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脑转移瘤是一类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通过不同途径播散进入脑组织的肿瘤,其发病率正随着全身肿瘤治疗的进展与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而不断增长,此次圆桌会议主要探讨脑转移瘤治疗方法规范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目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目前对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全脑放疗、开颅肿瘤手术切除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而全身性  相似文献   

2.
脑转移瘤是指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组织的肿瘤发生扩散累及脑组织而形成的肿瘤,是高致残率与死亡率的恶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日益增高,已超过原发颅内肿瘤成为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多数威胁脑转移瘤患者生命的是由于颅高压,而外科手术是解决颅高压最快捷有效的方法。面对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化疗、分子靶向等其他多样性的治疗手段,如何个体化选择手术与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时机及联合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大约有3/4的肺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需要做放射治疗。针对不同的患者可以选择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术前、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式。从治疗技术上还可以选择适形、调强、立体定向放疗等。临床医生需要辨证地应用循证医学证据,针对不同的患者刺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大约有3/4的肺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需要做放射治疗.针对不同的患者可以选择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术前、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式.从治疗技术上还可以选择适形、调强、立体定向放疗等.临床医生需要辨证地应用循证医学证据,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脑转移瘤(又称颅内转移廇)系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组织的肿瘤细胞转移至颅内形成的占位性病变,压迫脑神经组织,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一类疾病。脑转移的肿瘤原发部位以肺、乳腺、消化道肿瘤等常见,多发为主,预后不佳。临床表现归纳起来有三大特征:颅内压增高;局限性病灶症状;进行性病程。诊断上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手段综合考虑。在治疗方面需把握一定的原则。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疗。以上三种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及禁忌证,在临床上需谨慎选择。颅内转移瘤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手段,只有通过各学科的密切合作和积极努力,在建立不同原发肿瘤的高危预警体系基础上,把握治疗时机,采取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新策略,以改善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使患者真正获益。根据患者治疗目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脑转移瘤,亦称颅内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影像学检查发现微小病灶能力的提高及系统治疗的改善,脑转移瘤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然而,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却不容乐观,目前对于脑转移瘤、特别是多发脑转移瘤仍无规范的治疗方法。因此,本文将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脑转移瘤相关的临床研究及2015年版最新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对脑转移瘤、特别是多发脑转移瘤的规范化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脑转移瘤治疗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也是肿瘤患者致残与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治疗策略。本文利用比较治疗学相关原理和方法,从治疗方式、疗效、费用等方面对脑转移瘤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患者进行治疗上的选择提供帮助,同时指导和规范该类疾病治疗的临床决策,为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也是肿瘤患者致残与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治疗策略.本文利用比较治疗学相关原理和方法,从治疗方式、疗效、费用等方面对脑转移瘤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患者进行治疗上的选择提供帮助,同时指导和规范该类疾病治疗的临床决策,为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当前表型是指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乳腺癌组织的受体分子表达情况.对于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其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可直接作为乳腺癌当前表型使用;对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转移灶、循环肿瘤细胞结合原发灶的免疫组织或细胞化学结果可用于综合判断乳腺癌当前表型.乳腺癌当前表型的检测及应用为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动态的循证医学依据,及时掌握和捕获乳腺癌细胞的表型变化,并对治疗方案作出相应调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乳腺癌当前表型这一概念引入临床,保证了临床医师治疗乳腺癌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1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自 194 7年Spiegel和Wycis首创用立体定向治疗运动障碍 50年来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技术进步[1] :(1)大脑解剖的深入研究 ,特别是脑深部结构的研究 ,如脑三维切面图谱出版 ,为立体定向手术靶点的定位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2 )高级立体定向仪的研制 ,立体定向仪的精度、性能不断提高 ,所用的手术器械不断完善 ;(3)神经影像定位由脑室造影到高清晰度CT、MRI、DSA等技术的应用 ,使立体定向手术精确度更高 ,安全性更有保障 ;(4)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把影像资料存入计…  相似文献   

