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抑郁症状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武汉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26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48.4%,年人均收入少于1万元(P0.001)、对支持的利用度(P0.001)和客观支持得分低于平均值(P0.05)、痰菌未转阴(P0.05)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抑郁症状普遍存在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应联合民政、财政、医保等部门合力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加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心理辅导,提高其应对技能,指导患者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榄香烯联合多西他赛和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有心脏高危因素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选取60例具有心脏高危因素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ET组(榄香烯联合多西他赛)32例和XT组(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28例。两组患者计划完成4个~6个周期化疗,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ET组和XT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63%vs.67.86%,P0.05),两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5个月vs.6.90个月,P0.05)。ET组的心脏应变性恶化程度较XT组显著减轻(P0.05),而两组在血液毒性、肝肾功能和外周神经毒性无明显差异,但是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XT组明显多于ET组。榄香烯联合多西他赛和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均是治疗有心脏高危因素乳腺癌有效方案,但榄香烯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消化道毒性较轻,并在心功能保护方面优于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方案。  相似文献   

3.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t(8;21)是AML常见类型之一,多项研究表明t(8;21)AM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因而早期识别高危患者进而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整体预后。根据治疗前合并基因突变、初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D56表达及治疗后微小残留病水平可将患者预后再分层。基于危险分层调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机、维持化疗、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或激酶抑制剂等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随着新的发病机制的发现,可能有更多的指标用于高危患者的识别及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进而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服用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某部队医院入院的符合入选条件患者322例,收集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根据其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结果分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22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8.2%,氯吡格雷抵抗组ADP抑制率平均为(17.92±9.28)%。将氯吡格雷抵抗的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高糖化血红蛋白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前结核病治疗面临着困境:耐多药(MDR)患者增多,化学药物失效,治愈率很低。通过陈果夫病案考察化学药物发明之前的结核病疗法,对于目前的结核病治疗困境具有启发意义。从20岁第一次吐血到60岁死于肺结核,陈果夫患结核病整整40年。本文首先根据陈果夫著作《医政漫谈》中的记载梳理了陈果夫的患病和就医经过;然后分析了西医针对肺结核的疗法,并得出结论:1952年前西医治疗肺结核,比之中医并没有明显优势;最后介绍了陈果夫沟通西医和中医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调查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急诊溶栓决策延迟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便利抽取2017年3月~9月就诊于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相关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急诊溶栓决策时间为(31.81±13.08)分钟,仅6.73%的患者决策时间低于15分钟。多元回归显示决策者、此前是否有医护人员向您讲解过疾病的相关知识、是否对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是影响患者决策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研究结果揭示,应加强健康教育,大范围普及相关知识,以最大限度缩短患者决策就医时间。  相似文献   

7.
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方案)和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TD方案)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择50例老年MM患者随机分为BD组(25例)和TD组(25例),分别接受BD方案治疗和TD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治疗后,BD组和TD组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β_2微球蛋白、M蛋白、骨髓瘤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BD组的血清肌酐和骨髓瘤细胞比例均低于治疗后TD组水平(P0.05)。BD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明显高于TD组的52%(P0.05)。BD治疗组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乏力、外周神经病变,TD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皮疹、头晕,该7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方案在老年MM治疗中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配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将58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热疗+化疗组(热化组)采用HIFU配合FOLFOX4方案,对照组为单纯FOLFOX4(单化组)治疗。结果显示热化组CR0例,PR18例,SD7例,PD2例,总有效率64.28%;单化组CR0例,PR11例,SD11例,PD7例,总有效率36.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配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肝癌近期疗效尚可,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右心房双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选择2010年8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NYHA心功能Ⅱ级~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5%、窦性心律、QRS时限≥130ms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76例,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后,比较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2年的疗效评价指标变化。右心房双心室起搏治疗2年后,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MQOL)、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N末端脑钠肽(NT-proBNP)等各疗效评价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右心房双心室起搏治疗窦性心律、QRS时限≥130ms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督导服药情况,本文对3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与12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接受过直接面试下督导服药和访视的患者分别占40%和50%,患者确诊后的管理情况并没有比确诊前有明显好转.因此,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加强专科医院和结防机构之间的医防合作,从而强化对患者的服药管理.  相似文献   

