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而且复发性卒中比首次卒中更容易引起严重的残疾,预后更差。因此加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十分必要。2008年5月6日欧洲卒中组织发布了最新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指南。该指南用较大的篇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从控制血管危险因素、抗栓治疗、外科治疗和血管成形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其中不乏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卒中单元已被证实是目前治疗卒中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化卒中医疗作为卒中单元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脑卒中治疗模式新的趋势;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建立和实施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新模式,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探讨一种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模式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为脑卒中治疗模式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卒中单元已被证实是目前治疗卒中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化卒中医疗作为卒中单元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脑卒中治疗模式新的趋势;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建立和实施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新模式,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探讨一种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模式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为脑卒中治疗模式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医疗技术对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越来越完善,但对于脑卒中的急救和预防水平却不尽人意,应当重视社区医院、社区医生在脑卒中急救、预防、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单元”,使社区医生成为脑卒中治疗体系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伴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脑卒中诊治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许多有关脑卒中的诊治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卒中后血压的控制,高血压脑出血的止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卒中单元以及卒中的预防等方面。从这些转变中渗透着许多哲学观点,如否定之否定规律,科学假说与理论之间的关系,系统论的应用等。运用哲学的观点认识脑卒中的诊断治疗的转变,对日后的临床和科研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伴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脑卒中诊治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许多有关脑卒中的诊治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卒中后血压的控制,高血压脑出血的止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卒中单元以及卒中的预防等方面.从这些转变中渗透着许多哲学观点,如否定之否定规律,科学假说与理论之间的关系,系统论的应用等.运用哲学的观点认识脑卒中的诊断治疗的转变,对日后的临床和科研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癌痛治疗指南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多国成人癌痛指南进行检索、回顾,发现近年癌痛治疗领域新进展和各国普遍遵循的共同原则,为临床医生改进癌痛治疗提供参考。采用现有的互联网临床实践指南检索平台,对成人癌痛指南进行检索,分析各国指南的异同之处,重点对疼痛评估、WHO三阶梯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进行比较、归纳。全面的癌痛评估是指痛治疗的必要前提,也是众多癌痛指南强调的重点;按疼痛程度选择三阶梯镇痛药物仍是药物止痛的基本原则;口服途径是止痛治疗的首选给药途径;第一阶梯药物中阿司匹林的应用逐渐淡化,NSAIDs的毒性反应受到关注;第二阶梯药物的选择更灵活。应根据疼痛性质、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复合制荆。吗啡仍是强阿片类药物中的首选,可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因此,我国成人癌痛治疗需要改进,应重点推广全面的疼痛评估,提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灵活的选择三阶梯药物,个体化治疗是止痛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多国成人癌痛指南进行检索、回顾,发现近年癌痛治疗领域新进展和各国普遍遵循的共同原则,为临床医生改进癌痛治疗提供参考.采用现有的互联网临床实践指南检索平台,对成人癌痛指南进行检索,分析各国指南的异同之处,重点对疼痛评估、WHO三阶梯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进行比较、归纳.全面的癌痛评估是指痛治疗的必要前提,也是众多癌痛指南强调的重点;按疼痛程度选择三阶梯镇痛药物仍是药物止痛的基本原则;口服途径是止痛治疗的首选给药途径;第一阶梯药物中阿司匹林的应用逐渐淡化,NSAIDs的毒性反应受到关注;第二阶梯药物的选择更灵活.应根据疼痛性质、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复合制剂.吗啡仍是强阿片类药物中的首选,可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因此,我国成人癌痛治疗需要改进,应重点推广全面的疼痛评估,提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灵活的选择三阶梯药物,个体化治疗是止痛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找出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措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对患者分别进行抑郁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同时针对可能的影响N素制定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病程、负性生活事件及脑损害是否为部位优势半球有关。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是...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除传统高危因素外还和动脉的炎性反应有关,如血管壁内炎性细胞的聚集,早期参与触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晚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血栓的形成。微生物的慢性感染已被发现有增加卒中发生的危险,而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强弱程度也起到重要作用。微生物的感染通过多个机制影响卒中的发生。概述了感染、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与治疗决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除传统高危因素外还和动脉的炎性反应有关,如血管壁内炎性细胞的聚集,早期参与触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晚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血栓的形成.微生物的慢性感染已被发现有增加卒中发生的危险,而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强弱程度也起到重要作用.微生物的感染通过多个机制影响卒中的发生.概述了感染、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与治疗决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找出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措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时患者分别进行抑郁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同时针时可能的影响因素制定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病程、负性生活事件及脑损害是否为部位优势半球有关.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紊及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从指南看TIA概念的演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50余年,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在2009年6月发表最新指南提出TIA是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且无急性脑梗死证据。本文对新指南进行了解读,并对TIA概念的演变进行了简单回顾,同时探讨这种演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要点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指南是依据流行病学和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最佳证据而修订的。指南的要点是:从110/75mmHg开始,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呈连续相关;正常高值血压(120~139mmHg/80~89mmHg)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发生;2002年调查我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但知晓率、治疗年和控制率很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及心脏事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50余年,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在2009年6月发表最新指南提出TIA是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且无急性脑梗死证据.本文对新指南进行了解读,并对TIA概念的演变进行了简单回顾,同时探讨这种演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指南是依据流行病学和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最佳证据而修订的.指南的要点是:从110/75mmHg开始,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呈连续相关;正常高值血压(120~139mmHg/80~89mmHg)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发生;2002年调查我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但知晓率、治疗年和控制率很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及心脏事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进展性脑卒中诊治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展性脑卒中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一个临床现象,进展性脑卒中的存在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迄今为止,关于其流行病学资料、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均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进展性脑卒中可能是多种原因、多种病理机制所产生的多种状态的组合,治疗的手段应该以开放动脉或通过全身治疗的方法来增加脑灌注压为主。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发病率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运用哲学的观点认识脑卒中患者个体化降压治疗的原则,从而为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应用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为现况调查,调查对象为神经内科门诊与病房就诊既往诊断明确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调查其近两周内的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经过调查初步得出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应该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除非预计患者不久将死亡或有严重的禁忌证,阿斯匹林应用比例少,剂量不足,应引起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重视,临床医师应遵循临床指南给与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社会、心理、生物学因素等均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应首选药物治疗,在单一药物疗效欠佳时可加用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