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临床实验结果及流行病学资料已证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在冠心痛防治中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危险.但他汀类是通过何种模式产生这一作用,至今仍未得出定论.四种模式可用来描述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这四种模式的探讨,能使我们对他汀类的作用机理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也为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及确定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促炎细胞、促炎因子以及抗炎细胞、抗炎因子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相互抑制,特定环境可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炎症网络系统。平衡打破则表现为促炎活性升高和抑炎活性降低,可促进斑块的进展和不稳定,导致心血管事件。近年来白细胞介素(IL)-1家族在AS过程中的作用受到重视。依据其在AS进程中的作用,将其分为促AS家族,抗AS家族以及未归类成员。  相似文献   

3.
大量临床实验结果及流行病学资料已证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在冠心病防治中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危险。但他汀类是通过何种模式产生这一作用,至今仍未得出定论。四种模式可用来描述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这四种模式的探讨,能使我们对他汀类的作用机理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也为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及确定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活性氧是细胞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的正常代谢产物,当活性氧的生成速率大于清除时,过多的活性氧会直接损伤细胞,还可通过信号转导系统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各种氧化物前体可刺激血管细胞产生活性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他汀类、普罗布考等药物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抗氧化药物.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展性致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多项临床研究证实IPF患者易合并肺癌。这两种疾病在发病机制上有一些共同通路,可以成为未来潜在的治疗靶点。由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受到限制,IPF合并肺癌(IPF-LC)患者生存期短,预后不佳。近年来出现的两种新药(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给IPF-LC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转机。本文主要对IPF-LC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IgG4相关疾病(IgG4-RD)是一种慢性炎症硬化性疾病,特点为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致密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及血清IgG4水平升高等。IgG4-RD可以累积于多种脏器,其常见的消化系统受累表现包括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肝炎、IgG4相关硬化性胆囊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相关性胃炎等。消化内镜,包括超声内镜、ERCP、ERCP结合IDUS、EUS-FNA在IgG4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是胰腺、胆道系统方面都有重要作用。IgG4-RD对激素治疗敏感,但容易复发,对疾病复发的患者可再次激素治疗或联合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7.
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血红素分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它分解血红素最终生成胆红素、一氧化碳和铁.这三种产物通过抗炎症损伤、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增殖、抗细胞凋亡、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管张力及细胞内信号传递等途径对心血管系统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研究显示,HO的诱导剂及多种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药物能诱导 HO-1表达增加,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调节血压的作用.因此开发临床可应用的HO诱导剂,甚至开发HO的基因治疗方法是目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打坐是一种席地端坐时将两腿交叉相压并调息入静的锻炼方式。打坐行为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近年还发现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治疗康复作用。但在中国由于打坐经常被认为属于宗教修炼而被普通大众忽视。本文将打坐与宗教分离开来,通过现代医学理论从调整呼吸、入静、远程缺血预适应保护等对神经系统、内脏功能(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淋巴循环功能)的影响方面探讨了打坐的健身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并向大众推广这种安全有效的健身方法提供一管之见。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及治疗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为高血压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依据.从哲学的角度对JNC7进行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腹式呼吸和人格对心率变异性(时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民  阎克乐  张文彩 《心理科学》2003,26(6):1136-1137
1 前言心率变异性 (HRV)分析 ,是一种无创的反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检查方法 ,它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控 ,是目前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有效方法 ,对指导疾病的治疗及判断某些疾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A型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心率变异性 ,Madi ganMF等人 (1997)研究表明 ,A型人格的个体在愤怒情绪的影响下 ,即使是在实验室睡眠期间 ,也表现出较大的心率变异性。还有研究表明 ,A、B型人格的个体在交感、迷走神经平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A型人格的个体表现出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心迷走神经功能减弱。有的研究者也…  相似文献   

11.
