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复"是话语研究的重要话题,分析医患交流中的重复可以体现出医患的地位与关系。参考会话分析研究方法,纳入了28篇真实场景下生殖医学诊所的医患和护患对话,对其中的"重复"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用ATLAS.ti定性分析软件对会话中的"重复主体"、"重复功能"等进行分级编码,呈现出各类重复在会话中的分布情况,再现了医生和患者所采用的不同重复类型。揭示了对话中医患双方之间的话语权以及知识不对等关系,并为改善医生和患者的言语沟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双方更有效地开展交流、建立更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建议是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医患会话中尤为凸显。医生身份构建是交际互动中的涌现而不是事先指定的,身份需要会话双方或多方进行协商与共建。以医生的建议序列为切入点,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动态地研究医生在给予患者诊断建议的同时构建和调整不同的会话身份:专家身份、权威者身份、教育者身份、平等同伴身份或多重身份。旨在为医生更好地理解医患交际中身份构建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医生选择并调整合适的会话身份实现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医患关系和谐,成功应对日趋激烈的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3.
重复是生殖医学门诊会话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点。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生殖医学门诊会话的重复现象进行研究,发现生殖医学医患门诊会话的重复有5种语用功能:(1)医生为确认信息而重复;(2)医生为患者提供指导或解释而重复;(3)医生重复强调重要信息以提醒患者注意;(4)患者重复以期望医生给予反馈;(5)患者为参与决策制定而重复。并通过阐释医患重复的语用和认知功能,来剖析生殖医学医患之间的权势关系,发现生殖医学医患诊疗关系更接近共同参与模式,患者主动努力的参与诊疗全过程,并希望和医生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  相似文献   

4.
结合《只有医生知道》这一"医生叙事"的具体案例,探析了叙事医学的叙事特征。研究发现,叙事医学的叙事特征体现为以下几点:独特性使得患者和医生开始有意识地专注个体,包括自我与对方,发掘个体的生命意义,弥补医学对普遍性和可复制性的追求所冲淡的对独特性和创造性的认识;主体间性或互文性说明亲密的医患关系产生于话语中,是基于医生和患者之间分享的复杂文本;叙事医学的伦理性使受众通过阅读知晓如何处理、维护好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医生身份认同的研究是帮助分析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矛盾的有效视角。本文运用话语分析中的叙事分析法和批判话语分析法对一名整形科医生的叙事话语进行了剖析与阐释,试图揭示该医生对自己身份及其社会意义的理解。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叙事话语中,个案医生通过各种话语策略构建了患者的"拯救者"、同事的"领导者"和"竞争者"、朋友的"互助者"以及家人的"保护者"等四种有机相连的社会身份,这四种身份共同释放出了强烈的男性气概。  相似文献   

6.
序列结构是会话的基本结构与重要特征,研究中医门诊医患会话的序列结构有利于找到中医医患沟通的基本特征与沟通阻碍点。通过对语料的分析,从以下五个方面归纳中医门诊医患会话序列结构的基本特征:理想序列结构模式、医生问诊的序列位置上常呈现插入序列、医生给出治疗方案的序列位置上常呈现非最简后扩展序列、关于中医诊疗信息阐述的补救序列普遍存在于整个医患会话过程、中医门诊医患会话中各种扩展序列发挥最优功能有三个关键要素,并发掘到中医门诊医患会话在序列结构上的沟通阻碍点,提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7.
医疗会话是医生和急者沟通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医学诊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会话分析是以人们日常会话中常见但未被注意的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发现人们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方法.运用会话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医患会话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医生对自身角色的领悟实践程度、医患知识运行方式和权利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8.
构建医患会话的合作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门诊医患会话的现场调查,发现经典的合作原则并不完全适用于门诊医患会话。这是因为医患会话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着信息和权势两方面的不对称。为了适应新型的医患关系,在经典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医患会话的合作原则,以期规范和指导现实的医患会话。  相似文献   

