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80年Pries教授首先报道了接受减重手术后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得到了很好的缓解,随后越来越多的病例证实了这一结论。减重手术已由开始的以减重为主要目的,发展至以治疗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为目标的代谢手术。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代谢手术可用于T2DM的治疗。2013年全球范围内开展了48万例代谢手术。我国代谢手术始于2000年,近5年来代谢手术数量迅猛发展。随着手术例数增加,我国已开始针对亚洲人特点制定诊疗指南。代谢手术对于T2DM的治疗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学科协作,尤其建立以内分泌科医师为主导的诊疗中心是代谢手术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过去,人们(包括医护人员)对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存在许多误区。通过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意义,及胰岛素的种类、剂型,和使用方法(包括补充疗法和替代疗法),以及2型糖尿病的治疗现状,来阐述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过去,人们(包括医护人员)对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存在许多误区.通过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意义,及胰岛素的种类、剂型,和使用方法(包括补充疗法和替代疗法),以及2型糖尿病的治疗现状,来阐述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对比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其安全性为目的.将60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以利拉鲁肽(1.2u/d)及甘精胰岛素(0.3u/kg·d)分别联合二甲双胍(1g,Bid)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减低(P<0.05);利拉鲁肽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甘精胰岛素组(P<0.05);而该组治疗后体重及收缩压下降,与胰岛素组有明显差异(P<0.05).故对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同样有效控制血糖,而利拉鲁肽能够明显降低体重及收缩压,并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机理和糖尿病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两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糖耐量下降,血脂紊乱,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和高凝状态等.从系统论的观点阐述了代谢综合征的相互关系和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理,并进一步从该观点阐明2型糖尿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T2DM)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胰岛素是最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但胰岛素治疗方法诸多,各种方案的疗效参差不齐.为了促进2型糖尿病治疗决策的最优化,本文通过利用检索国内报道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运用比较治疗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淡化糖尿病的分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即传统的1型和至少部分2型糖尿病可能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目前流行的炎症学说可能是对认可免疫损伤是糖尿病发病理论的一个过渡,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和研究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我们则采用小剂量、长时间的治疗理念,早期接受这种免疫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症状,遂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再次出现低血糖,我们就继续减少胰岛素的荆量.结果,有部分患者完全摆脱了胰岛素.我们对糖尿病的再认识是建立在对多脏器活检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活检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存在着免疫损伤.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使患者致盲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是一种自身免疫损伤的结果.我们尝试用小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茵素A(25 mg bid)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也证实糖屎病眼底病变是一种血管炎,与自身免疫痛变有关.其他的器官还包括垂体、大脑的血管、糖尿痛足、冠心痛、皮肤的病变和肌肉活检的免疫组化也均有证据表明,免疫损伤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多器官免疫损伤的结果无论是1型糖尿痛,还是2型糖尿病,肌细胞表面或多或少均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这些免疫复合物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胰岛素与肌肉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即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广泛采用了免疫抑制治疗的理念治疗糖尿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和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早期发现的糖尿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唯一担心的副作用发生在肝脏,即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总胆红索升高,而也有一部分患者总胆红素不升高.  相似文献   

8.
比较甘精胰岛素在不同时段注射对2型糖尿痛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最终选择8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甘精胰岛素早餐前(A组,n=46)和夜间睡前(B组,n=43)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以后,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但B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故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夜间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较晨间注射具有更强的降糖幅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易导致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疾病。早期应用胰岛素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但许多患者不愿接受或延迟胰岛素治疗。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应用过程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存在的心理障碍,即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并进一步阐述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易导致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疾病。早期应用胰岛素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但许多患者不愿接受或延迟胰岛素治疗。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应用过程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存在的心理障碍,即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并进一步阐述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淡化糖尿病的分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即传统的1型和至少部分2型糖尿病可能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目前流行的炎症学说可能是对认可免疫损伤是糖尿病发病理论的一个过渡,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和研究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我们则采用小别量、长时间的治疗理念,早期接受这种免疫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症状,遂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再次出现低血糖,我们就继续减少胰岛素的剂量。结果,有部分患者完全摆脱了胰岛素。我们对糖尿病的再认识是建立在对多脏器活检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活检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存在着免疫损伤。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使患者致盲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是一种自身免疫损伤的结果。我们尝试用小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25mgbid)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也证实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一种血管炎,与自身免疫病变有关。其他的器官还包括垂体、大脑的血管、糖尿病足、冠心病、皮肤的病变和肌肉活检的免疫组化也均有证据表明,免疫损伤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多器官免疫损伤的结果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肌细胞表面或多或少均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这些免疫复合物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胰岛素与肌肉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即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广泛采用了免疫抑制治疗的理念治疗糖尿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和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早期发现的糖尿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唯一担心的副作用发生在肝脏,即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总胆红素升高,而也有一部分患者总胆红素不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2型糖尿病(DM)家系一级亲属的代谢相关指标变化规律,选择55个2型糖尿病家系中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按照糖耐量试验结果分组,比较组间血压、血糖、血脂、C肽、胰岛素等指标。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各组血脂水平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而血糖、胰岛素抵抗等指标差异有显著性。由此得出结论,2型DM家系一级亲属血脂、血糖、血压、胰岛素等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异常,且各组间的血糖、血压、胰岛素抵抗等差异显著于血脂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易导致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疾病.早期应用胰岛素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但许多患者不愿接受或延迟胰岛素治疗.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应用过程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存在的心理障碍,即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并进一步阐述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比较甘精胰岛素在不同时段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最终选择8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甘精胰岛素早餐前(A组,n=46)和夜间睡前(B组,n=43)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以后,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但B...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研究的新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与糖尿病抗争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1500年前,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胰岛素才由生理学家Fredrick Banting等发现.自此,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糖尿病患者的生命.随后,人们在研究胰岛素如何调节物质代谢时,意外发现含胰岛素的激化液(Glucose-insulin-potassium,GIK)可改善急性心脏梗死患者的症状.提示,胰岛素还具有其它多方面的生理功能.近期研究证明,胰岛素确有抗心肌坏死与凋亡、进而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胰岛素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从胰岛素的发现到对其新的作用机制的认识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3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提示:糖尿病及HBV-DNA阳性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50、23.982,P值均0.05),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原发性肝癌危险性越高(糖尿病病程于5年~10年者,其OR值为9.232;大于10年者,OR值为12.925);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糖尿病治疗方案无关(P0.05);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T2DM)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胰岛素是最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但胰岛素治疗方法诸多,各种方案的疗效参差不齐。为了促进2型糖尿病治疗决策的最优化,本文通过利用检索国内报道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运用比较治疗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岛素抵抗(IR)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对IR的认识,经历了几十年反复的过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的提出使2型糖尿病防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提出了2型糖尿病防治新策略:从以降糖治疗为主到全面防治心血管疾病.对IR的认识和IR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系统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综合征的概念由来已久,迄今已有数千个围绕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流行病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治疗等。然而近年来,代谢综合征的临床适用性及对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防治意义被质疑,引发了诸多争议。对于“代谢综合征之去留”问题,目前仍不是盖棺定论之时。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二级甲等医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知识水平并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知识水平情况.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选取唐山市某二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并按治疗方式分为应用胰岛素组和单纯口服降糖药物组,每组90 例.采用统一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应用胰岛素组在低血糖处理、足部护理、慢性并发症的认识方面优于口服降糖药物组(P<0.05).口服降糖药物组在糖化血红蛋白作用、体育锻炼认识上好于应用胰岛素组(P<0.05).二级甲等医院门诊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较差,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知识水平不同.因此,今后应对不同治疗方式的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加强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水平,延缓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