系统方法在颅脑外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近20年来,随着对颅脑外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颅脑外伤后存在着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存在于颅内,也广泛存在于颅外,如心血管系统、肺、胃肠道、肾、肝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以及凝血机制障碍、电解质紊乱等[1]。由于这些颅外的病理生理改变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要求医务工作者从系统联系的角度考虑问题,采取综合的治疗手段。但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颅脑外伤导致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众多系统、器官的变化,割裂了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联系。在颅脑外伤的心血管系统研究中,尽管已有人对颅脑外伤后心血管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变化如血流动力学状态、心肌损害、心电图改变等分别进行了临床及实验研究,但缺乏对这些改变的综合分析,结果不能发现这些病理生理改变与颅脑外伤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病机。我们的课题立足于对严重颅脑外伤后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直接监测、心肌损害的酶学证据和对心电图改变进行的连续、动态、综合的研究,发现颅脑外伤后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同伤情有关并对病人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癌症恶病质(Cancer cachexia,CC)药物治疗无突破性进展,但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药物仍显示有潜在作用。抑制骨骼肌降解的药物以及多机制、多靶点药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祖国医学治疗CC疗效肯定,为CC的防治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本文综述食欲刺激药、抗炎药、蛋白降解抑制剂、抗癌药、细胞因子拮抗剂、中医药等CC药物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侵及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本身就可以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然而与此同时,治疗狼疮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及新型治疗方法更加大了感染的风险,其间的矛盾不言而喻,因此治疗上药物的取舍与剂量大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侵及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本身就可以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然而与此同时,治疗狼疮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及新型治疗方法更加大了感染的风险,其间的矛盾不言而喻,因此治疗上药物的取舍与剂量大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常发生抑郁及焦虑。而在严重精神症状(如抑郁或/和焦虑)者中有较高的冠心病发生率。抑郁增加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影响预后。其机制有如下几个方面:对医疗措施及生活方式改变的依从性差、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以及心率变异性降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由于其较好的耐受性且无明显的心血管副作用而应用于冠心病合并抑郁及焦虑的药物治疗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确定抑郁及焦虑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临床上应更加关注焦虑对冠心病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焦虑能否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开发的一种抗抑郁药,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但由于可能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很多临床医生较少使用该药。但近年来,有一些新的研究发现使该类药物又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为使人们能更好地认识到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相关内容,本文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精神科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等方面对最新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医师在该药的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兴起了对社会支持的研究,而对社会支持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研究一直都是社会支持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回顾了社会支持在心血管反应的实验室研究中操作性的定义;实验室研究中社会支持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社会支持对心血管反应作用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社会支持的测量方法及社会支持与心血管反应实验室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家族聚集是肝癌高发区常见的现象。肝癌高发家族家庭成员作为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和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肝癌高发家族家庭成员面临将要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疾病治疗的经济负担,使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同时,家庭成员又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担忧可能加重其负性情绪。因此,肝癌高发家族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的状态及对肝癌防治相关知识的需求亟需医务人员更多的关注。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呈负相关。HDL通过促进胆固醇逆转运、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抗炎和抗血栓而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HDL已成为冠心病防治工作的新靶点,生活方式和调脂药物的干预能升高HDL-C,然而HDL的功能比HDL-C血浆水平更重要,多项以HDL为靶点新的治疗措施正在研究中,临床上如何评价HDL-C升高的疗效价值及升高HDL-C的药物和策略有着重要意义。进一步研究HDL的结构、代谢和功能能够深入了解脂质代谢过程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使干预HDL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药物成瘾是一类精神及行为障碍, 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 M受体)属于胆碱能受体, 分5种亚型。行为学研究表明, 干预M受体能有效影响药物成瘾行为, 但其神经机制还亟待探索。阿片类药物与精神活性药物均能激活中枢多巴胺系统, 而M受体与多巴胺系统在多个脑区产生了交互作用。其中激动M2及M4受体抑制了多巴胺系统功能, 而激动M5受体增强了多巴胺系统功能, 与干预M2、M4、M5受体对药物成瘾行为的影响相对应。以上证据提示, 干预M受体可能通过影响多巴胺系统对药物成瘾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