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医改提出了"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方案,这意味着我国医师制度的重大变革,医生能否多地点执业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分析医生多点执业的利弊与障碍后,介绍国外对医生多点执业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医生多点执业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社会资本办医激励政策的不断出台,不同的办医模式和对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广泛探索。通过总结分析医师多点执业对公私合作办医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医师多点执业的实施概况,辩证分析了医师多点执业的积极作用,如患者层面、医生和医院层面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作用,如分散公立医院医师精力,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等。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等不同层面提出了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思考,以期为医师多点执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医师在两个或多个医疗机构同时执业的现象,即"双点执业"或"多点执业",在各国的医疗系统中普遍存在,影响深远。由于对患者以及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对医师双点/多点执业推出了多样化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一方面导致医师行为策略的改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管制失灵的现象。与政府直接管制相比,契约制度的完善会提供一个更好的行为规范环境。  相似文献   

4.
新医改公布要探索注册医生多点执业的新政策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生多点执业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通过对国外医生执业现状的考察,从法律的角度,提出我国实施该项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探讨"多点执业"政策对医生的职业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从"人与环境匹配"的视角解释医生行为和政策落实的关键点。理论推导和案例研究相结合,通过对10个在职医生关于"多点执业"政策和职业倦怠情况的深度访谈,分析医生对政策的态度及其背后的原因。当医生与组织相似性不匹配时,医生易倦怠易离职甚至弃医,当职业环境为组织需要个人时,医生最易自发产生"多点执业"的动机,而当医生与组织相似性匹配时,医生不易离职且更易接受政策。"多点执业"这种"模糊性政策"的落实,主要视政策是否满足其职业发展阶段的需要,多点执业能提高医生的心理和经济回报,甚至寻找到更匹配的组织,是职业环境的再选择,有利于减轻医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区域注册制度与知情报备制度赋予医师多点执业的自我决定权,理论上是助推医师多点执业的利好新政。但实证研究表明,在区域注册制度激励机制下,仍有近一半的医师并不打算积极开展第二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可能再次遇冷。从法经济学角度观察,其实质是医师在医疗侵权责任高风险的制度条件下,基于经济人理论及预期效用理论所致的消极防御性医疗,具有制度性、内生性及隐蔽性的特点。就医师多点执业配套制度改革而言,首推完善医疗侵权责任制度,是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的内在制度逻辑所需,也是医师多点执业核心主体医师群体的首盼。  相似文献   

7.
医师多点执业中医方的法律风险包括医师和医院的法律风险两个层面。其中,多点执业医师面临着被界定为"非法行医"以及增加诉累的法律风险;第一执业机构的法律风险包括不正当竞争风险、职务发明创造及职务作品的归属风险等;第二、三执业机构主要有医疗纠纷频发和多点执业医师违约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宏观防控措施包括坚持多点执业的公益性,整治走穴等;微观防控措施包括建立"首诊负责制"等具体化的管理制度,增设针对第一执业机构的审慎注意义务和损益补偿机制,区分中医、口腔和临床类多点执业医师的准入资格等。  相似文献   

8.
以2017年《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的发布为背景,以医师多点执业的立法依据为探索始点,结合医师多点执业发展现状,着重从多点执业医师的资格认定、注册管理、人事法律制度、医疗侵权责任承担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法律困境,又针对这一困境提出了立法建议:明确多点执业医师的资格认定标准、完善多点执业医师的注册管理制度、改革多点执业医师的人事法律制度、明确医师多点执业侵权责任承担等,以期推动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阐述"社区首诊制"、"双向转诊制"和"分级诊疗"的概念入手,基于"三诊制"的角度分析"医师多点执业"可能引发的诸如扰乱"三诊制"秩序、浪费专家精力、增加医疗风险及转嫁医疗费用等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医师多点执业"模式,参照医师分级制度,探索"医师多点执业"合理结构模式及职能,提出合理选择多点执业机构、强三诊、倡医联体、促补偿等多源方案构建"医师多点执业"的路径选择,为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预防多点执业中的医疗纠纷,须对医师多点执业的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进行限定,并实行首诊负责制,严格交接班制,建立多点执业档案,规范多点执业医院的执业范围,制定多点执业医师准入条件以杜绝草台班子,多点执业医师应与接受医院就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分担签订合同.  相似文献   

