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医学人文角度出发,做好安宁疗护可从加强沟通能力、重视灵性照护、注重家属的哀伤辅导三方面进行。医护人员应在提供足够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尊重患者需求,共同制定临终决策,通过协助患者自我实现来帮助患者寻求生命价值与意义,并协助家属平稳度过哀伤期并开始新生活。为了避免理论化的抽象阐述,从三个临床案例入手,分别通过案例介绍、案例评估、照护策略与计划、实施过程及效果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运用沟通技巧、灵性照护与哀伤辅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浅析丧失与哀伤辅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失与个体成长共存,丧失发生给个体带来影响。哀伤是丧失发生后个体必经的过程,哀伤辅导是个体从丧失中恢复过来的有利促进措施。本文简要介绍了丧失定义及类型,探讨丧失发生对个体心理感受上造成的影响,同时提出丧失应对的哀伤辅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叙事心理治疗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以及由薄到厚等方法重构积极的"替代性"故事取代"无效的"支配性故事。本文结合"失独者"哀伤心理辅导的实践,探寻叙事心理治疗在失独者哀伤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宁养服务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 11月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兴建全国首家宁养院 ,免费为处于凄苦境地的贫困晚期癌症病人服务 ,并探索出“家居服务、癌痛为主”的服务模式。以此为基础 ,2 0 0 1年李嘉诚基金会再斥巨资与全国2 0家医院协作设立宁养院。它以“以人为本、全人照顾”为宗旨 ,以尽量提高病人及家属生活质量为目标 ;服务方式是家居服务为主 ,即患者住在家中 ,宁养院医务人员定期上门服务 ;服务内容以镇痛治疗为主、以及其它症状控制、心理辅导、家居护理指导、哀伤辅导、宁养知识宣传等。1 目前宁养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也是最…  相似文献   

5.
社区心理辅导实验模型的建构及其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实验模型,探索社区心理辅导的路径、具体实施的方法及其价值,为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社区精神文明工作提供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辅导前和辅导后社区居民的心理状况并进行自身比较;结果:l、辅导前居民的心理卫生存在问题较多;2、辅导后居民的心理卫生出现显著的变化;3、与辅导前比较,辅导后的居民心理卫生有明明显进步,特别在敌对的人际关系、偏执的认知方式和焦虑、抑郁的情绪等方面改变最为突出。结论:l、开展社区心理辅导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全新理念和有效方法。2、建立、健全社区心理辅导网络对提高居民心理素质,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作用。3、社区心理辅导实验模型的建立为广泛开展有关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开 《天风》2023,(8):59-60
<正>愤怒是丧亲哀伤中常见的情绪。对基督徒来说,丧亲哀伤的愤怒可能指向逝者、自己、他人或上帝。直面愤怒、正确认识愤怒、合宜表达愤怒有助于减少愤怒情绪对丧亲者身心灵健康的侵害。一、丧亲哀伤中的愤怒情绪根据丧亲哀伤的研究,一般来说,人们面对丧亲事件的最初反应是拒绝接受现实,接着是哀伤和愤怒,最后是重新建立自我,并开始走出哀伤。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咨询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景怀斌 《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
儒家思想曾居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鉴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对心理健康作用的必然性,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应当充分关注。文章强调,不宜刻板化否定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基于心理咨询的常见问题,文章初步讨论了儒家思想对心理咨询可能有贡献的9个领域:人生意义、应对、生死教育、哀伤辅导、心理调节、人际认知、社会生活技能、人格发展、心理咨询技术等。进而,讨论了以儒家思想为资源,以心理学为目的,通过整理和发现、发展、操作化和验证等环节,构建儒家心理咨询学说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郭玲 《天风》2024,(3):53-55
<正>教牧人员通常是教会内负责牧养的牧者,自蒙召奉献开始,他们就担负起牧养、关怀和辅导基督群羊的责任,而教牧人员自身是否需要被牧养、关怀和辅导呢?如果需要,谁来牧养、关怀和辅导他们呢?教牧人员是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承接着超越身体的灵性生命工作的特殊人群,他们也会出现灵性低潮受伤(spiritual low tide injury)的经历,并且比普通信徒受到的影响更深。因此,教牧人员的灵性低潮受伤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种现象,是他们心灵深处的呐喊。  相似文献   

