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无创脑刺激技术,已在临床治疗及康复领域有广泛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人类对于自身认知需求的提高,近年来也有研究者开始尝试使用该技术增强健康个体的认知功能。本文从感知觉、注意、记忆、学习和复杂任务五个方面对目前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健康个体认知增强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讨论了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未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最近复兴的非侵入性无创脑刺激方法, 具有轻便、廉价、较为安全的特点。经颅直流电刺激能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 相比传统脑成像方法具有优势, 在工作记忆、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上已有应用, 可与传统认知训练相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虽然不能进行精确定位, 但是能够基于脑区影响个体认知加工过程。经颅直流电刺激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治疗手段, 对健康人可以作为神经训练的方法, 在心理学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马晓  张禹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6):1071-1085
表象测量在训练领域广泛应用,也是训练成败的关键环节.表象测量方法可分为口头报告纸笔法、实验操作法,以及神经科学技术共三种方法.其中纸笔报告法以量表测量为主,包括Betts量表、视觉表象清晰度量表及其修订版和运动表象清晰度量表及其修订版;实验操作法以心理旋转为基本范式;神经科学技术主要以经颅磁刺激和功能磁共振成像为主,测量多种表象过程中不同脑区兴奋性.三者各有优劣,均有待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主要是选取患者的背外侧前额叶(DLPFC)作为刺激区域, 通过调节其皮层兴奋性, 从而缓解其ADHD的症状和改善其受损的认知功能。针对tDCS在ADHD治疗研究中的问题, 未来可从有效性、确定最佳刺激参数、个体差异、不同亚型及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等五个方面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的心理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严重阻碍整个康复治疗的进程。心理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障碍康复手段,其有效性已得到相关临床研究的证实。但如何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心理疗法加速患者功能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终帮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为了更好地提高对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认识和干预,本文试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各期心理障碍的特点,对脑卒中后心理障碍的康复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它的产生与理化刺激、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单纯的生物学治疗效果非常有限。在心理治疗领域,新近发展起来的正念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以及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而且对于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生活质量也有重要作用。正念治疗简单有效,修习和运用是关键。疼痛患者容易学习,便于操作,患者可以通过长期的自我训练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心理状况。本文从正念治疗疼痛的心理与脑机制出发,以期为正念治疗疼痛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园艺景观康复疗法是由多学科发展交叉而形成的康复治疗方法。人体感官受到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刺激,治疗的心理机制在于它能以减少患者消极的精神状态,增加积极的感觉,如:镇静安神、消除疲劳、血压、心率平稳、情绪改善、心理平衡。治疗的脑机制在于通过增强神经-内分泌调节,反馈于大脑皮质的感觉、运动区及边缘系统,起到改善病人疾病的状况,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S)通过电极将特定模式的低强度电流作用于大脑头皮以调控皮层活动, 是一种非侵入、无创的神经刺激方法。根据刺激电流的模式的不同, TES分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 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和经颅随机电刺激(tRNS)。TES能对视功能诸如光幻视阈值、视野、对比敏感度、视知觉运动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控, 并且能够与传统的视觉知觉学习训练相结合以调控视觉功能。对于不同的视觉功能, 不同的TES参数和模式的调控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人采用各种新式疗法做心理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简介如下: 漂浮疗法 漂浮疗法由50年代的限制环境刺激疗法为缘起,近10年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在美、加、欧洲迅速普及。漂浮疗法,简单地说,就是患者在特制的一个类似浴缸的漂浮器中注入水,将与治疗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追求卓越的方式之一,基于非侵入性脑刺激的认知增强成为众多学科和公众关注的问题。首先阐述了非侵入性脑刺激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刺激)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提升健康个体认知功能上的应用,并分析了这两种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自主选择、公平等伦理问题,最后总结了该认知增强技术在体育和军事等两个具体领域的应用。未来可进一步提高技术手段的深部脑区刺激能力及该增强技术的持续和真实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Forbrain~?大脑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三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护理,试验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Forbrain~?大脑认知训练,试验组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非标准的Forbrain~?大脑认知训练,观察Forbrain~?大脑认知训练的康复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1在视结构技能、注意与集中、记忆、语言抽象思维及总标准分均较对照组及试验组2评分显著提高(P0.05)。因此,Forbrain~?大脑认知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物质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部疾病, 给个体及社会带来极大损害。研究发现,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可以通过调节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脑区的兴奋性降低物质依赖者的渴求, 并改善受损的认知功能。tDCS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因此在物质依赖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泛。未来应考虑确定最佳的刺激参数及刺激位置, 同时考虑物质依赖者的种类及个体差异, 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 并进一步深入探索tDCS治疗物质依赖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国外园艺疗法最初是用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随着时间的发展,园艺疗法的景观设计服务对象逐渐扩展到退伍军人、残障人士、老年人、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的相关治疗中。其园艺疗法花园内部空间设计也逐渐多样化、人性化。国内园艺疗法的景观设计实际案例较少,主要是在理论上对园艺疗法进行的相关探究。  相似文献   

14.
