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及干预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选择年龄≥80岁、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NVAF住院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75例,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行CGA及针对性干预,对照组83例,仅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12个月~24个月。主要观察终点为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总栓塞发生率及总出血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3.23%、4.84%,对照组分别为15.1%、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常见老年综合征的评估与干预可提高高龄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了解住院患者华法林的抗凝现状,分析临床用药特点,为临床药师开展抗凝治疗管理提供参考。调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6月~12月399例华法林抗凝患者住院期间的抗凝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华法林主要用于非瓣膜性房颤、静脉血栓防治及心脏瓣膜病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低于2.0的病例占53.28%,INR在2.0~3.0范围的病例占32.48%,华法林达标剂量范围0.375mg~7.250mg,个体差异达20倍;56.28%的患者重叠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仅5.76%患者达标后2天停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26%,其中46.15%患者出血时INR大于3。华法林临床应用不够规范,INR达标率偏低,积极开展抗凝药物治疗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群房颤发病率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大,又是抗凝治疗导致出血的高危人群,因此要大胆地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小心地严密监测INR值(1.6~2.5),严格控制其他出血危险因素.老年房颤心律失常的治疗重在个体化,重在改善症状,首选控制心室率;发作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药物不能满意地控制心室率时才选择复律治疗;症状明显而药物疗效欠佳患者可选择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4.
阵发性心房纤颤与持续性心房纤颤同样面临着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而关于阵发性房颤是否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争论热点问题。阵发性房颤是否抗凝治疗使患者面临着严重出血或血栓栓塞风险。循证医学论证了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必要性及风险性,并且由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有着不同的脑卒中及出血风险,个体差异的绝对性和多样性客观上要求对患者进行风险/效益比评估,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房颤易出现栓塞的并发症,而华法林可以明显减少血栓栓塞事件。阵发性房颤同样有血栓栓塞的危险,也应积极抗凝。具体的抗凝强度(PTINR目标值)在各个实验中差别很大,因为人种的关系,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研究结果。另外,许多因素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要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6.
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超早期心房纤颤相关轻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43例和华法林组37例。2组治疗4周时磁共振成像比较所见的新的缺血性病灶或新的颅内出血病灶。2组患者疗效、新的缺血性损伤和新颅内出血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住院时间与华法林组相比有所缩短(P0.05)。利伐沙班可显著降低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和颅内出血风险,且与华法林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7.
应用心脏超声观察中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右心功能的变化,以评估疗效有无差异。将2009年1月~2014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中危急性PTE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单纯抗凝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右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和单纯抗凝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中危急性PTE患者的右心功能,两种方法对PTE的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80岁以上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而越来越受关注。评估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与风险,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依据全身情况和耐受程度调整血压控制水平,慎重选择药物,平稳缓慢降压,将使高龄高血压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相似文献   

9.
80岁以上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而越来越受关注.评估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与风险,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依据全身情况和耐受程度调整血压控制水平,慎重选择药物,平稳缓慢降压,将使高龄高血压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服用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某部队医院入院的符合入选条件患者322例,收集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根据其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结果分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22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8.2%,氯吡格雷抵抗组ADP抑制率平均为(17.92±9.28)%。将氯吡格雷抵抗的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高糖化血红蛋白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在心内科治疗心理障碍患者的可行性,我们应用汉密尔顿量表评估400例到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对诊断为焦虑或抑郁状态的患者分为两组(心内科干预组,心理科治疗组),随访半年,观察焦虑或抑郁状态的缓解情况.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入选符合心理障碍诊断者71例,占就诊人数的17.75%.到心理科治疗患者30例,在心内科门诊治疗患者41例,半年随访评估,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6.7%和79.4%(16.7%VS 79.4%,P<0.05).