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疗美容致害行为是指医疗美容的从业者实施的致使被美容对象生命权或健康权受到侵害的行为.医疗美容的行为主体可以分为合法主体和非法主体.合法主体的医务人员在医疗美客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应认定为医疗事故罪.对于非法主体实施的情节严重的医疗美容致害行为,除放任结果发生的情形,应以非法行医罪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2.
医疗事故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其他业务过失犯罪的法定最高刑可达十五年。较之后者,医疗事故罪的法定刑明显偏低。显然,现行刑法对医疗事故罪采取了减轻处罚的刑事政策。减轻处罚的立法政策,在理论上缺乏充分的立法依据,在实践中难收刑罚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医疗过失是判断医疗损害的重要构成要件,所以对其研究意义重大。而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司法实践中医师是否尽到注意义务已然成为认定医疗过失的重要标准。通过英国侵权法中医疗过失与注意义务的演进规律,结合我国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到《侵权责任法》医疗过失的立法流变过程,展望我国司法实践中医疗过失的特点和趋势:法院会加强对医疗技术鉴定意见进行个案的充分质证与审查;法院应根据具体案情区别适用判决或调解结案;法律必将加速"家父主义"向"患者中心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认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可罚范围有待拓宽,应将一些乙类传染病和其他突发性强、致死率高的传染病纳入本罪规制的范围;行为方式有待明确,运用刑法典与附属刑法相配合的立法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做法;刑罚设置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增加罚金刑的适用,对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可以结果加重犯来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比较大陆法系鉴定结论与英美法系专家证言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基础上,对我国的鉴定结论证明能力与证明力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重点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比较大陆法系鉴定结论与英美法系专家证言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基础上,对我国的鉴定结论证明能力与证明力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重点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医疗鉴定的思考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疗事故鉴定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违反了诉讼法的基本规则,兼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在人员组成上有明显不足,导致对患者程序与实体上的不公正,其危害甚大。立足完善,认为对待医疗事故鉴定应突出其证据材料的法律性质,明确其非经质证和认证不得适用,同时探讨了改革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组成与设置。审理医疗事故纠纷是鉴定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法律缺陷与立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3年以来,其在医疗事故预防、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赔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相关立法的发展和完善,《条例》在医疗实践中的法律缺陷越来越明显。针对我国目前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的现状,制定一部统一的关于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我国新刑法增设的新罪名。本文拟就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客体、犯罪的对象、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对犯罪的处罚以及该罪与其它罪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更好地理解和适用这一新罪名  相似文献   

10.
陆俊杰 《学海》2022,(5):174-182
面对屡禁不止的高空抛物现象,刑法应当及时跟进。相关司法意见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高空抛物罪的规定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的需求,但在认定高空抛物案件的刑事责任时仍须进行类型化判断。通常而言,日常生活中高空抛物侵害的法益并非完全相同,未必都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司法实践应当慎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基于类型化的分析,应当拓展有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犯罪的适用,并善于用竞合论妥当评价高空抛物行为的刑事责任。明确纵容者、房屋出租者、物业怠于履行防范义务等相关主体的刑事责任边界,形成系统的认定高空抛物的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明确商标"第二含义"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如何认定具体案件是否适用商标"第二含义",已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商标"第二含义"的法条文义,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界限,文章就商标"第二含义"的文义解释进行了探析,指出<商标法>第11条的不足和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非法人体试验行为的刑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人体试验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现行刑法又无法全面进行规制,致使该行为得不到公正的处理,影响了刑法预防犯罪目标的实现。根据犯罪化所应当具备的社会危害性、刑法谦让性原则等条件以及国际立法经验,建议刑法修正后增加非法人体试验罪,并参照非法行医罪的法定刑进行刑罚设置。  相似文献   

13.
腐败防治事关国家存亡。在我国"小官巨贪"现象严重的背景下,从法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基层腐败防治问题,不仅具有法律上的意义,更具有伦理上的价值。本文从法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基层公务人员腐败现状和腐败原因,研究并参考了国外基层反腐成功经验。对"家庭财产申报""特别风险岗位评估"以及"独立监督机构"等制度的构建或完善,进一步使我国反腐败立法更加完善,科学构建我国"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机制和廉明公正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4.
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责任认定除了考虑医疗事故构成的四个要件外 ,尚需考虑医疗方法学、医疗风险、医疗层次及行为人的技术职称等因素。探讨这些问题 ,不仅有助于保护正常的医疗行为 ,也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利益 ,对提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医疗责任的科学认定有十分深刻的意义。1 科学认定中有关临床诊疗方法学上差异的思考在临床医疗实践中 ,同样的病情 ,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国家采用的处理方法差异较大 ;同样一个临床问题 ,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甚至一个州内的不同社区 ,其处理方法各种各样 ,五花八门。例如在美国四个州的 1 6…  相似文献   

