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由裁量权是一项不可否弃的司法权力,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法律自身的不足是其存在的根本原因。伴随着自由裁量权的是对法官职业道德素质的理性诉求。通过道德教育,提高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保证将正义等理念实现在自由裁量当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论人民法院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自忠 《学海》2002,5(5):191-193
人民法院法官自由裁量权客观上具有双面刃作用。本文一方面论述了它客观存在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也论述了它的存在与行使极易被异化和滥用的表现及成因 ;并进而论述了对法官自由裁量的控制 ,趋利避害 ,最终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享有司法变更权以后,如何处理好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和行政审判中司法变更权的关系已经尖锐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总是强调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来排拆司法变更权,而人民法院则认为行政处罚明显失去公正,有权依法变更不受自由裁量权的限制。自由裁量权与司法变更权的这种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诉讼的健康发展。目前,十分需要在它们之间建立起协调机制,以确保这两种职权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4.
医疗事故鉴定中专家采信证据的原则及其法律制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为证明事实,医疗争议中医患双方对证据表述差异极大,甚至相反,如何正确分辨证据的真伪及其法律效力,做出正确结论一直困扰鉴定专家?对于证据的采信,一方面取决于专家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取决于专家对证据效力的自我判断。面临证据采信的困难,作者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应当认可专家的自由裁量权,但是对这种自由裁量应该给以一定的限定,既保证程序公正又减少无所谓的争端[1]。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证据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证据也必须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5.
岳彩领  杜月秋 《学海》2014,(2):147-152
司法是什么?司法以什么立场或路径来实现正义、获得合法性?这既是司法哲学的终极命题,也是指导法官司法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下中国,法官的司法哲学以两种路径展开,一是以技术理性为支撑、以形式逻辑为保证的依法审判。严格的依法审判虽体现了现代法治的要求,但刚性特质有余而柔性操作不足,难以回应当下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社会的现实需求,从而遭遇了社会的认同危机;二是以案结事了为目标导向的实用主义路径。它在化解大量纠纷的同时,却不断消解司法的基本特质,从而导致法院权威的丧失和主体性地位的衰落。作者认为,司法保持被动性、中立性、程序性、独立性这些特质始终应当是司法功能发挥的前提,案结事了的司法目标应当以维护法律为基本底线,法官司法应当在依法审判与案结事了之间寻求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为证明事实,医疗争议中医患双方对证据表述差异极大,甚至相反,如何正确分辨证据的真伪及其法律效力,做出正确结论一直困扰鉴定专家?对于证据的采信,一方面取决于专家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取决于专家对证据效力的自我判断.面临证据采信的困难,作者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应当认可专家的自由裁量权,但是对这种自由裁量应该给以一定的限定,既保证程序公正又减少无所谓的争端[1].  相似文献   

7.
美国集团诉讼的确认与通知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鸣 《学海》2006,(5):83-87
美国集团诉讼的确认与通知程序不仅是集团诉讼获得正当性的前提,也将直接影响诉讼的最终结果。本文探讨了程序运作的若干具体问题,认为:在集团诉讼确认中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程序规则的操作性规定的调整都足以影响使用集团诉讼的频度;应以是否能满足确认集团诉讼的目的作为确认准则,以是否有助于迅速处理诉讼为操作准则。除单纯寻求禁令而不涉及金钱赔偿的集团诉讼外,都应对集团成员进行适当的通知,费用由原告负担。  相似文献   

8.
嵇红涛 《学海》2023,(4):167-178
司法推理活动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法官个人视角发挥了重要作用。视角是法官的习得知识、办案经验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认知方式,法官运用个人视角进行事实判断、串联事实碎片形成事实认定,实现司法推理。个人视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官在司法推理中未经充分论证或怠于论证所有可能的裁判结论就形成了自认为恰切的“预设裁判结论”,并最终以证成式说理的形式载于裁判文书,这就使得推理的过程存在错判与误判的可能。加强裁判文书证否说理,以促使法官在司法推理中充分考虑基于案件事实可能形成的全部裁判结论,是克服视角主义陷阱的可行方案。加强裁判文书证否说理的具体要求为:在裁判文书中加强诉讼争点的说理,加强被排除证据的说理,加强不予支持的主张的说理,并载明其他可能的裁判结论。  相似文献   

9.
司法平衡理念是指裁判者以实现司法公正为目的,以结果为导向,对当事人之间已失衡的利益关系作出实质性衡量和判断,将之恢复至平衡状态,实现"和谐司法".在民事审判中确立司法平衡理念,是凸现司法能动作用、提高司法审判能力、回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蒋秋明 《学海》2007,(6):135-139
审级制度的设计,必须有效平衡诉讼效率与诉讼公正的关系.国民政府实行三级三审制度,虽然改变了民国以来审级制度上的混乱状况,但由于在最高法院的规模控制、不同审级之间的职能分工方面缺少相应的技术规范,审级结构内部又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以致法官的敷衍和当事人的滥讼均无有效的制度约束,形成上诉率居高不下,案件拖延积压严重的状况,既丧失了诉讼效率,也没有真正实现诉讼的公正.  相似文献   