11.
根据《执业医师法》第 2 6条、第 12 2条规定 ,病人有权利要求医师对其介绍病情 ,医师有义务如实回答 ,并不得隐瞒。随着《执业医师法》颁布 ,由于知情同意权的实施与医生责任之间矛盾解决不妥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整形美容外科与其他医学专科相比 ,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 ,该专科中的知情同意和医生相应的责任与其他专科也有所不同。1 医患审美观的冲突医生与患者的审美观是一对矛盾 ,二者从出发点和目的来说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使病人术后更加漂亮 ;但就某一方面的理解来说 ,如对漂亮的理解 ,二者又可能有明显的不同。当医患双方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已在全国诸多地区展开试点。对此,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患者对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改革举措并无太多认识,但多数患者持支持态度。与此同时,患者也表达了他们对该举措利弊的一些看法,希望该举措得到很好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已在全国诸多地区展开试点.时此,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患者对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改革举措并无太多认识,但多数患者持支持态度.与此同时,患者也表达了他们对该举措利弊的一些看法,希望该举措得到很好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医师执业活动的法律,它是我国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医德培养和教育的基础上,以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护人民健康为宗旨,将医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因此,长期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医德教育,为这部法律的制定及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执业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因此,在医学活动之始,就有了对医生这一职业进行约束之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古代的《黄帝内经》、《希波克拉底誓…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国家卫生保健政策的落实,解决医务人员面临执业困境的现实问题,对医疗机构伦理的内涵、意义及其面临的挑战展开讨论。医疗机构伦理概念的提出来自于企业伦理经营的启发,其特征表现为实践性、中介性、导向性。医疗机构伦理的意义在于,这是医疗机构对社会的公开承诺,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行为道德的风向标,是医务人员团结的凝结剂,是执行卫生保健政策的铺路石。同时,应正视医疗机构伦理面临的挑战,包括医学市场化冲击人道主义的行善宗旨、医疗机构人文关怀日渐衰落、治病与致病的矛盾日益显现、医学公平性与可及性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6.
民营医院是我国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缓解医疗卫生资源紧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重庆市在国家医改的引导下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推进了民营医院的发展壮大,但在实际运营中仍面临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导致政策难以推行、民营医院设置规划不合理、人才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要推进民营医院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进一步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完善医疗机构的区域规划,并加强对民营医院的监管,同时民营医院自身也应确定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病人的权利与医疗机构的义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人的权利与医疗机构的义务 ,是指在提供与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 ;病人的医疗权利和医疗机构所担负的执业义务。病人究竟有哪些医疗权利 ?医疗机构负有哪些执业义务 ?这一问题在调整医患关系中是一个基础性问题 ,关系到医疗机构依法行医 ,政府依法治医 ,公众和舆论依法评医 ;是判断医疗机构执业的是非曲直的基本准绳。弄清这一问题 ,对于病人权益保护立法 ,对于医疗服务合同的研究与推广 ,对于医疗事故纠纷的正确处理 ,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民法理论 ,依据我国《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8.
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医务人员必备能力之一。"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对加强医师人文素质,提高医师的沟通技能有着明显效果,然而该体系中却缺乏处理医疗纠纷的沟通技能的模块。结合医疗纠纷处理经验和人文沟通技能,探索出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沟通技能三阶段模型,以弥补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之不足。  相似文献   

19.
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医务人员必备能力之一.“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对加强医师人文素质,提高医师的沟通技能有着明显效果,然而该体系中却缺乏处理医疗纠纷的沟通技能的模块.结合医疗纠纷处理经验和人文沟通技能,探索出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沟通技能三阶段模型,以弥补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全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师以人文关怀能力、沟通能力、执业环境适应能力和执业危机管理能力等为内容的医学人文执业能力,不仅能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还能推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医师的人文素养,切实维护医患双方权益。提高医师的医学人文执业能力须进行全面的系统教育与培养。由此提出了针对其培养的"理论课程教育—临床实习教育—执业实践终身教育"模式,并阐述该模式中的各个环节,以期为提高我国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