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增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类增强认知力的手段和干预措施更高效、多样化,但也使其面临更为严峻的伦理挑战,有关认知增强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全面地介绍了认知增强技术主要有认知增强药物、基因干预技术、神经刺激技术、电子机械增强和复合性认知增强技术五种类型,及其引发的安全、公正、自主、尊严等一系列伦理问题和该技术的相关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干预大脑功能,调节人的社会行为已成为可能。爱情婚姻关系增强是运用药物、基因技术等生物医学手段干预大脑的神经生理功能,增强夫妻间的情感强度、吸引力和"厮守",减少婚外情,降低离婚率,实现爱情忠贞、婚姻美满。但是爱情婚姻关系增强会破坏人的理性和自主,贬低人的尊严,是对神圣爱情的亵渎。其安全问题比其他人类增强形式更为严峻。它还会造成情感欺骗等一系列严重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夫妻双方应用心和智慧经营婚姻,创造幸福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3.
人的生命尊严在基督教有完整论证,但其证立需借助神性。理性尊严观、德性尊严观、自主尊严观等确立了人的内在尊严,但同时排除了人的生命尊严。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一方面频繁使用"生命尊严";另一方面对"尊严"循理性主义解释,导致"尊严无用论"和"尊重取代论"出现。人的生命尊严亟需哲学论证。人与万物的物质差异是生命尊严的存在论基础;人与人之间对生命之至上性、关键权益性、神圣不可侵犯性的价值互认是生命尊严的价值论根据。我国生命尊严的制度化有长足进步,但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还面临许多威胁,把生命尊严作为一项制度伦理原则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人类利用技术手段直接增强自身能力的愿望已经慢慢变成现实。药物增强作为人类增强的一个分支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人类试图利用药物来增强自身的认知、情感、体能,使其比目前更健康和幸福。药物增强在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导致了自主与尊严、健康和安全、公正和平等、成瘾和自主等一系列伦理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对药物增强进行全面考量,从坚守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设立相关法规、避免药物依赖、加强伦理审查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统一,使药物增强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5.
概括总结出情绪增强的内涵,指出通过药物性、非药物性大脑干预技术以及基因技术等方式控制调节人情绪的技术统称情绪增强技术。在伦理视角下探讨了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自主和尊严、人格异化、健康安全以及公正平等。并从遵守生命伦理原则、对技术的适度使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与伦理委员会,合理分配情绪增强资源等方面对情绪增强技术进行考量,使情绪增强这一新兴技术真正服务于人,帮助人类实现幸福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的伦理阐释是一项以伦理学的讨论为基础,同时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探讨社会保障的道德正当性、内涵的伦理意蕴及伦理价值并对它们进行反思的活动。活动的起点是社会保障的道德正当性,即社会保障的伦理基础问题。作为一种道德权利的人的尊严体现着人之为人的价值,彰显出社会保障的道德正当性。社会保障通过保障每个人免于生存危机来实现人的尊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生存状态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医学哲学领域以及相关领域中,“尊严”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最近,在生物伦理学的国际会议中很流行这个概念。同时,在欧洲的许多国家中,“尊严”的概念也被引入到有关卫生保健的国家立法和政策制定中。本文将从检验一个在关于尊严和老年人的欧洲计划中产生的尊严理论模型开始。然后根据参与这个计划的老年人和卫生及社会保健的专业人员那里得到的经验进行研究,有6个国家参加这项研究。结果证明尊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弱势群体来说。本文结论认为对于虚弱的老年人,相对于那种强调自主的医学伦理,长期的保健需要注重一个范围更为广泛的伦理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医学哲学领域以及相关领域中,"尊严"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最近,在生物伦理学的国际会议中很流行这个概念.同时,在欧洲的许多国家中,"尊严"的概念也被引入到有关卫生保健的国家立法和政策制定中.本文将从检验一个在关于尊严和老年人的欧洲计划中产生的尊严理论模型开始.然后根据参与这个计划的老年人和卫生及社会保健的专业人员那里得到的经验进行研究,有6个国家参加这项研究.结果证明尊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弱势群体来说.本文结论认为:对于虚弱的老年人,相对于那种强调自主的医学伦理,长期的保健需要注重一个范围更为广泛的伦理内容.  相似文献   

9.
人的尊严是生命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康德的人性公式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当代生命伦理研究中的尊严观。由于对人性公式的片面理解,生命伦理学中的"康德主义"否定人类尊严的平等性,遮蔽了康德的尊严概念本应具有的重要理论功能。人性公式论述的是尊严的道德要求,而非尊严的基础。构建康德的尊严观,需要超越人性公式之外对康德的尊严理论进行阐释。通过分析人性、人格和道德自主等康德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得出以下推论:人类个体的尊严并非来自于个体自主选择的能力,而是来自于个体对人类整体尊严的分享;人类整体的尊严来自人类道德自主的潜力,而非已表现出的能力。这样的尊严观恰恰认可并论证了尊严概念在当代生命伦理研究中所承担的不同于以往的功能,并有助于解决当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0.
人类增强层面的伦理论争,既与成人个体自主选择的增强活动相关,也与父母通过遗传干预对未来子女实施的增强活动相关。这两种增强引发的伦理讨论,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自主性与平等性这两项重要的伦理原则而展开。本文考察父母对后代的基因干预如何形成了对后者自主性权利的严重挑战,强调自由或自主性根源于一种不可支配的、不可再回溯的基点,这种基点便是人们在出生时被赋予的各种因素组合的随机性与偶然性。如果后代的这种起点受到干扰与损害,则其长大成人之后的所谓自主性、自由选择的能力也就从根本上受到了限制与制约。  相似文献   

