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性医患关系强调言语沟通基础上医患交际行为的平等性、协商性、理解性和认同性,而在现实医疗实践中,由于工具理性的深刻影响,医患之间以言语沟通为核心的交际行为因缺乏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等交往条件,而导致双方有效交往的普遍缺失。因此,要建构医患之间的交往性关系,必须重构医患的生活世界,打破工具理性的主宰地位,用交往理性引导人们的医疗行为,创造医患合理性交往的有效条件,用平等的、对话的、理解的交往机制保障和谐医患关系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探讨患者社会经济地位是否影响到医生的沟通方式与患者的沟通偏好,从而提高医患沟通质量,实现医患沟通"零距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市2所三甲公立医院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医生语言沟通行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然而与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及权利维护行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建议医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沟通方式与技巧的运用,尊重患者自主权利,增强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能力,同时利用医务社会工作者第三方力量的介入,共建平等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规培生人文关怀品质对知情同意告知行为的影响,自行设计规培生人文关怀与知情同意行为调查问卷,对川南地区某市90名即将进入规培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规培生医学人文教育经历是影响人文关怀知识的重要因素(r=0.412),人文关怀品质与知情同意告知行为相关(r=0.5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针对规培生开展人文知识与技能培训,开设知情同意告知人文关怀模拟演练来提高规培生的临床实践人文技能,缓解医患矛盾,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培养医学生医患“交往技巧”能力的重要性,即医学生医患“交往技巧”应该成为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阐释了医学生医患“交往技巧”能力培养的五个原则,即人本主义的彰显,主体间意识的觉醒,人文知识素养的提升,思维模式的转换和“这一个”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构建“医患沟通学”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涉及观念、国情、法制、政策、制度、医疗方式等。构建“医患沟通学”有重要的意义:医患迫切需要恢复和谐信任关系;新型医学模式变革、医学人才的培养及医学发展等更需要搭建“医患沟通”新的研究平台,并完善其理论。医患沟通实践与研究的过程,就是临床教师、医务卫生人员提高医学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涉及观念、国情、法制、政策、制度、医疗方式等.构建"医患沟通学"有重要的意义:医患迫切需要恢复和谐信任关系;新型医学模式变革、医学人才的培养及医学发展等更需要搭建"医患沟通"新的研究平台,并完善其理论.医患沟通实践与研究的过程,就是临床教师、医务卫生人员提高医学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全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师以人文关怀能力、沟通能力、执业环境适应能力和执业危机管理能力等为内容的医学人文执业能力,不仅能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还能推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医师的人文素养,切实维护医患双方权益。提高医师的医学人文执业能力须进行全面的系统教育与培养。由此提出了针对其培养的"理论课程教育—临床实习教育—执业实践终身教育"模式,并阐述该模式中的各个环节,以期为提高我国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医患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医疗体系良性循环的基础条件。基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视角,认为医患信任危机是由于在医疗实践中重"治疗"轻"沟通",重"利益"轻"道义"以及强化立场对立性,淡化关系统一性等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以人为本,加强儒学人文关怀,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构筑医患命运共同体等对策,重构医患合一的新时代医患信任关系,为医患信任重构提供理论支撑及现实依据,进而为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重复"是话语研究的重要话题,分析医患交流中的重复可以体现出医患的地位与关系。参考会话分析研究方法,纳入了28篇真实场景下生殖医学诊所的医患和护患对话,对其中的"重复"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用ATLAS.ti定性分析软件对会话中的"重复主体"、"重复功能"等进行分级编码,呈现出各类重复在会话中的分布情况,再现了医生和患者所采用的不同重复类型。揭示了对话中医患双方之间的话语权以及知识不对等关系,并为改善医生和患者的言语沟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双方更有效地开展交流、建立更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医患关系已不仅是医生和患者间的关系,还包括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等,直接影响诊疗活动效果。探讨患者信任、医患参与行为,分析影响医患信任度的主要原因,找出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以此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信任、医患参与行为等进行调查。个体差异对患者信任、参与行为具有影响,同时患者信任、医患参与行为等各因素对医患信任度也会产生一定作用。多种因素组合影响医患信任度,建议推进分级诊疗;提升诊疗技术服务价值;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双方在诊疗中的参与行为;健全卫生医疗法律法规,规范媒体报道及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1.