9.
门诊会话是医患双方了解病情、分析病因、确定诊疗手段的最直接的对话方式.本文基于门诊会话的自然语料,对照以往的相关研究,分析了门诊会话中医生会话策略使用的特点以及医师、患者和语境互动的会话序列特征,旨在深化对医患互动过程的认知,进一步揭示现代中国医院语境中医患交流的社会文化符号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人际语用学关注人际交往与互动中的人际方面的语用学视角。在人际语用学视阈下,基于医患会话的相关语料,研究患者对医生身份的解构,发现在医患冲突性话语中,患者主要从医生的职业、医品和能力三个层面解构医生的身份,表达对医生的不满和质疑。关系研究是人际语用学最核心的研究,为管理与患者间的关系,处于医患交际主导方的医生可以利用移情、称呼语、赞誉患者、与患者寒暄等策略与患者交流,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医患会话研究是研究医患矛盾和医患关系的关键,从社会学和语言学的视角,对国内外的医患会话研究进行了梳理。社会学和语言学视角对会话的分析有很大的差异。社会学家是研究如何进行会话,认为会话能透视社会生活,而语言学家则研究语言如何建构以产生会话,认为作为社会生活资源的会话可以帮助发现语言的本质。医患会话研究还应该拓展到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医学领域。只有更好地开展医患会话的研究才能指导医生的会话策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叙事医学视阈下《醉花窗医案》中的反思现象,具有明显的"文学多维化"特征,且反思路径具有"多视角"特色。王堉通过汉语言修辞的运用,对文史学典故的援引以及对民俗文学体裁的融合等,实现了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医生自身、医生与患者、医患与社会"等各层面的叙事反思。多视角叙事反思的医事路径,主要呈现"医生与患者"视角和"医生与同业医"视角下的多篇典型医案中:前者以"医理共通和医患关系、诊疗依从性、知情同意、转诊及其影响"为路径关键词展开表述;后者聚焦对"妥善处理诊疗分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语言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建构交际者不同的身份。借助Brewer和Gardner的身份表征理论,基于医患会话的相关语料,从群体、人际和个体三个层面考察医生多元身份的建构。研究发现,医生在群体层面主要建构作为医院成员的机构身份和展现作为专家的职业身份;在人际层面建构和患者情感互动的关系身份;在个体层面则建构突显个体特征的个人身份。在医患会话中,医生通过在言语上有策略地建构不同的身份与患者交流,可以对医患关系进行有效管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生命叙事不仅要求从"人"的角度倾听患者的"故事",而且要从人的完整性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的理解。医学专业精神内涵中彰显的叙事特征反映出医患互动中双方主体共存性。叙事把"患者"引入医学专业精神教育的场域,不仅在实践层面强化了医者的专业责任,而且体现了职业到专业跨越式的自我改造。所以,生命叙事一方面使医患关系中"人"的主体价值重新显现,另一方面又消解医疗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异化现象作为医学专业精神构建中的绊脚石,人的主体性价值回归是战胜它最核心的利器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叙事医学语境下,以医生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的非虚构疾病自传叙事作品出版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医生成为病人,医生关于疾病的生命医学视角不得不与疾痛的个人视角合并,产生某种张力,激发他们寻求疾病书写这一媒介来反思医生职业和医患关系。"生过病的医生"可以类比为荣格的"受伤的治愈者"。"受过伤的故事讲述者"更能"病吾病以及人之病",他们比没有生过病的医生更容易与病人达到共情状态,更能将自己的患病经历化为协助病人战胜疾病的精神力量。因而,生过病的医生所撰写的疾病自传叙事可视为一种"元病理叙事"。  相似文献   

16.
医患共同决策是理想的临床决策模式。它强调医患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医生与患方之间应彼此交流,相互分享信息,双方同为决策主体,共同选择诊疗方案。但在现实环境下,医患面临诸多的决策困境。叙事医学让医生重视叙事的价值,并要求医生通过关注病人叙事来关注全人、见证病人的痛苦,与病人同在,最终与他们建立归属关系。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有助于化解决策困境,对顺利实现医患共同决策有重要的作用,但需要不断在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叙事医学和医学人文的情感转向这两大理念基础上,提出将医学叙事文本按照创作方式分为虚构疾病叙事和非虚构疾病叙事两大类型,按照作者身份分为文学疾病叙事、自我病情书写和医生病理书写(平行病历故事)等,并提出将元病历叙事作为医学院校叙事医学能力培养的重要阅读材料,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与某种具体疾病相关的叙事作品,如神经叙事,癌症叙事等。同时探讨如何将叙事学基本知识融入疾病叙事阅读中,切实引导医学生提高医学叙事能力,达到医患视域融合和医患沟通效果最佳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病历是以重点记录疾病诊断、诊疗为主的记录资料,随着叙事医学的发展,应逐渐增加关于患者心理层面的疾苦、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及医务人员观察反应的医患互动记录,体现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与实践活动。在病历中应用"叙事医学"的叙事语言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人为本和心理和谐"并体现在病历中,充分体现患者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的表现和诉求,要遵循"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但不应拘于僵化的模式,以丰富的语言反映患者的患病感受、诉求,医生诊断、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研究门诊医患会话中的礼貌现象,研究发现医患双方都采用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以及间接礼貌策略来维护对方的面子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通过将医生和患者的礼貌策略进行对比发现,在医患交际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直接礼貌策略,而患者则从未使用这一礼貌策略;医生多使用消极礼貌策略而患者多使用积极礼貌策略。分析显示,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医患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对称。  相似文献   

20.
指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医患会话交际中医生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的使用非常灵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医疗机构或医生职业同盟,增强自己的权威;另一类则是采用移情、弱化策略缩小与患者的权力对比,消除患者忧虑,增进医患交流与关系融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