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剪接变体T5mRNA在肾癌(R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RC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RCC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T5mRNA的表达。结果RCC组织中T5mRNA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T5mRNA阳性表达率与RCC病理...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mRNA在肾癌(RCC)中的表达,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进行检测,检测56例RCC组织标本及56例癌旁组织标本中IGFBP-3的表达.结果显示RCC与癌旁组织之间IGFBP-3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BP-3在透明细胞癌的强阳性表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均<0.05),并与病理分级相关.因此,IGFBP-3在RC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其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强阳性表达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mRNA在肾癌(RCC)中的表达,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进行检测,检测56例RCC组织标本及56例癌旁组织标本中IGFBP-3的表达。结果显示RCC与癌旁组织之间IGFBP-3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BP-3在透明细胞癌的强阳性表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均〈0.05),并与病理分级相关。因此,IGFBP-3在RC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其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强阳性表达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术后肺鳞癌患者癌组织及29例癌旁组织中FGFR1及VEGF的表达。FGFR1、VEGF在肺鳞癌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FGFR1的表达吸烟患者高于不吸烟者,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相关。FGFR1的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无显著统计学相关。VEGF阳性表达者有明显不良预后。经COX多因素分析FGFR1、VEGF、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是肺鳞癌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子。FGFR1和VEGF是肺鳞癌的预后因子,可能成为肺鳞癌靶向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肝激酶B1(LKB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中LKB1蛋白表达情况并对诸多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LKB1蛋白在食管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LKB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变长度及浸润深度无关而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TNM)相关,且LKB1蛋白阴性组预后较阳性组差.可见LKB1视为抑癌基因影响食管鳞癌的预后,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新型的临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NSCLC中PDGF-BB、Podoplanin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NSCLC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PDGF-BB、Podoplanin的表达;计数LM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结果PDGF-BB、Podo-planin在NSCLC中存在高表达(P〈0.05);阳性表达组LM...  相似文献   

7.
为检测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在腮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腮腺癌I洛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50例腮腺癌组织及30例瘤旁正常组织行maspin蛋白半定量测定,并对前者行CD34蛋白半定量测定,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maspin、MVD在腮腺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转移、术后复发、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后者的表达还与腮腺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因此,maspin与MVD的联合检测,在判断恶性程度及顸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NSCLC中PDGF-BB、Podoplanin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NSCLC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PDGF-BB、Podoplanin的表达;计数LM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结果PDGF-BB、Podo-planin"在NSCLC中存在高表达(P<0.05);阳性表达组LMVD较阴性表达组高(P均<0.05).因此,PDGF-BB、Podo-planin在NSCLC癌细胞上存在高表达,并且与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新生血管生成不仅为肿瘤组织提供营养支持,而且是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的途径.CD105仅在激活的上皮细胞表达;VEGF-C为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但二者与肝癌转移是否存在关联尚不明晰.探讨CD105及VEGF-C表达与肝癌肝内转移的关联.构建承载37例肝癌及癌旁组织的组织微阵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05及VEGF-C的表达.存在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MVD-CD105均值为28.4±19.4,而无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MVD-CD105均值为5.4±5.2,差异显著(P<0.01);VEGF-C在存在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表达率为46.15%(6/14),无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率为41.67%(10/24),二者无显著差异.MVD-CD105分值与肝癌肝内转移密切相关;血管生成可能在肝癌肝内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Her-2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意义.随机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近5年DTC64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的Her-2的表达,并以良性甲状腺疾病36例作为对照,分析Her-2对DTC的可能作用.结果Her-2在64例DTC中阳性表达为21.9%(14/64),而在36例甲状腺良性疾病中阳性表达为2.8%(1/36),两者间的表达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Her-2表达与临床分期和P53的表达均具有相关性(P均<0.05).Her-2在DTC中呈较高表达,而在良性甲状腺疾病中表达率极低,Her-2可能与DTC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新生血管生成不仅为肿瘤组织提供营养支持,而且是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的途径。CD105仅在激活的上皮细胞表达;VEGF-C为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但二者与肝癌转移是否存在关联尚不明晰。探讨CD105及VEGF-C表达与肝癌肝内转移的关联。构建承栽37例肝癌及癌旁组织的组织微阵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05及VEGF-C的表达。存在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MVD-CD105均值为28.4±19.4,而无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MVD-CD105均值为5.4±5.2,差异显著(P<0.01);VEGF-C在存在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表达率为46.15%(6/14),无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率为41.67%(10/24),二者无显著差异。MVD-CD105分值与肝癌肝内转移密切相关;血管生成可能在肝癌肝内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神经迁移蛋白Slit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并探讨两者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中Slit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Slit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3%和16.7%.