9.
刘开 《天风》2023,(2):58-59
<正>人生在世,难免会经历挚爱之人离世。丧亲所带来的哀伤是最严重的心理伤痛之一,常常给人的生理、心理和灵性带来强烈冲击。那么,面对丧亲哀伤,基督徒应该有怎样的认识,又当如何应对丧亲哀伤呢?一、认识哀伤首先,我们需要对哀伤有基本的认识。哀伤是由于生命中的亲密关系消失或改变而产生的情绪反应。这些亲密关系可以是亲人、婚姻关系、宠物等。例如,当亲人去世时,人们通常都会经历强烈的哀伤。在哀伤时,个体常常伴随哭泣、绝望、愤怒和沮丧等感受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厘清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以及家族主义情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生活经历回想问卷、家族主义情感量表和延长哀伤问卷对372名失独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失独者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社会功能和指导功能均能负向预测其延长哀伤水平;(2)家族主义情感在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指导功能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对家族主义情感水平高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指导功能能负向预测其延长哀伤水平,但对家族主义情感水平低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指导功能对其延长哀伤水平没有预测作用;(3)对罹患延长哀伤障碍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延长哀伤水平的预测作用和家族主义情感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陈逸鲁 《天风》2002,(2):50-51
“教牧辅导”(Pastoral Counseling)在当今牧养学上有着重要影响。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和心理辅导在教牧学上的反映。近20年来在神学教育中得到,海外大多数教牧人员或多或少都受到这方面的训练,中国教会在城市牧养中也应积极吸取这方面知识,并通过此了解当代教会在神学上尤其是人论上的发展和变化。首先教牧辅导在神学上有着几个主要原则: 1、完整的人观教牧辅导认为人由灵、魂、体三者构成,并且强调灵、魂、体  相似文献   

12.
延长哀伤障碍是一种由亲近的人去世引发的病理性哀伤反应, 即死亡发生6个月后, 个体对死者的想念影响到了生活各方面, 且社会功能受损, 其最近20年才开始受到临床心理学研究者关注和探讨。本文首先回顾了概念提出及后续发展, 并讨论了其与持续性复杂哀伤相关障碍的区别与联系。随后, 本文综述了其独立的诊断标准、评估工具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与正常哀伤、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区别。接下来, 本文对其病理机制的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进行了讨论。最后, 本文指出未来可考察诊断标准的跨文化适用性、丰富病理机制的理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范庭卫 《心理学报》2009,41(2):182-188
训育是民国时期学校工作职能的一个方面。但在工作中,学生扰乱行为是训育关注的内容,训话、惩罚是训育常用的方法。实际上是心理卫生问题往往被作为道德品行问题来处理。黄翼关于儿童训导的研究,是一项以现代心理辅导改革传统训育的开拓性研究。黄翼不仅在理论上总结了现代心理辅导的基本精神,而且创办了旨在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培育院(1935~1937),在实践上开创了中国儿童心理辅导。黄翼的开拓性研究,为如何学习西方心理学、建立发展中国心理科学,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俞晓歆  耿文秀  姜永  张衍 《心理科学》2012,35(2):494-497
戒毒人员的心理干预与矫治正日益受到重视。积极心理学关注人们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戒毒人员同样拥有的积极力量。本研究对上海市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人员开展了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在正性情感和乐观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团体辅导前,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前后则没有显著变化。可见,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戒毒人员的团体辅导具有积极意义,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戒毒心理矫治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专业化是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心理咨询师也概莫能外.为了促进中国大陆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有必要从专业化的角度,反思中国大陆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发展八年来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际奎师那知觉协会是从印度教毗湿奴派发展出来的新兴宗教,它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均建有神庙(中心),大陆则设有聚会场所数处,并有专职传教人员负责日常宗教活动。近年来,这一教派在中国的发展陷入了教会组织僵化、信徒增长缓慢的困境,面临着自养模式匮乏、宗教竞争力弱及"中国化"转型不畅等方面的考验,这些问题的出现标志它在中国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灾后青少年的丧恸是其生活中较为严重的危机之一,丧恸青少年一般会表现出:"对于死亡亲人的印记"、"自我罪疚感的萌生"、"心理麻木和冷漠"、"对于他人关爱的逆反和厌烦"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探寻"等特征,对此我们尝试采取哀伤辅导的一些策略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8.
灾后青少年的丧恸是其生活中较为严重的危机之一,丧恸青少年一般会表现出:“对于死亡亲人的印记”、“自我罪疚感的萌生”、“心理麻木和冷漠”、“对于他人关爱的逆反和厌烦”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探寻”等特征,对此我们尝试采取哀伤辅导的一些策略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9.
罗杰斯“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松花 《心理科学》1998,21(4):361-364
1前它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迅速发展,当代中国国民置身于一个空前紧张的社会环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由此而导致日益增多的人们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亟需得到心理辅导治疗。但是,“咨商辅导始于西方,在理论基础方面往往以西方文化思想为主要依据,若要将咨商辅导运用于东方社会,那么囫轮吞枣是很危险的”。[1]为了使源于西方的心理辅导理论在本国成功移植,以适应本国人民日趋殷切的求询需求服务,就需要我们对西方的心理辅导理论进行潜心研究、系统理解和掌握,并取其精华尝试运用于实践中。2当事人中心疗法力生的背景2.1罗杰…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向国际”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人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从而为处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电影提供了一种国际化语境,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大陆电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策略。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思考中国大陆电影在当今世界电影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