11.
池田大作的生命论伦理观——以《生命的尊严》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神丰  冉毅 《伦理学研究》2006,(2):62-68,77
伦理本源于社会生活,伦理的基础应当是人的生命和生活。池田大作立足于人的生命尊严来阐发幸福,倡导共生的道德风气,对生命的意义给予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尊严概念。作者首先以霍布斯的《利维坦》为例,探讨作为掌权者的禀赋的尊严概念。然后指出康德捍卫完全另一种观念:是思考能力将尊严赋予人类。作者在文中指出,对尊严的尊重建立在对自律性、完整性和脆弱性的尊重之上。这四项伦理准则相互接合,以构建一种统一的和连贯的实践理性,可以引导医学领域和公共空间中的人类行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人的尊严的来源及其各种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增强"是否可能侵犯或威胁人的尊严。人类物种的尊严植根于人的本质,即人类物种所典型具有的一系列潜力,它是其他层面的人的尊严的基础。人类个体的尊严分为普遍尊严和获得性尊严。个体的普遍尊严直接来自于物种的尊严,是每个人因其作为人类物种一员的身份而平等拥有的一种至高的道德地位。因为人类增强不会分裂人的本质,所以不会造成人类物种之道德地位的区分,从而个体的普遍尊严不会因增强技术的应用而受到侵犯。获得性尊严是通过发展人的本质中所包含的典型人类潜力而获得的受尊重的性质。人类增强可能通过破坏主体间性,给个体发展各种人类的典型潜力设置障碍,从而对人的获得性尊严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作为医学人文和生命伦理学的专著,紧扣现代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医学根本使命的生死主题,以生命哲学和生命伦理学为视野,围绕"尊严死亡"这一核心议题,对于人的"好死"愿望和现代医学如何让人"不得好死"的现实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对现代医学如何利用医学技术消解死亡的尊严及生命的尊严进行了反省,并探讨了在现代医学情境下一个人"好死"如何可能的理念和技术策略,是一部当代生死学和生死教育、生命教育的佳作。  相似文献   

15.
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和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基因组计划和基因革命对伦理造成了致命的冲击。人类基因商品化对公正原则提出了挑战;基因设计引发生命唯物化,引起了人类的尊严危机;优生运动有可能违背自主原则和平等原则。人类基因组计划应坚持那些体现了人类及其社会本性、价值和尊严的伦理原则即不伤害人、尊重人、有益于人、公正对待人,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团结等。  相似文献   

16.
张卫 《伦理学研究》2022,(1):106-112
“内在主义”(internalism)是技术伦理学新兴起的一种研究进路,它不同于传统“外在主义”(exter?nalism)进路的地方在于,它主要关注技术的积极伦理后果,主张把伦理要素“嵌入”对象之中,利用技术手段解决伦理问题。“道德增强”的基本理念符合“内在主义”进路的特征,它通过对人的“基因”和“神经”进行技术干预,调节人的道德情感,增强人的道德动机,改善人的道德品质,塑造人的道德行为。尽管“道德增强”的初衷是助人向善,却引发了诸多伦理争议,需要从学理上权衡其利弊。  相似文献   

17.
2015年4月,我国黄军就副教授及其团队在《蛋白与细胞》上发表论文,首次公布了利用CRISPR-Cas9技术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研究成果,引爆了一场巨大的国际伦理争议。这让我们重新审视对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合理立场。反思平衡方法既不盲从道德判断,也不死守道德原则,强调反复调整和修正判断、规则和原则,以达成信念系统的融贯与平衡。经过反思,我们需要改变以下道德直觉——胚胎是人、编辑人胚胎有损人类尊严、违反后代自主权及导致纳粹优生等。由此得出人胚胎基因编辑的合理立场:因该技术尚不成熟,目前应支持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暂缓临床试验和应用;基于人类尊严、权利责任和公正的维度,应支持医学目的而反对非医学目的人胚胎基因编辑。  相似文献   

18.
基因技术与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健康与疾病为分析起点 ,探讨了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中 ,基因技术的发展 ,内含着排解人类疾病苦痛、扩大其相应的自由选择领域等文化要求 ,这些文化要求也孕育了基因技术的伦理归属 ,即基因技术被天然地赋予了改善人的健康状况这一价值 ,构成了其“利用自然”的活动状态 ,负载着不同时代的社会价值取向 ,并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对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表明 ,基因技术不可能以一种独立于伦理的态势独立发展 ,伦理的关怀和引导 ,一直存在于基因技术发展的始终 ,并始终体现着对人的尊严的肯定和维护 ,从而使人的尊严成为基因伦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医学伦理审查对规范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保护受试者或患者权益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医院医学伦理审查实践经验,指出医学伦理审查存在职能交叉、独立性不强、管理不完善、协同性不够、受试者损害补偿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从健全组织机构、建立指导原则、加强伦理培训、规操作流程、完善补偿机制等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通过语言污名化——污名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来探讨对尊严的损害问题,文章列举了三例来指出语言污名化是最善于制造排斥和边缘效应、从而损害尊严的污名化形式之一。第一个例子是"疾病"隐喻的污名化;第二个是"反同性恋"——非洲语言中的语义渐变案例;第三个例子是塞内加尔对"世俗化"含义的争论。通过上述三个案例,文章提请人们重视为杜绝语言污名化现象而采取的预防和惩罚措施及实践,并指出,尊严政策应该以平等和互助、差异和共同善伦理为指导原则,同时要承认和尊重身份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