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比吲哚菁绿(ICG)与亚甲蓝两种染色剂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来证实ICG荧光示踪法在SL‐NB中的优势。选取我院从2010年到2012年68位行SLNB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ICG荧光导航SL‐NB ,共36例,另一组采用亚甲蓝染料法SLNB ,共32例,SLNB结束后行腋窝淋巴结清...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靶向药物如抗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贝伐单抗)和抗EGFR单克隆抗体(人鼠嵌合性单抗Cetuximab,C225,西妥昔单抗和全人源化单抗EGFR抗体,Panitumumab,帕尼单抗)的临床应用,已使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临床上应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靶向药物如抗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贝伐单抗)和抗EGFR单克隆抗体(人鼠嵌合性单抗Cetuximab,C225,西妥昔单抗和全人源化单抗EGFR抗体,Panitumumab,帕尼单抗)的临床应用,已使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临床上应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比较两种示踪剂(美兰、纳米炭)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早期乳腺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纳米炭组、美兰组,术前10分钟~20分钟将两种示踪剂经乳晕周围及肿瘤周围皮下注射,美兰0.5ml~1.0ml、纳米炭0.2ml~0.5ml,首先行SLNB,然后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病理检查为标准,分别对SLNB的灵敏度、准确率、假阴性率等进行评价。结果,110例患者均找到了蓝染(美兰47例)或黑染(纳米炭63例)淋巴结,其检出率相同,均为100.00%。纳米炭组与美兰组的灵敏度分别为92.86%、100.00%,准确率为85.71%、85.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米炭组假阴性率为7.14%,美兰组假阴性率为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米炭及美兰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行SLNB是可靠的,两种示踪剂在SLNB中的灵敏度、准确率及假阴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mCRC)的靶向治疗,目前正在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主要有:(1)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药物;(2)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传导通路的药物;(3)针对受体酪氨酸激酶及其下游级联反应的药物;(4)免疫靶向治疗药物,例如PD-1/PD-L1抑制剂。但在我国经CFDA批准应用于临床的仅有抗EGFR的西妥昔单抗和抗VEGFR的贝伐单抗。怎么用好这两个靶向药物,让mCRC患者得到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让患者生存时间尽可能延长且生活质量高。2016年ESMO共识指南,将患者的治疗按治疗目标来考虑,比较具有可操作性。肿瘤部位因为分子水平的差异,对靶向药物可能有选择倾向。免疫靶向药物的出现,它的作用特点,也许对我们的mCRC的治疗会是另外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医学影像技术是诊治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设备复杂、昂贵而无法在基层医院普及。基于超声、CT和MRI的无创性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但是可能因为医生的经验、肠道气体等因素而影响其敏感性。近年来基于分子影像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在肿瘤定位和边界判定、微循环评估和淋巴结定位等领域开始尝试应用,表现出很好的临床价值。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治中也有个案报道,尤其在外科手术决策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乳腺磁共振(MRI)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能够发现其他影像学方法无法发现的微小病变。乳腺MRI引导下微小病变的定位或活检,为这些病灶做出明确的组织学诊断提供了可能。但由于在亚洲地区的临床应用较少,且乳腺MRI虽然对乳腺癌的检出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等因素使其应用受到了质疑和挑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MRI引导下乳腺定位活检的相关研究做一系统回顾,分析MRI引导下乳腺定位活检对于乳腺病灶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筛选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4 609例,老年乳腺癌(≥65岁)共795例。按年龄65岁~70岁及≥70岁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65岁~70岁组及≥70岁组患者分别554例(12.01%)及241例(5.60%),初诊Ⅳ期患者及骨转移者≥70岁组均高于65岁~70岁组。两组患者肿瘤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中Ⅰ级和Ⅱ级者均较高。65岁~70岁组患者选择改良根治术高于≥70岁组患者(χ~2=4.792,P=0.029),局部切除术以及放弃手术治疗患者均低于≥70岁组。而在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单纯切除术以及乳房切除+低位淋巴结摘除术方案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乳腺癌患者自查意识差,但其恶性程度低,由于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手术方式可选择局部扩大切除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在临床的逐渐广泛应用,肺部小结节诊断率明显上升。即使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或者经皮穿刺活检等技术,准确诊断肺部结节仍面临挑战。微创胸腔镜手术在肺部小结节的病理诊断和根治切除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胸腔镜本身的局限性,术中准确找到并切除肺内小结节是手术的难点,也成为限制胸腔镜手术开展的因素之一。目前,胸外科领域已有多种胸腔镜术前肺部结节定位技术,本文则对临床上最常用的三种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部小结节定位技术:经皮hookwire穿刺定位法、经皮穿刺碘油染色法以及经皮穿刺弹簧圈植入法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肿瘤靶向基因治疗与系统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510010)赵亚刚导师张学庸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基因治疗应运而生,由于肿瘤的基因治疗基本上不涉及社会伦理问题,加之临床治疗的迫切需要,其发展走在了基...  相似文献   

11.
自伦琴发现X线,影像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一系列的成像手段包括:传统X线、CT、彩色B超、核素扫描、MRI等,已组成了强大的医学影像诊断系统,为临床快捷的提供定位、定性信息,也出现令人堪忧的现象,包括:(1)本来是整体的医学影像学,又人为的解肢为独立的科室;(2)影像设备分配不均;(3)尚缺少实验放射学的研究;(4)介入放射学中的介入器械的研制和国产化不够;(5)无胶片放射系统还是空白;(6)  相似文献   

12.