箱庭疗法作为临床心理学领域中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独特优势日益受到关注。为了解箱庭疗法对中青年无奈个体的治疗效果,研究选择对一名有无奈感的中青年采用箱庭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此患者的无奈感如抑郁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压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证明箱庭疗法能有效促进中青年无奈个体的自我整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将经颅交流电刺激技术应用于精神疾病领域中, 其中, 以γ、α频率最受关注。tACS作用于精神疾病的可能机制包括两个方面, 直接调节异常的大脑神经活动和间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首先, 使用特定频率的tACS作用目标脑区, 可以调节对应频率的神经振荡和大脑功能连接, 通过作用于疾病相关的异常大脑活动, 直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次, 并不针对某种疾病特异受损的大脑活动, 而是用tACS激活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大脑环路, 广泛地提高患者的注意、记忆等多种认知功能, 进而整体上缓解不良症状。目前, 使用tACS治疗精神疾病这一领域还有一些尚未解决、值得探讨的问题。tACS的作用机制研究、刺激参数和范式改进、技术升级, 可以成为心理学、脑科学以及临床医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探讨BrainHQ视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记忆功能的康复有效性。选取唐山市康复医疗中心住院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BrainHQ视觉训练,于干预前、后采用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RBMT-Ⅱ)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干预后干预组在回忆姓名、回忆被藏物品、回忆预约、脸部再认、立即回忆故事、故事延迟回忆、日期、立即回忆路线、路线延迟回忆、信息延迟回忆及总标准分共11项较对照组评分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inHQ视觉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行为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7.
工作记忆刷新是执行功能的重要成分之一。以往研究结合n-back任务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技术探究刷新能力,发现tDCS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强刷新训练效果并引起大脑神经元相关活动的变化,其增强效果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且能够迁移到其他认知任务之中。但tDCS的干预效果在各项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作用效果会受到训练任务与训练方式、电流强度、电极布局和训练时间间隔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探索tDCS结合刷新训练的最佳刺激参数,以获得最优化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念禅修来源于南传佛教的禅修传统,是一种透过如实观察身心变化实相而达至烦恼解脱的禅修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心理咨询与治疗和身心健康的多个领域后,各种实证研究日益增多.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献,对正念训练的机制,基于正念训练的心理疗法,正念禅修的主要技术做了综述.基于正念禅修的心理疗法有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念禅修来源于南传佛教的禅修传统,是一种透过如实观察身心变化实相而达至烦恼解脱的禅修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心理咨询与治疗和身心健康的多个领域后,各种实证研究日益增多。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献,对正念训练的机制,基于正念训练的心理疗法,正念禅修的主要技术做了综述。基于正念禅修的心理疗法有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康复治疗在国内发展速度较快,是医疗康复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立足于当下脑瘫儿童机构康复治疗的社会背景和相对优势,从"最新技术康复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以及"社会力量康复治疗"三个基本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在总结现有康复治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希望对中国康复医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并为未来更好的建设、完善机构脑瘫儿童康复治疗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