15.
姜金良 《学海》2022,(4):175-183
行政犯立法中广泛地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认定等行政行为作为构成犯罪的前置性要件,因此刑事司法必然涉及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审查。首先,为保证犯罪认定的实质合理性,应肯定刑事司法中对前置行政行为具有审查权。其次,在审查限度上必须对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实质性审查,不仅要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基础事实、法律适用、程序性要件等合法性要件进行审查,还要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对于以行政处罚等作为前置条件的犯罪,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基础性事实不存在、程序不合法、行政行为不具有合理性的,应阻却犯罪的成立。对于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应解释为未取得许可,不具有阻却违法的效力。对于行政认定行为有错误的,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可以按照法律适用问题直接予以判断。  相似文献   

16.
正据《华西都市报》报道:1月13日下午,成都武侯华兴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说有人在大街上卖小孩。民警立刻前往,一对男女正在沿街"兜售"自己4个月大的亲生儿子,明码标价"一万八千元"。经初步调查,男女两人是夫妻关系,且为婴儿的亲生父母。丈夫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纯属迫不得已,这么做也是为了给儿子找一个更好的人家。丈夫因涉嫌拐卖人口罪已被刑拘。看到这样的新闻,读者肯定也很震惊。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可是这对父母竟然这样不负责任,为了获取钱财竟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兜售"。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8,(2):177-183
在以公害等现代型诉讼为代表的存在证据偏在情形的诉讼中,当事人往往因证据收集能力的不足在文书特定之落实上存在显著困难。而文书特定作为申请人向法院申请文书提出命令时的重要申请要件之一,将进而导致文书提出命令制度适用上的困难。为实现武器平等原则及发现真实,我国台湾地区立法课以文书持有人之文书特定协力义务以缓和申请人的文书特定责任。应当以我国台湾地区立法为借鉴,从文书特定协力义务的理论基础、适用标准以及具体程序运作方面进行体系化构建以实现其适用的具体化,为其与我国民事诉讼体系的契合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实现其制度设置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面对严重的环境、气候和生态危机,江西师范大学王玲玲教授的新著《绿色责任探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进行了富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如何解读一些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问题上采取的不负责任行为怪象?如何让地球人认识到保护地球绿色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天经地义的职责?如何本着有效治理环境的宗旨公平公正地分配地球人的绿色责任?如何警醒地球环境的破坏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绿色责任探究》所要回答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21,(1):158-166
我国反欺诈立法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缺乏对"欺诈行为"的明确界定。在消费欺诈司法案件中,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认定除了涉及欺诈行为的要件构成外,还涉及消费范围的确定、裁判法源的适用、请求权的基础、举证责任的分配、证明标准的确立等问题。消费欺诈以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为前提,但并非所有经营者违反告知义务的情形都构成欺诈。消费欺诈的认定应当根据主客观一致原则,从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两方面着手,并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评判广告宣传、部分欺诈、网络平台责任等特殊问题。着眼于未来,应从宽把握"消费者"的概念,逐步认可"知假买假"的合法性,降低欺诈行为的证明标准,并推动消费欺诈案件的司法诉讼与行政处理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0.
"原罪"释疑     
高喆 《宗教学研究》2005,2(3):156-158
在基督教教义中,"罪"和"原罪"的思想在中国历来是被误解较多的两个概念.中国文化的语境下,"罪"是与对法律的违反和道德上的"恶"紧密关联在一起的,这样的理解与基督教对"罪"的理解有很大的距离.也正因如此,中国人对"原罪"的理解则更为困难.本文试图借助基督教思想史上对"罪"和"原罪"问题的一些很有价值的论述,对基督教语境下"罪"和"原罪"的含义进行辨析,以区分它们与中国社会和文化对"罪"的理解之不同,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国人对基督教所讲的"罪",特别是"原罪"的普遍曲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