11.
刘敏 《学海》2005,(1):132-136
为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和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台湾地区制定了<民事诉讼合意选定法官审判暂行条例>,从而修正了传统的法定法官原则,确立了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审判的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提升民众对司法的信赖度、疏减讼源、减少讼累、促进司法的民主化都有重要意义.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制度的背后,隐含着对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及程序选择权的尊重.这一现代司法理念是值得我国大陆在民事司法改革中借鉴和吸收的.  相似文献   

12.
曲昇霞 《学海》2014,(6):157-161
我国儿童保护问题频发与民事司法救济应对乏力,体现出未成年人民事审判改革还在浅滩,要实现制度的深入发展必须关照其应有的制度品性。本文从日本未成年人民事审判的理念、定位与制度结构中分析其机理,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尝试构建我国"双轨制"的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制度体系。该体系包括以未成年人人事诉讼与家事审判为核心的专门审判程序、以法定代理制度与特殊保护规定相结合的普通审判程序。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双轨并行",是彰显未成年人民事审判特质,传承少年司法经验,对未成年人深度司法关怀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3.
儒家自由裁量的两个道德原则是"仁"和"礼",前者是普遍主义的道德裁量原则,后者是特殊主义的道德裁量原则.儒家借"仁"和"礼"的道德裁量原则彰显仁政和仁德,维持传统社会的宗法等级秩序."仁"和"礼"的裁量原则使传统司法陷入泛道德主义的流弊,成为法吏恣意枉法、出入人罪的腐败渊薮.通过梳理"仁"和"礼"的道德裁量原则在传统司法中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法文化,把握其本质所在,以作建设法治社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爱球 《学海》2004,(2):89-93
现代诉讼体系中 ,法官具有多元的结构功能表现 ,但法官的功能作用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正确认识法官的本质 ,充分发挥法官在诉讼体系中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要素功能 ,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关键 ,也是建构现代诉讼体系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严刑峻法是我国法律自古以来的特色。在当今社会中,废除和缩减死刑是世界各国发展趋势。我国也不例外,《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13个死刑罪名,并且在相关司法解释中一再强调要尽量减少司法实践中死刑的适用。法律赋予了法官关于具体量刑的自由裁量权,同时也导致量刑不均衡现象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些现象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社会医患关系历经巨变,因医疗纠纷而引起的中医药诉讼案件层出不穷.在案件处理中,以西医为主导的医疗鉴定存在诸多漏洞和缺失,导致中医师的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在此情势下,中医师群体通过同业组织、学术团体等途径,向司法行政机构积极建言,并成立中医药讼案鉴定机构,不断提升中医鉴定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21,(1):167-173
技术调查官作为法官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时的技术助手,其针对案件的专业技术问题所提出的技术调查意见,是合议庭认定技术事实的重要参考。在司法实践中,技术调查意见被法庭高比例地采信,但却游离于证据调查程序之外,既不受证据法的规制,也不提交庭审质证。这种状况剥夺了当事人质证的正当程序权利,也突破了案件审理的公开原则,不仅给技术事实的公正认定带来了隐忧,也导致法官的事实认定权让渡于技术调查官之危险。本文认为,技术调查官兼具法院审判辅助人员与一般专业技术人员之双重属性,技术调查意见应纳入证据法的调整范畴,为当事人质证与合议庭采信提供充分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18.
由张世珊、何畏主编的,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诉讼逻辑》是一本有探索性的应用逻辑学专著。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立足于司法实践,如实探究诉讼思维的内在逻辑。该书从纵向考察了诉讼活动依法定程序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9,(5)
习惯的司法运行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当事人或司法者对习惯的查明、司法者对习惯的认定与适用。其中,习惯的查明要解决查明的客体、主体、程序、技术和后果五个问题。习惯的认定依习惯性质之不同而应适用不同的程序:对于未为官方确认之习惯,通常须经历当事人一方举证、对方质证和法庭审查等程序;对于对方当事人自认的,或众所周知的,或已为官方确认的习惯,提供方无须举证,法官在审查其与本案关系密切后可直接予以认定。习惯可以在当事人约定、法律规定、法律变通、法律默许、法律解释、法律修辞、法律漏洞填补、法官裁量等八种情形下得到适用。习惯适用的目的在于证明法官对证据、事实、协议之性质及内容认定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增强司法裁判结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以及裁判文书的权威性和可接受性。当然,习惯的适用还会受到来自法律、习惯性质、法官偏好等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纠纷引起的经济诉讼案件必然有所增多,而经济案件诉讼是民事审判方面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强调当事人举证是民事诉讼活动中的首要环节。然而,在民事诉讼中要解决好当事人的举证问题,不仅要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而且还需要解决好如何指导当事人举证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当事人在何种条件下举证才具有法律效力及如何指导当事人举证进行探讨,以期对审判方式改革有所稗益。一、举证责任的时间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