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了2016年4月~2017年2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和门诊首诊的急性心力衰竭组100例,和健康查体中心健康组100例,分别符合纳入标准进行分组比较。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符合《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心力衰竭指南》。进行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PTH、NT-pro BNP,分别检测和联合检测两组的血清PTH和NT-proBNP。同时超声心动监测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再以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下分组,分别统计单独检测血清PTH和NT-proBNP和联合检测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显示:单独检测血清PTH和NT-proBNP,急性心力衰竭组与健康组比较,统计有差异(P0.05)。分别比较两组的联合检测血清PTH和NT-proBNP,急性心力衰竭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时既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且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以上说明血清PTH和NT-proBNP联合检测提高心衰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并结合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可提高早期未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准确性。可有效判读临床结果并便于急诊分级系统管理,尤其是社区门诊监测中射血分数尚在代偿范围的心力衰竭患者,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漏诊和误诊。从心功能和体内电解质代谢角度及早进行多维度整体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病理生理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患者QRS波时限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功能改善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PCI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192例。据术前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将时限≥110ms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时限110ms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22例)。随访12个月,记录相关观察指标。结果经术前与术后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PCI后相关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proBNP浓度、NYHA心功能分级均有所改善。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LVEF[(59.00±8.69)%比(50.78±8.44)%,P=0.03]增加、血浆N-proBNP浓度[(542.89±135.24)pg/ml比(734.65±198.30)pg/ml,P=0.04]减少、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QRS波时限正常范围的患者较QRS波时限延长的患者左心功能改善明显,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能够预测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脑钠肽(BNP)与中央型肺栓塞(CPE)的关系,将74例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栓塞血管的等级分为CPE组39例和PPE(周围型肺栓塞)组35例。对两组的临床、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等20余变量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CPE组心率快于PPE组,BNP100pg/ml者比率大于PPE组,PaO_2、PaCO_2均低于PPE组,P_((A-a))O_2高于PPE组,S_1Q_3T_3、T_(v1-v4)倒置、右室扩大比率大于PPE组。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仅BNP100pg/ml与CPE发生相关。因此,CPE组患者心肺功能差于PPE组,病情重于PPE组;CPE发生时BNP升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慢快综合征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对心功能,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将植入具有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的39例患者分为2组,A组起搏心率55次/分,B组起搏心率65次/分,术后1年内程控获取心房起搏百分比(Ap)、心室起搏百分比(Vp)、高频心房事件发生率(AHRE)、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脑钠肽(BNP).结果显示,A组相比B组Ap、Vp明显降低,LVEDD、LVEF明显改善,BNP明显降低,LAD、AHRE两组无差异.故对于慢快综合征患者,适当降低起搏频率可明显改善LVEDD、LVEF,使BNP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探讨万爽力对老年心脏瓣膜退性变致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效果。入选病例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万爽力治疗,3个月后,观察心功能、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测6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水平。3个月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万爽力对老年心脏瓣膜退性变致心功能不全治疗有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BNP和CRP在ACS患者的预后评估中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评估中两者的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连续性入选120例ACS患者。测定症状发作平均(34.2±16.3)h的血浆BNP和CRP水平,随访患者住院期间,30d,3个月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原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继发心衰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显示,当将CRP、BNP和年龄等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放入同一模型预测ACS的预后时,血浆CRP水平失去了预测效能,而血浆BNP水平升高独立于各因素预测30d和3个月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因此,BNP和CRP能够很好地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近期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BNP可能是较CRP更好的预测ACS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舒张性心力衰竭在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但临床症状、体征不特异,不典型,常容易漏诊。因此,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发现舒张性心力衰竭相关的症状、体征,结合胸片有肺淤血、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增高等,早期诊断及治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晚期混合型心力衰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探讨万爽力对老年心脏瓣膜退性变致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效果.入选病例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万爽力治疗,3个月后,观察心功能、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测6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水平.3个月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万爽力对老年心脏瓣膜退性变致心功能不全治疗有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9.
