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临床研究中递交伦理委员会的违背方案报告,特别是2例严重持续性违背方案的报告,对方案违背所涉及的各方(申办者、研究者与临床试验机构)在沟通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探讨,针对各方存在的问题,提出申办者、研究者与临床试验机构应加强对研究项目的管理,注重沟通协作与对研究过程的监管。建议临床研究中申办者与研究者应避免对监察员的过度依赖,重视针对研究项目与研究者的定期沟通,同时重视对监察员和研究团队的培训,避免严重持续违背方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2000年~2014年,我国发表的医学论文数量增长迅猛,有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发表的论文量是2000年的14倍~[1],我国科研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但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量少,整体影响力(如被引用次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临床转化方面的成果更少。虽然我国临床研究资源丰富,受试群体庞大~[4],临床病种多样~[5-6],有独特的诊疗方式——中医~[7],但目前我国医学科研界存在言必称"基因、分子、信号通路"等重基础研究轻临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临床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中国有着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源,庞大的受试群体,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会大大提升中国的临床研究水平,但中国目前的临床研究与美国等国家完善的临床研究体系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国际上真正有影响力的临床研究文章较少,本文结合在美国贝勒医学院急诊科临床研究室学习交流的感受,在临床研究团队构成,受试者权益保护,多中心研究运作,临床科研设计流程等方面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应激与疾病的发生及发病过程有关一事 ,已经从以实验研究为首的临床研究、免疫学方面研究的许多证据中被人们所熟知[1] 。那么 ,是什么样的机制介导的 ?应激又是如何左右健康及疾病的发生及其过程呢 ?本文中 ,我们把应激—应付—疾病患病性模型作为一个概念框架[2 ] ,来阐明健康疾病方面的心理社会生物学过程。1 易患疾病的个体差以前 ,对疾病的易患性和治疗过程中的个体差问题 ,是用生物学因素进行说明的。现在关于应激与疾病相关联的个体差 ,可以从变动性、强度差、生物学脆弱性方面理解。1 1 变动性和强度差。为什么在相同的应激状态下…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心理学史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鑫辉 《心理学报》1983,16(3):48-52
关于研究中国心理学史的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强调。这种重要性概括地说就是:“我们不值要懂得心理学的今天,还要懂得心理学的昨天,懂得了心理学的昨天才可以更深刻地懂得心理学的今天”~[1]。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心理科学  相似文献   

6.
我国拥有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源,然而临床医学研究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高质量、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成果产出率低,论文数量多但缺乏影响力。观念落后、人才短缺、财政支持不足、专业化平台匮乏、患者依从性差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严重阻碍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必须破除障碍:应积极转变观念,形成临床与科研一体化的价值导向;培养人才,打造高素质研究团队;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全方位支持;设立研究中心,搭建专业化平台;加强随访,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等,推动中国发展成为国际临床医学研究基地和医学知识的输出大国。  相似文献   

7.
共享心智模型(SMM)指队员对于团队的共享心理表征。复杂任务下高的一致性难以获得且易造成小集体意识,SMM的作用在于相互间的调节及共享信念对低一致性的调节作用。为了验证这些假设对9名不同行业创业者进行访谈,对访谈材料进行内容分析得到心智模型关键概念,经过概化理论分析后得到了4个SMM:任务、队友、团队协作以及团队精神。使用心智模型问卷在ERP模拟实验中测量31个团队的绩效和SMM一致性。结果发现团队协作模型一致性是预测绩效的有力指标;团队构成不影响各个SMM一致性;任务模型一致性正向缓冲了团队协作模型一致性对绩效的作用;团队精神模型一致性正向缓冲了团队协作模型一致性对绩效的作用。研究提示SMM对冲突的引导及增进团队成员相互理解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期百草枯急性中毒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临床角度对百草枯急性中毒的研究进行哲学思考,指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研究发现有效拮抗剂;进行综合系统的实验研究;建立全国性救治中心;重视救治成功的个案报道;组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多学科协作。  相似文献   

9.
方琪  栾琨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1143-1157
多团队成员身份(multiple team membership)是指员工在一段时间内以正式身份参与多个团队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模式。以往围绕“团队数量”和“团队成员身份多样性”展开的研究未能对多团队成员身份的效应形成一致的认识和研究结论。因此, 在系统回顾发展历程、厘清概念内涵的基础上, 提炼出多团队成员身份“多重团队情境”和“多重团队认同”两个关键特征, 并从注意力资源视角、社会网络视角和社会身份视角梳理并发展多团队成员身份的作用机制。最后, 针对以往研究对多团队成员身份关键特征的关注缺失、社会网络视角和社会身份视角下有意义却尚未被探索的问题, 综合技术和时间等因素提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一个大学社团的团体协作项目活动的参赛大学生为测评对象,运用多面Rasch模型从参赛选手、评分者和测评内容三个侧面考察团队协作能力测评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参赛选手的团队协作能力大都处于中等水平且彼此间相差不大,4位评分者的评分宽严度较低且不一致,评分者在评分过程中产生了偏差。另外,文章还揭示了团队协作能力的结构,为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超扫描指同时记录多个被试脑活动, 以探索其社会互动脑机制的研究手段。从博弈论视角, 可区分超扫描任务中的冲突、合作与协作三类任务, 分离已有研究中未严格界定的“协作”与“合作”概念, 为超扫描研究的多人互动范式建立新模型。任务所包含协作因素的多少, 与任务是否涉及心理理论功能是影响个体脑间活动同步现象的重要条件。未来研究可结合进化博弈论等理论模型, 进一步探索合作与协作行为的差异及规范形成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有关类比推理过程中的图式归纳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向葵  徐国庆 《心理科学》2003,26(5):866-869
1 引言  所谓类比推理是指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性从其中一个对象的已知特性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该特性的认知活动[1] 。类比推理的相关理论很多 ,其研究视角、建构方式都不尽相同 ,但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非常强调关系或结构的作用[2 ,3] ,而关系或结构则是通过图式归纳 (schemainduction)的方式获得的[4 ] 。许多研究都表明 ,通过对图式归纳的训练 ,可以提高被试者解决目标问题的成功率[5- 7] 。也就是说 ,图式归纳的优劣会影响到问题解决得好坏 ,而图式归纳又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使得对图式归纳的研究变得极有意…  相似文献   

