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1%~3%,多个临床危险因素与房颤发生的风险增加有关,这些因素增加了房颤发生的风险,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以作为一线治疗,随着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多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本文将具体探讨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消融与进展。  相似文献   

2.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对患者危害极大。由于对它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同导致了临床上不同的治疗方法。肺静脉及环肺静脉开口的肺静脉前庭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共识。本文通过对房颤机制认识的回顾及治疗方法进展,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为将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对患者危害极大.由于对它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同导致了临床上不同的治疗方法.肺静脉及环肺静脉开口的肺静脉前庭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共识.本文通过对房颤机制认识的回顾及治疗方法进展,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为将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病因谱广,病理基础呈多样性,电生理机制复杂。本文回顾了房颤电生理机制认识过程的百年历史。提出去除或控制病因是治疗房颤的基础和前提。经外科或导管消融治疗应依据房颤的不同临床背蒂和电生理特征而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于心房颤动(房颤)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好房颤的治疗策略,包括节律控制、频率控制和抗凝治疗。不管哪种策略,药物治疗都是大多数房颤患者的一线方法,需要针对不同的策略选择好和使用好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群房颤发病率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大,又是抗凝治疗导致出血的高危人群,因此要大胆地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小心地严密监测INR值(1.6~2.5),严格控制其他出血危险因素.老年房颤心律失常的治疗重在个体化,重在改善症状,首选控制心室率;发作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药物不能满意地控制心室率时才选择复律治疗;症状明显而药物疗效欠佳患者可选择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心房纤颤与持续性心房纤颤同样面临着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而关于阵发性房颤是否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争论热点问题。阵发性房颤是否抗凝治疗使患者面临着严重出血或血栓栓塞风险。循证医学论证了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必要性及风险性,并且由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有着不同的脑卒中及出血风险,个体差异的绝对性和多样性客观上要求对患者进行风险/效益比评估,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基本导管消融方法包括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复杂碎裂心房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肺静脉外异位兴奋灶的消融和基质改良是提高慢性房颤消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复合式或个体化消融方案是治疗慢性房颤的趋势,但是如何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消融策略进一步提高慢性房颤消融的有效性仍是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发生率很高,我国为0.77%,估计有1000万患者。房颤分类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病因众多,包括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甲亢及冠心病等。房颤危害严重,房颤引发卒中高出5倍,房颤促进或加重心衰,房颤增加痴呆2倍。房颤增加病死率,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房颤治疗决策主要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并预防其复发和控制心室率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基本导管消融方法包括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复杂碎裂心房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肺静脉外异位兴奋灶的消融和基质改良是提高慢性房颤消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复合式或个体化消融方案是治疗慢性房颤的趋势,但是如何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消融策略进一步提高慢性房颤消融的有效性仍是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发生率很高,我国为0.77%,估计有1 000万患者.房颤分类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病因众多,包括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甲亢及冠心痛等.房颤危害严重,房颤引发卒中高出5倍,房颤促进或加重心衰,房颤增加痴呆2倍.房颤增加病死率,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房颤治疗决策主要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并预防其复发和控制心室率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12.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2010年全球罹患房颤的总人数约为3 350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已成为房颤的第一患病大国,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中房颤患者为390万,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900万,面对如此数量病患,房颤的规范化、优化治疗刻不容缓。导管消融已经成为有临床症状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案。自1998年中国开展房颤导管消融以来,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也进行了多次注册研究。总体来看,中国在房  相似文献   

13.
首先应明确房颤的病因,积极治疗控制房颤的基础疾病,对于需要手术矫治心脏病患者,才考虑选用手术治疗合并的房颤。对阵发性房颤,首选药物或电复率,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各类型房颤,可考虑择期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4.
器械治疗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房颤,但起搏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房颤的负荷、能够快速终止房颤发作,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治疗既能缓解房颤快速心室率时的症状,也使得·心室得以再同步化治疗。经皮左心耳堵闭术可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并避免长期应用抗凝药物。在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中,还是有一部分患者仍然有器械治疗的适应讧的。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据估计,目前中国房颤患者数量已超过800万。房颤显著增加致死率和致残率,降低生活质量。转复窦律可消除房颤症状,恢复心房功能,降低血栓栓塞风险,改善预后。因此,房颤的治疗以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为最佳治疗目标。自1998年国内开展房颤导管消融以来,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一种致残率高、病程长和临床反复发作为特点,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国外不同地区发病率约24~114/10万/年,患病率为4‰~8‰.左启华等对全国六省二市85170名0岁~14岁儿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癫痫(不含热性惊厥)的发病率为151/10万/年,患病率为3.45‰。我国2000年人群调查显示癫痫患病率7‰。癫痫的起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临床上许多癫痫综合征呈年龄依赖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首先应明确房颤的病因,积极治疗控制房颤的基础疾病,对于需要手术矫治心脏病患者,才考虑选用手术治疗合并的房颤.对阵发性房颤,首选药物或电复率,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各类型房颤,可考虑择期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及其相关的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是当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当代重症医学面临的主要焦点及难点。在美国。每年有75万的严重感染病例发生,超过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乳腺癌、结肠癌和艾滋病的患病数总和,病死率大概在20%~63%,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外病死率相近。且患病率以每年1.5%的比例增长,预计到2010和2020年,严重感染的患病数将达到93万和110万。美国每年的相关治疗费用大约为167亿美元,而欧洲每年的相关治疗费用大约为94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严重感染病例的患病率、病死率及相关治疗费用也在逐年增加,全球每年有1800万人发生严重感染,每天大约有1400人死于严重感染。尽管国内尚无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据估计患病率、病死率、治疗费用也相当高。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加,人类的医疗活动如肿瘤化疗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都是导致严重感染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器械治疗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房颤,但起搏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房颤的负荷、能够快速终止房颤发作,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治疗既能缓解房颤快速心室率时的症状,也使得心室得以再同步化治疗.经皮左心耳堵闭术可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并避免长期应用抗凝药物.在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中,还是有一部分患者仍然有器械治疗的适应证的.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远较阵发性房颤复杂,导管消融治疗方法还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消融策略应包括针对房颤触发灶和维持基质的更广泛的消融方法,包括肺静脉前庭消融隔离、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的阶梯式复合消融方法,可提高慢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在目前的认识和技术条件下,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应在有经验的中心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