虚拟健康社区医生贡献行为(Doctor Contribution Behavior in Virtual Health Communities, V-DCB)在社会福祉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价值共创理论视角, 结合群体卷入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研究, 提出在线服务交往中医生贡献行为前因后果的理论模型。首先从资源投入视角对V-DCB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 并探讨测量工具的维度。接着分析社会交换和社会认同双重动机下的V-DCB行为卷入过程, 以及服务生态系统资源补充的激励作用。最后探讨V-DCB对医患双方幸福感共创的影响, 以及资源匹配因素对行为者幸福感产生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现代"陌生人伦理"反映的是学者们审视社会的现代性视角,其研究的角度不一。实际上,现代人际关系由主体的"自我心理距离测量"来定,而这与个体道德认知心理的成熟度有关。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规则+情感期、情境+理性期、良心+综合期。由于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医务人员处在患者"自我心理距离测量"的盲区。又因为不可避免的利益关系,使得患者常常过分地局限于"我"的范围而无法做出客观理性的道德判断。医患交往中的"陌生人伦理"及其产生的种种不良心理正是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迫在眉睫。卫生系统反应性的内核是一种人文关怀,旨在保护患者人权和满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合理期望,强调对患者非医疗服务方面的满足,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意义重大,反应性低则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维护患者权利与尊严,保护患者隐私与信息安全,加强医患沟通,加强人文关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布迪厄符号权力理论,揭示在医疗话语权中,表达内容通俗易懂是第一要义,语气真诚亲切是人文关怀的体现;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医疗话语权过度张扬则会导致语言暴力。医疗语言暴力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医疗专业术语及工具性、纯理性的工具语言行为的过度使用;沟通时间受限削弱了患者话语权;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限制了患者的话语权。重构稳健医疗话语权力关系的途径包括:增加信任是医患平等话语权重构的基础,规避医方语言暴力,保持医方话语权与患者平等感之间的合理张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社会阶层分化进程中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患信息行为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历史原因多数医师未能认识到医患信息行为对医患沟通及医患关系的影响.患者作为医疗信息掌握的弱势群体,其对从医师处获得信息的依赖将长期存在,医师与患者信息行为必然相互影响.针对信息行为建立相应的培训及评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服务理念已逐渐由"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在医学教育中也日益重要。设想建立一个适合国情、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体系,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以避免或大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医患沟通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技术沟通是指基础性的沟通内容及方式方法,用"心"沟通是指带着热忱、设身处地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患者沟通,"忘记"沟通是指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沟通,才能达到高水平的沟通.  相似文献   

18.
关系取向是分析和界定中国人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就医行为具有关系取向的特质,即"关系就医"取向。分析患者的关系取向表现和医生对关系就医现象的接受度,并对医患双方的社会属性和关系就医取向进行了相关分析。传统文化影响和医患双方的需求是关系就医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临床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改变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培养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医患沟通与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沟通具有多方面的共性,这两者都是一种特殊的关系,都需要关注人性、心理学方面的共同理论和技巧以及患者的心理因素对其躯体疾病的影响。医患沟通需要并能够借鉴心理咨询过程中的理论及技能和方法,比如:真诚或表里如一、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等。  相似文献   

20.
"共生观"为中阿文明交往中的价值沟通奠定了坚实的共识基础。"以儒诠经"更成为中外文明史上一项独特的、合乎客观需求的创造,凸显出伊斯兰教义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间的"融合",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探到了一条适宜的道路;中阿民众在"丝绸之路"上和合共存上千年所凝结成的"丝路情"已积淀成"传统友谊",并形成互信的政治关系、互惠的经济关系与包容的人文关系等;如何在"丝路战略"框架下进一步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将是今后推进中阿文明交往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