因此,在心内科门诊对就诊的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育年龄的延迟,特别是全面二胎政策放开以后,高龄不孕患者越来越多。高龄患者因面临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风险而寻求辅助生殖技术ART进行助孕治疗。在ART治疗过程中,其助孕治疗妊娠率明显下降,医疗风险与伦理风险都会显著增加。因此,高龄不孕女性进行ART治疗时,需要医疗机构在正确评估患者生育力的同时,提供符合高龄女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关注高龄患者助孕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临终反向关怀干预对患者及照顾者改变的影响,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65例,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5例。对试验组进行1.0个月~1.5个月临终反向关怀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付诸临终反向关怀行为的人次增长47.7%,高于对照组的18.1%;试验组照顾者获得患者赞赏的人次增长了15%,高于对照组的11.5%;试验组患者的简明心境量表和癌症应对方式量表评分下降、HERTH希望量表评分提升,两组患者评估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照顾者焦虑、抑郁、压力及疲劳评分下降,两组照顾者评估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宁养服务中运用临终反向关怀模式,可以较为有效地支持患者及其照顾者。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高龄人群人工授精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收集高龄患者进行促排卵同时行人工授精,共396周期。分别采用克罗米酚+促性腺激素(CC+HMG)150周期、来曲唑+促性腺激素(LE+HMG)126周期、促性腺激素(HMG)120周期,三种促排卵方案同时行人工授精治疗。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组之间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CC+HMG组妊娠率10.7%,LE+HMG组妊娠率13.5%、HMG组妊娠率8.3%,三组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E+HMG方案组,有着较低的流产率、HCG日更好的内膜厚度、更少的HMG用量。促排卵药物的使用是影响人工授精妊娠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共同决策模式"在ICU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78例ICU危重症患者医患沟通相关的临床调查数据,其中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患沟通,另外89例(干预组)采用"医患共同决策"。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家属沟通满意度良好,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患者家属焦虑抑郁评分、ICU内临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90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ICU危重症患者采用"共同决策"可以使患者、医院、社会获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肺癌规范化诊治现状以及规范化诊治培训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及分析4家县级医院相关医护对肺癌的规范化诊疗理念,并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前后对于肺癌的流行病学、病因评估规范率分别为61.91%、94.04%(P0.05);临床表现、诊断规范率为45.24%、69.05%(P0.05);治疗规范率为44.05%、60.72%(P0.05);预后、随访规范率为54.76%、72.62%(P0.05)。得出经过肺癌规范化诊治培训,对临床医护今后进一步提升肺癌规范诊断治疗的意识和行为,应该有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筛选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4 609例,老年乳腺癌(≥65岁)共795例。按年龄65岁~70岁及≥70岁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65岁~70岁组及≥70岁组患者分别554例(12.01%)及241例(5.60%),初诊Ⅳ期患者及骨转移者≥70岁组均高于65岁~70岁组。两组患者肿瘤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中Ⅰ级和Ⅱ级者均较高。65岁~70岁组患者选择改良根治术高于≥70岁组患者(χ~2=4.792,P=0.029),局部切除术以及放弃手术治疗患者均低于≥70岁组。而在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单纯切除术以及乳房切除+低位淋巴结摘除术方案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乳腺癌患者自查意识差,但其恶性程度低,由于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手术方式可选择局部扩大切除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探讨适度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冠脉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阐明其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根据随访结果选择84例经冠脉造影示前降支100%闭塞的单支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入选前、入选1年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入选后1年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儿茶酚胺抑素(CST)水平。规范药物治疗+适度运动组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率最高。规范药物治疗+适度运动组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率高于规范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是否用药,适度运动者VEGF、CST水平高于未运动者,VEGF、CST水平与是否规范用药无关。适度运动可以增加冠脉闭塞病变患者的侧支循环开通机会,其机制可能与适度运动增加VEGF和CS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自杀态度问卷(QSA)对241名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干预组服用抗抑郁药物及每周40分钟~50分钟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照组只服用抗抑郁药物,两组治疗为期16周。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抑郁症患者量表评分及自杀态度总分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3月54例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术后随访,利用临床关节功能及放射学检查进行分析。54例手术患者血糖控制满意且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按Harris评分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74%(14/19),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91%(32/35)。未发现感染及假体松动现象等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有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没有严重的并发疾病,在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的情况下,可以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