11.
T1G3膀胱癌有高复发和进展倾向,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成为难题。使用BCG治疗可促肿瘤进展和转移,但可保留膀胱。膀胱切除也许提供了最好的治疗方案,但膀胱切除仍会复发且具有手术风险,且被认为是过度治疗。此文从哲学角度来探讨T1G3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以便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T1G3膀胱癌有高复发和进展倾向,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成为难题.使用BCG治疗可促肿瘤进展和转移,但可保留膀胱.膀胱切除也许提供了最好的治疗方案,但膀胱切除仍会复发且具有手术风险,且被认为是过度治疗.此文从哲学角度来探讨T1G3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以便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术前准确分期、评估,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和术式,是防治局部复发的先决条件.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保证断端切缘和环周切缘完整、无癌细胞残留是防治局部复发的关键.新辅助治疗可降低T3、T4期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发挥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优势对防治直肠癌局部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术前准确分期、评估,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和术式,是防治局部复发的先决条件。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保证断端切缘和环周切缘完整、无癌细胞残留是防治局部复发的关键。新辅助治疗可降低T3、T4期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发挥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优势对防治直肠癌局部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阴道封闭术、曼氏手术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封闭术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无性生活要求的、合并症较多的年老体弱者,但术后可能存在新发压力性尿失禁,并且导致性功能障碍,术中是否切除子宫尚有争议.曼氏手术保留子宫、操作简单,但术后脱垂复发及妊娠后宫颈机能不全问题仍有待研究.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于POP-Q评分II期及以内的脱垂患者,治疗效果最佳,期别高的患者术后复发仍可使用保守或再次手术治疗补救,本手术方式术后较少出现性交痛.总而言之,选择适当的适应证并积极与患者沟通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传统手术治疗仍为不错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蒽环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蒽环类药物是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但蒽环类耐药后乳腺癌可发生复发或转移,而转移性乳腺癌仍然提倡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肿瘤学工作者应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注重个体化治疗,才能在蒽环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蒽环类药物是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但蒽环类耐药后乳腺癌可发生复发或转移,而转移性乳腺癌仍然提倡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肿瘤学工作者应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注重个体化治疗.才能在蒽环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探讨椎体转移瘤的治疗方式选择,评价不同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5例单椎体转移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三组,即单纯手术组25例,手术联合放疗组22例和单纯放疗组28例。照射剂量为40Gy~60Gy,2Gy/次,5次/周。分析三组患者半年内治疗疗效。1个月时三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内肿瘤局部复发率单纯手术组单纯放疗组手术联合放疗组(P0.05);手术联合放疗组照射剂量为(57.27±4.56)Gy,单纯放疗组照射剂量为(43.93±4.97)Gy(P0.05)。调强放疗可以有效地对椎体肿瘤实施精准放疗,同时减少脊髓的放射损伤。手术联合放疗效果优于单纯放疗及单纯手术。椎体转移瘤肿瘤切除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肿瘤负荷、缓解脊髓压迫,提高了肿瘤的放疗剂量,为椎体转移瘤的根治性放疗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分析影响早期宫颈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预后不良因素,以期为宫颈腺癌术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35例ⅠB2~ⅡA期宫颈腺癌术后患者,18例采用单纯盆腔外照射,17例采用盆腔外照射+腔内照射,放射治疗期间同步顺铂增敏。复发/转移率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盆腔外照射+腔内照射复发率降低(P0.05);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累及阳性和脉管癌栓与转移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23、0.000和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累及阳性和脉管癌栓均为转移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总生存率相关性因素分析结果示: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累及和脉管癌栓为其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无病生存率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示: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累及和脉管癌栓为其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  相似文献   

20.
直肠间质瘤致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间叶肿瘤,直肠间质瘤更为罕见,在直肠肿瘤中的发生率0.1%以下。直肠问质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其他直肠肿瘤相似,随肿瘤逐渐增大可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排便困难等。临床确定诊断困难。手术治疗是能够治愈直肠问质瘤的唯一方法。格列卫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对术前降期及改善预后都有良好疗效。本例患者因下消化道大出血入院,肿瘤近肛缘,术中病理考虑为直肠闻质瘤,完整切除肿瘤后行保肛术。术后应用格列卫,随诊3个月无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