脑转移瘤是指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组织的肿瘤发生扩散累及脑组织而形成的肿瘤,是高致残率与死亡率的恶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日益增高,已超过原发颅内肿瘤成为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多数威胁脑转移瘤患者生命的是由于颅高压,而外科手术是解决颅高压最快捷有效的方法。面对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化疗、分子靶向等其他多样性的治疗手段,如何个体化选择手术与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时机及联合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不同标准,首发症状可以划分为常见首发症状、可见首发症状、偶见首发症状、特异性首发症状和非特异性首发症状。首发症状在临床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提示早期诊断决策信息、疾病内在特征、病灶发生部位、发病病理机制、疾病发展预后和鉴别诊断要点。首发症状的复杂性表现在其无特异性、不典型性、多样性、本系统疾病以外系统疾病为首发症状、躯体性疾病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和首发并发症现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标准,首发症状可以划分为常见首发症状、可见首发症状、偶见首发症状、特异性首发症状和非特异性首发症状.首发症状在临床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提示早期诊断决策信息、疾病内在特征、病灶发生部位、发病病理机制、疾病发展预后和鉴别诊断要点.首发症状的复杂性表现在其无特异性、不典型性、多样性、本系统疾病以外系统疾病为首发症状、躯体性疾病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和首发并发症现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一些从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扬弃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家的原则方场和研究范式,超越了其理论误区和视界局限。由于他们的方法论基础大相径庭.所以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研究对象、探究方法、临床应用、科学定位等诸多方面,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对儿童肝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UESL)疾病增加认识,提高其诊断率及生存率。对2006年1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的11例UES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诊断学角度分析其误诊原因及随访资料。11例患儿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为3.5岁,最大12.5岁。10例术前出现误诊,误诊为肝母细胞瘤7例,肝脏囊性占位2例,肝包虫病1例,主要误诊原因为:患儿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血清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医生主观对此病认识不足等。UESL为儿童少见肝脏恶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治疗上首先考虑手术切除,有针对性的联合化疗方案可改善其预后。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患儿生存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干预研究显示有效阻断口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可阻止或逆转新发生的糖尿病。已完成的临床免疫调节干预研究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目前有数百项Ⅰ、Ⅱ期临床阶段的干预试验研究在招募或进行中。早期临床试验发现长期服用T细胞抑制剂环孢素A可提高新诊断1型糖尿病的缓解率,但是由于担心其长期服用所致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终止了其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目前针对1型糖尿病免疫调节治疗主要集中在抗原特异性(胰岛素、谷氨酸脱羧酶65)、抗原非特异性(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治疗和促进β细胞新生等措施方面,这三大类措施的联合应用有可能实现更有效的干预效果和较低的毒副作用。目前针对1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临床研究的现实意义较一、二级预防研究更大,可在较短时间内、花费更少的资金和精力获得更有效的干预措施,而这些试验的成功更加有利于一、二级1型糖尿病的预防。寻找更准确的1型糖尿病发病预测和评价干预效果的方法是成功探索1型糖尿病干预手段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8.
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干预研究显示有效阻断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可阻止或逆转新发生的糖尿病.已完成的临床免疫调节干预研究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目前有数百项I、II期临床阶段的干预试验研究在招募或进行中.早期临床试验发现长期服用T细胞抑制剂环孢素A可提高新诊断1型糖尿病的缓解率,但是由于担心其长期服用所致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终止了其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目前针对1型糖尿病免疫调节治疗主要集中在抗原特异性(胰岛素、谷氨酸脱羧酶65)、抗原非特异性(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治疗和促进β细胞新生等措施方面,这三大类措施的联合应用有可能实现更有效的干预效果和较低的毒副作用.目前针对1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临床研究的现实意义较一、二级预防研究更大,可在较短时间内、花费更少的资金和精力获得更有效的干预措施,而这些试验的成功更加有利于一、二级1型糖尿病的预防.寻找更准确的1型糖尿病发病预测和评价干预效果的方法是成功探索1型糖尿病干预手段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9.
閱讀障碍是語言障碍(广义的)的一种。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般文献記載,有閱讀障碍的儿童約占全部在学儿童的10%;男孩多于女孩,其比例約为5:1;这些儿童的智力发展沒有显明缺陷,但常常发生学习困难和留級等現象。閱讀障碍和某些其他語言障碍常須經过仔細观察和特殊的临床检查才能确定。有些儿童由于未被教师或父母发現此类障碍而被誤认为智力缺陷、迟鈍或不用功等。但当这些障碍治愈或自愈后,儿童的学习就非常順利了。閱讀障碍可分为两大类:1.失讀症,指閱讀完全不能,有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两种。先天性的也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后天性的是在某些躯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结核是一种对母婴健康危害极大的妊娠期疾病。在妊娠期结核病中,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早期症状与妊娠期某些生理反应相似,加之妊娠与结核病的相互影响,x线、CT等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受限,致使本病易被误诊或误治。某些抗结核药物对母婴的不良影响,使其治疗难以实施,由于结核病本身及治疗后可能对胎儿的影响,在临床上是否终止妊娠往往难以决策。本文就妊娠合并结核诊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