13.
科研已经成为临床医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多数临床医生受时间、基金、平台建设及思想认识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正常开展科研。但是科研是促进学科建设、提高个人思维能力和技术发展的根本保障。医学科研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条件有限的临床医生,科研不必囿于基础研究,可以依靠我们丰富的临床资源,借助逐步完善的卫生信息系统,进行易于开展的诸如观察性临床研究、二次研究、心理学及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但是,临床数据个体差异大,这要求我们进行临床科研时更要严格遵循科研原则,这样才能做出较高质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团队人格组成、团队过程对团队有效性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绚晖  卞冉  朱睿  车宏生 《心理学报》2008,40(4):437-447
由于团队对组织的重要性,团队有效性的研究倍受关注。通过对342个大学生短期团队完成决策任务的研究,旨在探讨团队人格组成与团队中间过程对团队有效性的作用机制。研究以自陈式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层次回归与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团队过程变量(协作、信念、凝聚力)在团队人格组成(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与团队有效性之间起中介作用,横断研究的I-P-O整体模型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一、目的 关于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问题,我们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1]、[2]、[3]、[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概括出十二项指标~[5],标志着儿童在数及数学上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发展。数和形是小学数学的两个基本方面。本研究将通过对5至11岁儿童的图形认知活动的剖析,进一步考察十二项指标在儿童形概念发展方面的思惟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与临床科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 ,EBM )是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 ,其含义为 :有目的、正确地运用现有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对每位病人的治疗 ,其核心思想是谨慎、明确、明智地应用当代证据 (资料 ) ,对个体病人医疗作出决策[1] ,而其中最佳证据主要是指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 ,RCT)及针对特定疾病综合所有RCT所作出的系统评价 (systematicre view ,SR) [2 ] 。循证医学是 2 1世纪的临床医学 ,也为 2 1世纪的临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情景模拟实验的方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现实环境中虚拟团队的工作方式,考察了虚拟团队协作过程中个体信任六个因子(风险、利益、实用价值、影响力、兴趣以及努力程度)的发展。实验历时两个月,共进行三次问卷调查,收集了不同阶段各个团队个体信任六个因子变化发展的数据。本研究运用蜘蛛图和平衡秤模型分析了积极团队和消极团队个体信任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虚拟团队发展的早期,个人利益和兴趣是影响个体信任的主要因子,随着团队任务的进展,实用价值成为后期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虚拟团队发展早期,成员间可能会发生较为激烈的人际和任务冲突,并对兴趣和努力等因子产生消极的影响;相对于消极团队,积极团队更专注于团队任务,成员更乐于参与团队协作并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循证医学是寻求、应用证据的医学。将现有的最佳证据自觉、明确、审慎地应用于照料病人的决策之中 ,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 ,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治疗措施[1] 。其核心思想是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 ,对患者的诊治决策都应尽量以客观的科学结论为依据。循证医学要求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均应以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为指导原则。这些证据来自于大规模、随机化和有对照的临床研究及对同类研究所做的合理的荟萃分析 (meta -analysis) ,以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  相似文献   

19.
分子医学已深刻地影响到人们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同样也深刻地改变着医学研究的模式。临床医生一方面忙于诊治疾病 ,另一方面又匆匆地走进实验室 ,追寻分子呀 ,克隆呀 ,基因、基因组等等。然而 ,这种“分子、克隆”离临床实际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这种研究也是一种脱离临床的研究 ,难怪国际著名的医学刊物Nature -medicine发出振聋发聩的“临床研究万岁 !”[1] 的呼声。其实 ,临床医生如果能结合临床第一手资料 ,从事研究还是大有可为的。笔者结合自己在临床选题和研究过程中的体会 ,谈点看法 ,供同道们参考。1 选题 :从病例开始临床上许多疾…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证实质研究被认为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证这一概念来源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哲学思想来源于《内经》 ,张仲景把它具体结合于临床 ,应该说实践性很强的辨证论治是张仲景奠基的[1] 。但是《伤寒论》、《金匮》中对病、证、症没有明确区分[2 ] 。由于学派、历史原因及临床需要的不同 ,目前通用的八种辨证方法[3 ] 对证就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中医界长期以来对症、证、病的基本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把《证》作为中医的诊断单元概念是时代对旧词赋以新意[4 ] 。由此可知证的概念从《伤寒论》开始就没有明确 ,而且随着时代、学派、临床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