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医学认识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 医学认识的语境分析1.1 医学认识主体语境特征“社会活动语境表明 :主体精神状态是多元的 ,活动类型是多元的 ,追求目标也是多元的[1] ”。从主体精神状态来看 ,医学研究的主体是在历史中行动的人 ,他对医学概念的理解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认识交流也是理解者对理解对象在特定历史语境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过程 ,医学意义的形成、选择是在两者以及他们背景之间的协调、交融中得以实现的。医学认识主体对于每一个患者和每一种疾病的的理解都有一定差异 ,渗透着主体价值和目的的倾向 ,带有主体明显的个体知识背景的痕迹和实践经…  相似文献   

2.
了解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患者椎骨、椎间盘形态及腰椎矢状面大体活动度。选取34位在我院查体的老年人,并按骨密度值分组(9正常,11骨量缺少,14骨质疏松症),拍摄腰椎侧位片及磁共振图像,并测量活动度。骨质疏松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腰椎椎体前部高度增加,骨质疏松与椎间盘中部膨胀和相应椎体的塌陷有关,而与椎间盘性质无关,其腰椎大体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骨质疏松不仅影响骨矿含量,也影响骨周围软组织,且与椎体终板变化继发椎间盘膨胀相关。  相似文献   

3.
了解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患者椎骨、椎间盘形态及腰椎矢状面大体活动度.选取34位在我院查体的老年人,并按骨密度值分组(9正常,11骨量缺少,14骨质疏松症),拍摄腰椎侧位片及磁共振图像,并测量活动度.骨质疏松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腰椎椎体前部高度增加,骨质疏松与椎间盘中部膨胀和相应椎体的塌陷有关,而与椎间盘性质无关,其腰椎大体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骨质疏松不仅影响骨矿含量,也影响骨周围软组织,且与椎体终板变化继发椎间盘膨胀相关.  相似文献   

4.
5.
医学除了具有生物科学性外,更有着社会和心理的特性,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患者就会衍生出不同的故事版本。本文通过对一位直肠癌患者的诊治经历进行叙述,尝试着通过“叙事医学”实践来进一步认识、吸收、解释、回应患者的故事,通过医患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从而加强患者的优质体验。本文还从医患双方、医院管理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就叙事医学更有效可持续发展需要提供的支持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动机对主体的学习、思维是有影响的.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对于这种现象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多种探讨.但是,由于这种影响的发生过程是复杂而隐蔽的,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时至今日,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仍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有许多问题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与自然主义相对的先验论进路的影响逐渐扩大,这一新路径试图将自然主义理论结构的平等原则打破,而主张分层性与功能化先验原则。随之,理论先验基础的阐释问题成为核心议题,如何对知识的先验性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构成这一进路发展前景的关键。在诸多的新阐释中,实用主义的视角最为引人注目,它从一种广义的实用先验论主张出发,将先验论进路中的实践效应引入知识的功能化与结构化说明,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动态先验论的发展。但在这一实用主义的阐释中,新先验论仍被局限于经验与理论的二分视野,理论哲学的有限性还需通过科学实践哲学的平台予以超越。  相似文献   