舒张性心力衰竭在老年高血压、冠心痛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但临床症状、体征不特异,不典型,常容易漏诊.因此,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发现舒张性心力衰竭相关的症状、体征,结合胸片有肺淤血、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增高等,早期诊断及治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晚期混合型心力衰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维格列汀在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连续入组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维格列汀治疗组(n=64例)和对照组(n=63例)。对照组采用心衰优化治疗+二甲双胍单药降糖治疗,维格列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观察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收缩末期容积(LVESV)、6分钟步行试验及不良事件。12个月随访时,糖化血红蛋白整体降低均数为2.52%,较基线明显降低(P0.001)。LVEF、LVEDV、LVESV及6分钟步行试验整体及两组均较基线无明显变化(P均0.05)。组间不良事件比较无差异(P均0.05)。因此,维格列汀未导致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的恶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对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患通过常规用药基础上是否应用个体化的运动处方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运动组。观察两组患者试验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值、B型利钠肽(BNP)、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结果:运动治疗时间越长,心功能改善越明显,同时增加患者运动耐力;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治疗后PRA、AngⅡ、ALD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因此运动训练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并且通过阻断RASS进一步激活,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人附睾蛋白4(HE4)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入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8例,检测血清中HE4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情况。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恶化(Ⅱ级~Ⅲ级),HE4值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0.4)ng/ml vs.(12.6±0.5)ng/ml,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在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尿酸、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肌钙蛋白T和HE4中,HE4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7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HE4可以独立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χ~2:11.75,HR(95%CI):2.15(0.64~4.35),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HE48.6ng/ml的患者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的风险是HE4≤8.6ng/ml的患者的8.74倍。HE4可以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能够独立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老年病房住院及门诊≥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分为体位性低血压(OH)组、体位性血压正常(ONT)组、体位性高血压(OHT)组三组。观察三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的心脏超声指标,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与ONT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OH和OHT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NT和OHT组比较,OH组LVEDD、IVST、LVPWT、LVMI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EF、FS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方差分析剔除年龄和高血压病程因素影响,OH组患者的LVMI仍明显升高(P0.05),EF、FS值仍明显降低(P0.05)。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OH与左室结构和功能有相关性,提示OH可加重左室结构改变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预后之间相关关系。8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CI,于术前、术后测定血清cTnT水平进行比较。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cTn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前血清cTnT水平≥0.1ng/ml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术后24h血清cTnT水平≥0.1ng/ml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5例(47.2%),显著高于D组5例(18.5%)(P0.05)。术后cTnT水平升高≥2倍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PCI术后cTnT显著升高,且术前或者术后cTnT升高均对预测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2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予恩替卡韦0.5mg,每天1次口服,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后12周、24周、48周病毒学、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gh积分等变化情况.患者治疗前血清HBV DNA对数值平均为7.45±0.38 10g拷贝/ml,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12周、24周、48周时分别下降至4.71±0.44 log拷贝/ml(P<0.01)、3.74±0.56 log拷贝/ml(P<0.01)、2.83±0.21 log拷贝/ml(P<0.01)(治疗后HBVDNA监测不到的数值为<5×102拷贝/ml).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48周时ALT、AST、TBIL、ALB、PTA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1).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在48周内既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HBV DNA水平下降,同时也可以改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  相似文献   

16.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结合颈动脉斑块检测在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对16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TET,颈动脉斑块检查,以CAG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ET,颈动脉斑块检查,TET结合颈动脉斑块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三者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三者敏感度分别为71.4%、64.3%、96.0%。特异度分别为65%、60.0%、82.4%。后者较前两者敏感度、特异度P<0.05。TET结合颈动脉斑块检查可显著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不失为CAG前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测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浆N末端血清脑钠肤前体(NT proBNP)水平与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探讨其早期监测意义.共77例观察对象,其中12例血糖正常的健康老人为对照组,65例老年糖代谢异常组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BG)和糖耐量2小时(OGTT2h)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 14例、糖耐量受损组(IGT)23例和2型糖尿病组(DM)28例.各组均检测血浆NT- proBNP水平和无创超声监测FMD.随着血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比较正常组,糖代谢异常组的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P<0.01),FMD调节下降(P<0.01);糖代谢异常发展过程中,IFG阶段FMD即出现舒张失调(P<0.05); IGT阶段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有意义并达到无症状心衰诊断标准(P<0.01),且FMD出现舒张过度调节,提示收缩和舒张功能双向调节不良.空腹血糖升高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当FBG合并(或)餐后血糖升高,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可以成为早期预测慢性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因此,关注老年糖代谢异常早期阶段进程,并联合血浆NT- proBNP水平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监测,不仅对靶器官保护具有早期预警意义,而且是临床控制血糖管理的重要而简易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在心理行为问题识别上的应用, 对12718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 并对644名学生由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定, 采用评定结果和阳性症状检出率作为"黄金标准"分析了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发现:(1)潜在剖面分析发现本研究大学生样本的心理行为问题可划分为三个亚群体:风险组、困扰组和健康组, 分别占比9.86%、19.15%和70.99%;(2)风险组表现为突出的精神症状(Z≥2.6SD), 有61.21%的被试出现阳性症状, 远高于困扰组的38.28%和健康组的8.36%;此外, 困扰组以认知与情绪症状为主;(3)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比传统划界分数方法在敏感度上能提高8.93%~35.26%, 更为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9.
探讨冠心病患者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静息灌注总积分(SRS)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对142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前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并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左心室各节段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利用半定量分析法得出SRS,并与上述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SRS的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2组间EDV、ESV、LVEF、SV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分析表明:SRS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15;与EDV、ESV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730,均为P0.05。门控心肌灌注显像SRS与左室收缩功能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骨桥蛋白(OPN)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二者对ISR预测的准确性。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成功施行PCI并自愿随访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206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复查CAG的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再狭窄组(n=28)和无再狭窄组(n=178),复查CAG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浆hs-CRP、OPN等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再狭窄组患者hs-CRP及OPN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hs-CRP及OPN水平对PCI后发生ISR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当hs-CRP及OPN取最佳临界值时OPN对IRS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hs-CRP。相对于hs-CRP,OPN对PCI后发生ISR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其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