11.
探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我院门诊收治的晚期肾癌患者共70例,服用索拉非尼,每个月进行1次疗效评价,每2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评价.7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40例、疾病进展(PD)1例,死亡2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18(6~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 12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3.7%、40.9%、18.7%.有轻中度的不良反应,因此,索拉非尼对晚期肾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药物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配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将58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热疗+化疗组(热化组)采用HIFU配合FOLFOX4方案,对照组为单纯FOLFOX4(单化组)治疗.结果显示热化组CRO例,PR18例,SD7例,PD2例,总有效率64.28%;单化组CR0例,PR11例,SD11例,PD7例,总有效率36.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1FU配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肝癌近期疗效尚可,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联合DC-CIK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将4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放疗同步XELOX方案联合DC-CIK治疗和放疗同步XELOX方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及生命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均0.05),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三维适形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联合DC-CIK治疗可以提高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对化疗疗效的影响,本文回顾分析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具有明显癌症疼痛并接受含铂两药联合方案化疗的肺癌患者312例,分为癌症疼痛非规范化治疗组和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组,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规范化组更为显著,两组mOS有显著差异,在亚组中,有骨转移的患者的效果更好。提示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可提高化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与是否有骨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现状中存在的“困惑”,从治则缺乏主导方向、治法方药的不稳定性和疗效缺乏“共识性”、诊治方案、疗效评价缺乏准确性以及缺少具有代表性主次的方药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讨,认为上述因素是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优势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提出了解决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困惑”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了解现阶段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首次就诊过程,分析医患双方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就诊过程的影响。在全国选取5个项目市,使用自制调查问卷采取面对面方式对样本人群进行访谈式调查。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以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偏大的农民为主。32.6%的患者初次就诊时有全身乏力或消瘦症状,37.6%的患者初次就诊单位为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28.4%的患者初次就诊时被误诊,31.6%的患者发生就诊延迟,79.8%的患者在结核病专科医院或防治机构确诊,33.3%的患者确诊延迟。加大对群众结核病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加强结核病防治机构技术力量尤其是实验室诊断技术,加强对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医生尤其是村医的专业培训,针对医疗机构转诊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VAF)华法林抗凝率的影响。入选2013年1月~2015年12月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科住院、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高龄NVAF患者共90例,平均年龄(83.33±2.19)岁。对全部入选患者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沟通;对不同意抗凝患者通过老年综合评估(CGA),筛查老年综合征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定期随访追踪。3个月后重新进行CGA及华法林抗凝的沟通。比较CGA及针对性干预前后抗凝率的变化。CGA及针对性干预前后,抗凝分别为35.56%、56.67%,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224,P0.05)。CGA及针对性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高龄NVAF华法林抗凝治疗率。  相似文献   

18.
探索青年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并进行预后分析。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的63例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青年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63例青年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OS)为37.4%。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生存期与淋巴转移、胸膜侵犯、腺癌病理的亚分型、TNM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分层、遗传倾向、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无关。多因素分析提示胸膜侵犯(P=0.007)、淋巴结转移、TNM分期(P0.001)为影响青年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胸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与青年肺癌患者预后相关。有症状出现时分期已经偏晚,早期根治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定量评价不同危险程度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改变。APE患者82例,根据危险等级分为高危组23例、中危组31例、低危组28例,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3D-STE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RS)、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CS)。高危组与对照组、低危组、中危组比较GLS、GRS、GCS均减低(P0.05)。高危APE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118例接受激素(92例)或丙种球蛋白(16例)或rhTPO(10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1)激素组、丙种球蛋白组和rhTPO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81.3%和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组有效率(67.3%)明显低于初治组(83.3%,P0.05),PAIgG伴PAIgM升高组有效率明显低于不伴PAIgM升高组(P0.05);(2)血小板达峰时间:激素组为(5.70±3.68)d,丙种球蛋白组为(4.31±0.75)d,rhTPO组为(5.00±1.63)d,激素组与丙种球蛋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激素组均出现类库欣综合征表现,丙种球蛋白组未见不良反应,1例(10%)rhTPO组患者出现轻度转氨酶增高。总之,丙种球蛋白和rhTPO治疗成人重症ITP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