静止即平衡”(《自然辩证法》224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数)。平衡或相对静止绝不是个别、特殊现象,而是客观事物运动和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因此,正确地认识平衡、重视平衡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认识世界、改造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7,(6)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关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从本体论层面探讨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就要把握马克思主义观的实践性、变革性、人民性的运行逻辑,揭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面向实践、指导实践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动力;从认识论视阈把握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等基本范畴中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关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观的辩证思维路径和方法论意蕴;从价值论场域阐明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就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工具性的完美契合,深刻揭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在当代所具有的理想目标的真理性价值、科学思想的方法论价值和指导中国发展的实践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研究处于"隐蔽"状态;改革开放影响下有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探讨,构成了我国正义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并由此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研究的帷幕。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正义观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并形成了哲学反思正义问题、回应西方正义理论及发展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研究格局。近年来,学界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探究正义问题,梳理、廓清西方正义理论,积极回应"塔克—伍德命题"引发的关于马克思与正义关系问题的争论,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进行多元化阐释与解读,以期推进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刘竟艳 《美与时代》2007,(7):104-107
作品《盈亏》的构思来源于《周易》等著作对事物发展规律、平衡规律的阐述,总结动静阴阳平衡观,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罗钦顺对自然界"理"、"气"范畴和理气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形成其"气本论"的理气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立论根据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理论基础.罗钦顺对人生界"心"、"性"范畴和心性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发扬、对陆王心学和禅宗佛学的批判与排斥形成其"性本论"的心性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论证主题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思维重心.罗钦顺用人之"心"、"性"即自然之"气"、"理"作为统一其自然界之理气观与人生界之心性观的逻辑前提,但其哲学逻辑结构中阐发其论证主题的人生界之"性本论"的心性观与提供其立论根据的自然界之"气本论"的理气观存在着无法统一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基督教的生命观具有一个隐蔽的张力结构:从表面和从总体来看,中世纪基督教的生命观高扬灵性、贬低肉体;而深入剖析其思想形态后我们则会发现,在基督教教义坚持这一表面性和总体性生命观态度的同时,又蕴藏着对灵魂与肉体关系的复杂、矛盾理解。这种生命观的内在张力,正是中世纪基督教对欧洲体育文化发展形成"二律背反"奇特历史性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平衡”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正确认识它的特性对于理论和实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的平衡都有其两重性,即具有暂时性和永恒性。我们知道,客观事物不仅具有现实形态,而且具有历史形态。平衡则是事物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实事物的平衡总是具体的平衡,不论这种平衡在绝对的时间的意义上存在多久,最终必然会被事物本身的矛盾的激化所打破。因此,就平衡的现实性而言,它总是暂时的、相对的。另一方面,平衡作为不平衡的对立物,它又是永恒的。即使一定平衡被破坏,还会有一种新的平衡加以取代,而在更深刻的层次上还会存在另一种平衡状态。因此,就平衡的历史存在(亦即历史性)说来,它又是永恒的、绝对的。无论从平衡同不平衡并存或者与不平衡交替存在说来都是这样。我认  相似文献   

12.
福柯与马克思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我们的问题是:福柯如何对待马克思?作为一位西方思想的叛逆者和创造者,他努力把马克思从当时法国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文章主要以《监视与惩罚》为例阐述福柯如何扩展了《资本论》关于"协作"的思想,借此发展战术、战略、权力、革命、治理术等概念,从而形成其自己的学说。与此同时,我们尝试性运用基于边沁环视监狱的环视观分析这些概念。环视观可能从建筑空间、社会空间过渡到理论空间。这意味着一种"理论环视学"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古印度哲学中有一种对人和自然现象的趋同性分析的传统。这一传统从吠陀奥义书开始,被后来出现的许多思想流派所继承和发展。吠陀中的原人说、奥义书中的梵我同一理论及诸元素生事物的理论是这种分析的思想源头。佛教中的缘起观、吠檀多派中的不二一元论、数论派中的转变说是在继承和发展吠陀奥义书中相关思想之后提出的重要理论。对古代印度文化主要特色的形成起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方自由论史从一开始就具有其社会性内涵,但是这种社会性内涵往往只是作为理论背景隐含在理性哲学的幕后。霍耐特秉持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的大旗,主张从社会性入手,将自由从传统形而上学玄思中解放出来。霍耐特自由观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其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承认"理论的继承与批判中得到揭示,其自由观的理论特质可以通过其民主公众性的规范性重构得到揭示,其自由观的理论意义可以通过阐释其主张自由从心灵向社会的回归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正义观认为,分配正义是以物品分配与接受为导向的,弗斯特在批判传统正义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关系与结构为导向的正义"图像"。依据这种正义图像,分配中具有本体性、主体间性、话语性和中立性特征的权力成了正义的首要问题;作为个体基本权利的辩护权利及以互惠性与普遍性为标准的辩护原则构成了弗斯特正义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弗斯特认为正义是建立在基本正义基础上尽可能实现最大正义的一种"一元化"与"多元化"相结合的结构。这代表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最新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6.
"人是感性活动的对象性存在物"是马克思自然科学观的哲学本体论基础。在马克思的视野中,自然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把握,科学和技术具有内在关联性,它们是展现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重要力量。马克思强调,如果错置了自然科学观的哲学本体论基础,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唯物主义都必然会走向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曹青云 《世界哲学》2015,(2):83-90,161
心灵哲学的功能主义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是他们的理论先驱。他们指出亚里士多德既不赞同柏拉图的灵魂与身体的二元论,也不同意德谟克利特的物理主义,因而他的灵魂观与当代功能主义共享深层的理论预设。功能主义者在解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时涉及了三个主要观点:反物理还原论、心灵状态的"物理构成的可塑性",以及心灵与身体的"随附性"关系。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试图主张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与当代功能主义在根本上是不兼容的,并指出他的灵魂观应当称为"质料-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邵雍哲学的成就之一在于建构了复杂而系统的体用论。这一理论有严整的结构。一方面,关于事物内部的关系,邵雍以体四用三的形式,界定了事物之整体及其自身当中之为形质性与活动性的因素,表达了对于用与不用的理解;另一方面,关于事物之间的关系,邵雍则以体用对待的形式,从动静、主从、高下、先后等角度说明了体用的复杂含义与事物的多重样态。邵雍的体用论以物为对象,以物理为内容,体现了其观物的哲学宗旨。不同于本体大用的模式,邵雍的理论接续了王弼以来中国哲学固有的体用论的传统,展示了理学初期理论建构的一种方向与可能。  相似文献   

19.
作为体现道家传统核心价值的观念,"自然"经老子提出之后,一直受到后来解释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然"字所包含的存在和价值两方面的意义出发,认为"自然"应该从存在和价值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在存在的意义上,"自然"肯定事物自己如此的状态,并要求从事物内部寻找事物如此存在的根据,由此发展出以无为中心的本原理论,并导致对造物者的否定。在价值的意义上,"自然"倾向于肯定每一个事物的意义,要求从事物自身出发来肯定其如此存在的合理性,由此发展出以无名为中心的政治哲学,主张事物的自我命名。本文引入了然、所以然、同然、然不然等,以更好地展开"自然"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何晏、王弼是魏晋义理易学的领军人物。由于两人的贵"无"论哲学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对六十四卦"时义"形成原因的解释存在差异:王弼将事物变化动因归于自然之性,"时义"反映的是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故用社会人事解易。何晏思想比较芜杂,在汉易与王弼新说之间徘徊,留下了"自言不解《易》九事"的时代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