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为解析"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这一命题,医学界尤其是医学哲学界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屠呦呦获奖之后,有必要对相关研究进行反思式的梳理。通过系统文献检索,以相关文献为依据,运用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文量、发展态势、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医学界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同整个科学界对诺贝尔奖的研究处于同步发展态势;作者众多且核心作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形成了明显的影响力;《医学与哲学》等期刊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认为国内学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关注度将会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2.
对诺贝尔奖得主师生关系的探讨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重要的但却未引起重视的内容。通过典型的师生关系类型分析其本质、成因以及对科研工作者的启示,五种有代表性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师生关系分别是霍普金斯与桑格形成的引路人关系、布莱克本与格雷德形成的合作者关系、卢里亚与沃森形成的继承人关系、科赫与艾克曼形成的质疑者关系以及瓦克斯曼与萨兹形成的陌生人关系。通过剖析这些伟大学者师徒间的关系,以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4位获得者科学素质的形成过程中,高校学习经历、最高学位授予单位、教授首聘年龄与单位等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测度分析,发现他们具有超越一般人的多维度的科学素质,具有学术前沿的国际视野,能把握研究方向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4位获得者科学素质的形成过程中,高校学习经历、最高学位授予单位、教授首聘年龄与单位等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测度分析,发现他们具有超越一般人的多维度的科学素质,具有学术前沿的国际视野,能把握研究方向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以下简称医学奖 )自 190 1年开始颁奖已有 10 0年的历史。 10 0年来它奖励了生物医学领域最高层次的科研成果 ,代表了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 ,已成为衡量科研质量的尺度。分析医学奖的获奖项目和经历 ,对把握生物医学发展脉搏、确立科研方向、借鉴科研方法和制定科研战略都有重要意义。1 国籍分析2 0世纪共有 172人获医学奖 ,分布在 2 0个国家 ,其中美国 82人 ,占 47% ,英国 2 2人 ,德国 15人 ,法国、瑞典各 8人 ,瑞士 6人 ,丹麦 5人 ,比利时和奥地利各 4人 ,澳大利亚、意大利各 3人 ,俄国、荷兰和加拿大各 2人 ,西…  相似文献   

6.
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5年的历史中,美国分别占了颁奖年度的52.08%,获奖成果的44.87%,获奖人数的48.91%.形成这些科学家学术优势积累和美国国家科技竞争优势的学术条件背景是:适宜的宏观政策,充足的经费投入,成功的人才政策,根本的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科技管理.  相似文献   

7.
由1988—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出的几点启示哈尔滨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150086)于淼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举世瞩目的医药学家,他(她)们为推动历史的前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从1988—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8.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今年的化学、物理和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得医学奖的是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他们因发现幽门螺杆菌而获奖。就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过程和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学原理与高科技结合诞生了心电图仪、CT扫描仪、核磁共振成像及膜片钳等四个仪器,它们还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宝座.这些仪器将科学技术通过发明的途径物化成生产工具,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犹如开路“利器”,对人类文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挖掘四大“利器”研发历程中的重大进展,对未来相关研究在科学思维层面提供了极好的哲学理念和探索启示.仪器获奖的意义在于将科学仪器赋予人类的强大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能够按照人类自己的目的和方式去设计和建设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约翰·格登和山中伸弥因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了科学研究的历程,探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的有益启示.从培养敢于突破、科技创新精神、逆向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遵守学术道德、尊重医学伦理等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塑造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科研素质,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重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鼓励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今年的化学、物理和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得医学奖的是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他们因发现幽门螺杆菌而荻奖.就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过程和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统计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群体的年龄构成、学位结构、毕业院校和研究领域等基本信息,试图阐明杰出医学工作者成长及创造世界尖端医学科技成就可能遵循的基本途径,从而为我国在医学体系中的培养科研创新方面提供较为细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总是收获的季节。当满地金黄、南北飘香 ,苹果熟了 ,桔子红了的时候 ,从北欧的斯塔的那维亚半岛也传来了科学园里丰收的喜讯。 2 0 0 2年 10月7日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正式宣布 :经评委会讨论决定 ,把 2 0 0 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 (SydneyBren ner)、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 (H .RobertHorvi ta)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 (JohnE .Sulston) ,以表彰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1 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钟情于脑科学随着冬季的到来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的评定 ,也如秋天一样悄悄消逝 ,在斯德哥尔摩徐徐降下帷幕 ,划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今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 ,虽有几分意外 ,但更在情理之中。评委们忍痛割爱 ,舍弃了近年来十分火热正方兴未艾且确实成就斐然硕果累累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或与基因有关的研究 ,最后秋波送给默默无闻、名气不大的脑科学。它不能不使人品味到评委的用心良苦和视野宽广。在最后的一刻 ,能够把神圣的一票投给耕耘大脑、揭示生命奥秘的卡尔松、格林加德和坎德尔 ,一方面说明脑科学的举足轻…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有百余年历史,其间遗传学获奖项目运用了很多实验材料。它们有的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还在使用,并频繁获奖;呈现出此起彼伏、交相更迭的"诺贝尔医学奖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本文旨在探讨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总结其更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选用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有百余年历史,其问遗传学获奖项目运用了很多实验材料.它们有的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还在使用,并频繁获奖;呈现出此起彼伏、交相更迭的"诺贝尔医学奖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本文旨在探讨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的遗停学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总结其更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选用趋势.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和科学研究诺贝尔医学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要重视和科学研究诺贝尔医学奖山西医科大学(太原030001)段志光一史料当作纵横谈。诺贝尔医学奖史亦然。纵向来看,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永无休止,已有近百年史的诺贝尔奖也将永远辉煌。横向来看,获奖年度、获奖项目、获奖人数最多的美国,已分别占了医学奖总年度...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医学奖漫谈南昌铁路中心医院(330003)赵家业有人说:在我们中国,有两件事情始终过不去,一是世界杯,二是诺贝尔(陈村,诺贝尔,你是我们心里永远的“痒”.海上文坛,1995,1:55)。还有人说:要是和争夺体育奥林匹克奖相比,科学诺贝尔奖在国内...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中科院院士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SCI论文的被引次数、合作率与合作网络的节点中心度,比较二者SCI论文的质量和合作情况。结果显示,中科院院士少量SCI论文被引次数达到后者获奖前SCI论文的前1%水平,但整体被引水平明显偏低;个体和机构合作率较高,团队局部合作水平与后者相当,但合作模式不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方向为二者共同关注,中科院院士对应用或应用基础学科关注较多。提示中科院院士SCI论文质量相对较低,尤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科研合作已成主要研究范式,但需要优化合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客观和主观因素对成功者的影响———对24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情况分析洛阳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71003)金建军邓同美黄兴达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是医学科学的最高奖励,它不分国籍、不分民族、不分贵贱,每一个获得者无不是通过努力在相关方面登上了医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