8.
患者依从性差是医疗诊断和治疗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医务人员和患者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角,叙事医学叙事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联合两主角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叙事达到医与患心灵的交流,让双方变得自律并且相互尊重,再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找到最适合和更愿意采取的治疗方案,并依靠家庭和社会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帮助和监督,叙事医学对提高患者依从性的价值得以体现。但在叙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患者叙事的真实性、患者隐私和医务人员对患者所产生共情程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和CNKI有关肝移植与心理学的文章,对肝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心理不同特点进行总结,制定心理干预措施。以便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指导,从而提高肝移植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超越后现代性:神圣文化和世俗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可能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文化传统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传统,而是不同民族和时代传统的集合。比如,它包括拉丁民族、盎格鲁一萨克逊民族和北欧日耳曼民族的传统,也包括希腊文化、中世纪基督教、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些划时代的传统。我之所以首先强调西方文化传统的复合性,乃是有感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整体主义倾向而发的。在一些研究者看来,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是两个整体,两者的同异可用一个或几个本质特征来概括。实际上,属于“西方文化”范畴的大大小小传统之间的差异或许比中西文化的整体差异还要大。在这种情况下,整体主义、本质主义的比较方式难免要…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无神论》2021,(5):18-24
信仰是人类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它随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当人类文明进入理性与科学时代,虚幻的、神秘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世俗化转型。通过审视理性与上帝、科学与宗教,人们深切感到理性主义信仰在哲学、文化及现实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开始反思世俗化信仰。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发现信仰是群体化超越性的价值追求,纯粹个人化信仰毫无意义;通过对资本逻辑与价值失落的双重批判奠定了其作为群体化信仰的合法性根基;进而凭借对科学性和人文性、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的融汇贯通,实现了对前现代神秘化宗教信仰和现代世俗化拜物教信仰的双重超越,成为人们追求世俗化信仰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对道家思想的借鉴及现代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日渐成为人类共识。可持续发展得到全世界响应,源于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会议。然而,追根溯源,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绵延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已初露端倪。诚如耗散结构论的创立人伊·普里戈金所言:“中国文明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思想对于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转引自王锐生:《坚持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史》1998年第2期)道家思想对于…  相似文献   

14.
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自觉性等根本属性,是在主客体的关系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其中主体对客体的超越关系就是主体性的突出表现。因此,正确理解主体对客体的超越关系,对于正确理解主体的根本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主体对客体的超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们谁都会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对于一些作出巨大成就的人,有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对他们产生一种距离感,一种敬畏感,在心中定位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无形之中觉得自己与他们根本是两种人,觉得他们什么都会很好,甚至觉得他们很神秘。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定位,会使我们不去想这种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是普通人的一种悲哀。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主要的不是产生于能力上的差距,而是产生于一种思想意识的差距,也就是你有没有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向更高的目标不断攀登的意识。当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内外条件的…  相似文献   

16.
正形而上学问题一直是纠缠哲学的难题之一。神学本体论是传统的或旧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传统形而上学发展到康德那里,已成为阻碍哲学发展的绊脚石。那么哲学如何突破旧形而上学的束缚,并为形而上学发展寻找到一个新的出路,是当时哲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康德理性的"理论运用"和"实践运  相似文献   

17.
解构与超越——全科医学兴起的后现代哲学聚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科医学与后现代哲学的思潮不仅在兴起的时间上相吻合,而且在理念上具有内在的关联。从后现代哲学的向度看,全科医学反对还原论,强调整体论;反对唯科技理性,主张人文渗透;反对统一性,注重差异性;推崇内在性,注重生活世界;解构中心,强调综合服务等。全科医学解构了专科医学所秉持的注重分析与还原的唯科学主义的认知方式,以整体论的认知方式实现了对专科医学的形而上的理念超越。  相似文献   

18.
全科医学与后现代哲学的思潮不仅在兴起的时间上相吻合,而且在理念上具有内在的关联.从后现代哲学的向度看,全科医学反对还原论,强调整体论;反对唯科技理性,主张人文渗透;反对统一性,注重差异性;推崇内在性,注重生活世界;解构中心,强调综合服务等.全科医学解构了专科医学所秉持的注重分析与还原的唯科学主义的认知方式,以整体论的认知方式实现了对专科医学的形而上的理念超越.  相似文献   

19.
循证医学是近20年来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指认真、明确和明智地应用现有的最好证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对患者做出医疗决策[1].循证医学自1992年正式诞生以来[2],对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实践的指导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数十年来康复医学的发展,也正在从传统的经验模式转变为以循证为依据的临床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价值观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与幸福感密切相关。认同自我增强价值观,即关注个人利益,可以让人体验到波动的幸福感,表现为短暂快乐和消极情绪的交替循环;认同自我超越价值观,即切实关心他人利益和福祉,则可以让人拥有持久的幸福感,表现为一种持续的充实、和谐、宁静的状态。就作用机制而言,认同自我超越价值观的个体可能对自我威胁信息有较少的防御性反应,体验到更多的社会关系导向的情绪,激发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从而获得持久的幸福体验。未来的研究可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考察自我超越价值观对持久幸福感的作用,系统探讨二者之间的其他潜在机制,并通过开展自我超越价值观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