两者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3,P<0.01);食道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MVD计数分别为(44.07±17.44)/mm2,(25.26±7.91)/mm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t=7.383,P<0.01);Slit2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MVD明显大于Slit2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49.30±15.78)/mm2对(34.44±17.06)/mm2,P<0.05)],Slit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VD计数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肿瘤组织中Slit2蛋白的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683,P<0.01).结论认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it2蛋白表达和MVD计数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通过Slit2基因介导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实现的,Slit2是调节食管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研究神经迁移因子(Slit2)、血管生成因子(VEGF、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中Slit2、VEGF和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三者在大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和VEGF-C表达水平还与远处转移相关。结果提示Slit2是调节大肠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研究神经迁移因子(Slit2)、血管生成因子(VEGF、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中Slit2、VEGF和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三者在大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和VEGF-C表达水平还与远处转移相关.结果提示Slit2是调节大肠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神经迁移蛋白Slit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并探讨两者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中Slit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Slit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3%和16.7%。两者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3,P〈0.01);食道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MVD计数分别为(44.07±17.44)/mm^2,(25.26±7.91)/mm^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r=7.383,P〈0.01);Slit2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MVD明显大于Slit2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49.30±15.78)/mm^2对(34.44±17.06)/mm^2,P〈0.05)],Slit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VD计数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肿瘤组织中Slit2蛋白的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683,P〈0.01)。结论认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it2蛋白表达和MVD计数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通过Slit2基因介导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实现的,Slit2是调节食管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阵列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9例子宫颈腺癌和20例子宫内膜腺癌进行Vimentin,CEA,ER,PR,CKs(7,19和20),MUC antigen(1和5)和CD10抗体的检测.93%的黏液性宫颈腺癌表现为Vimentin和ER阴性,96%为PR阴性;20例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腺癌中,Vimentin阳性占90%,ER阳性占80%,PR阳性高达96%.CEA阳性率在宫颈癌中为81%,在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腺癌中有15%为灶状阳性表达.CD10在85%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间质细胞中为阳性表达,仅有15%的宫颈腺癌表现为间质细胞染色阳性.MUC和CKs系列的蛋白表达未发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组织阵列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9例子宫颈腺癌和20例子宫内膜腺癌进行Vimentin,CEA,ER,PR,CKs(7,19和20),MUC antigen(1和5)和CD10抗体的检测。93%的黏液性宫颈腺癌表现为Vimentin和ER阴性,96%为PR阴性;20例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腺癌中,Vimentin阳性占90%,ER阳性占80%,PR阳性高达96%。CEA阳性率在宫颈癌中为81%,在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腺癌中有15%为灶状阳性表达。CD10在85%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间质细胞中为阳性表达,仅有15%的宫颈腺癌表现为间质细胞染色阳性。MUC和CKs系列的蛋白表达未发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组织阵列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9例子宫颈腺癌和20例子宫内膜腺癌进行Vimentin,CEA,ER,PR,CKs(7,19和20),MUC antigen(1和5)和CD10抗体的检测。93%的黏液性宫颈腺癌表现为Vimentin和ER阴性,96%为PR阴性;20例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腺癌中,Vimentin阳性占90%,ER阳性占80%,PR阳性高达96%。CEA阳性率在宫颈癌中为81%,在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腺癌中有15%为灶状阳性表达。CD10在85%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间质细胞中为阳性表达,仅有15%的宫颈腺癌表现为间质细胞染色阳性。MUC和CKs系列的蛋白表达未发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乳腺癌中生长抑制因子4(ING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关性及意义,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3例乳腺癌组织、16例癌旁组织中ING4、MMP-9的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6.6%、87.5%和71.1%、37.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两者表达呈负相关,提示ING4和MMP-9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临床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早期诊断、临床个性化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神经迁移蛋白Slit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并探讨两者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中Slit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Slit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3%和16.7%。两者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3,P〈0.01);食道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MVD计数分别为(44.07&#177;17.44)/mm^2,(25.26&#177;7.91)/mm^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r=7.383,P〈0.01);Slit2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MVD明显大于Slit2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49.30&#177;15.78)/mm^2对(34.44&#177;17.06)/mm^2,P〈0.05)],Slit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VD计数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肿瘤组织中Slit2蛋白的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683,P〈0.01)。结论认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it2蛋白表达和MVD计数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通过Slit2基因介导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实现的,Slit2是调节食管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