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职业医闹”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纠纷中患方放弃法律途径而选择雇请“职业医闹”的非法律途径维权的现象日益普遍,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进一步激化了医患矛盾。鉴于此,拟通过从法律层面上深入分析“职业医闹”产生的根本原因,积极寻求根治“职业医闹”的法律对策,以让患方维权回归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2.
"平等武装"原则是具有对抗性法律程序中的核心。在医患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武装"不应仅在医患纠纷出现后的对抗程序阶段。根据对"医闹"演变的分析,认为"平等武装"是患方追求与医方在力量相对平衡的条件下对话与合作的内在需求。故应当接纳患方非理性的愤怒情绪,在医患民事法律关系产生之时为患方提供"平等武装"的机会,以此来实现疏导患方的愤怒,引导患方理性面对医患合作、保证法律适用的公平、提高患方知情同意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3.
“医闹”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据广东省卫生厅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各级医疗机构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患方“暴力索赔”事件共200件,平均每月33件,其中一起事件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万元。其中社会不法、不良分子参与“暴力索赔”,他们有计划有组织地采用极端方式帮助家属向医院“讨钱”,并形成了一个新的职业——“医闹”。“医闹”的产生严重扰乱了医疗执业环境,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程序,加剧了医患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严重的损害了患者、医生、医院三者之间的利益。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医患”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对医疗工作的开展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医患关系一直是网络舆论的热点和焦点,作为医患关系的主客体--医方和患方之间在网络话语权方面则出现了严重失衡.通过透视2009年两起代表性医疗事件"南平医闹事件"和"南京徐宝宝事件"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表达状况,来解读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空问对医患关系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刑法修正案(九)》生效以前,实践中就有将"医闹"定罪的情形,但由于"医闹"情形复杂,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时有发生,易导致公众质疑司法公正,也不利于对医生法益的保护。法益是犯罪的本质,也是犯罪构成新理念的基础,因此有必要从法益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分析"医闹"的定罪。将"医闹"分为侵犯单一法益的医闹、侵犯多重法益的医闹,侵犯单一法益的医闹又分为侵犯个人法益和社会法益;在此基础上,整理现有司法实践审结的案例,找出可能涉及到的罪名,进而通过分析发现定罪要点,以冀有助于司法人员准确、快速定罪。  相似文献   

6.
弥合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紧张因素的认知差异的关键,是加彼此的沟通和理解.沟通中主要责任在医方,作为医护人员应该以患方的利益为中心,用患方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向其适度介绍病情、目前国内外对此疾病的治疗现状、本医院准备采取的治疗的技术路线以及治疗费用、预后状况等详细信息,全面实施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某地级市三甲医院骨科为研究场所,用参与式观察法研究真实情境下骨科门诊及病房的医患交际,通过个案叙事揭示保守治疗中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提出好的医患沟通应具备的要素:医方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并予以充分告知,提出首选治疗方案;患方听取并理解医方的解释,提出疑惑和想法;医患双方互换观点,患方明确医方的医疗原则,医方把握患方的需求和目的;在满足患方合理需求的基础上,双方达成共识,作出最合理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8.
正千百年来,医生都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曾几何时,市场经济的浪潮裹挟了医院宁静的氛围,高科技的绚丽迷乱了医生的双眼,贫富悬殊的差距增加了病人的戾气,不良媒体的推波助澜,搅乱了正常的医患关系。医生们越来越依靠的是冰冷的技术,而忽略了人性的温度,病人则越来越增加了怀疑,拉宽了与医生之间信任的距离。在各个医院里,医患矛盾、医患纠纷、"医闹"都成了各位院长十分头痛的事。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非法治思维和非法治方式在我国医疗纠纷处理中盛行。原因主要有政府未能及时回应医疗纠纷立法的价值取向冲突、医疗纠纷非诉讼处理途径不畅、打击"医闹"软弱乏力、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较晚、未能对医疗卫生提供适当的经费投入、未能合理规划医疗资源和全面推行分级诊疗、患方信闹不信法、医方推诿不守法、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不强。建议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医疗纠纷,政府要全面加强和推进医疗纠纷处理的职责履行,医患双方要依法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司法机关要强化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为什么要进行医患共同决策,如何进行医患共同决策是目前临床医学界关注和争论的话题。相对于传统的"家长式"医疗决策模式来说,医患共同决策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是指在是否进行特殊检查、如何用药、是否手术、采用何种手术方式等医疗决策时,在医务人员充分告知患方各种诊疗方案的具体措施、利弊以及风险等的基础上,患方经过权衡利弊,向医方表达其对疾病及相关风险等的观点,双方结合病人自身情况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11.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发病年龄轻、预后良好的疾病,但由于手术不规范化的存在、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出现,患者不得不面临再次手术的问题;患方对医方所提供的医疗方案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医方可依据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特点,应用"甲状腺癌危险度分层评估系统"、"动态危险度分层评估模式",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制定前次规范手术医疗方案实施路径和前次不规范手术医疗方案实施路径;医方坚持不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以医疗方案路径的临床模式为基础,以医患双方共同接受的医疗方案为目的,达到医患共同决策,这有利于术后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政府、媒体、患方及医方等多方面的因素所构成.通过对上述诸因素的分析认为解决医患矛盾,关键在医疗机构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增强医务人员责任意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这是改善医患关系最为客观公正、简单快捷、成本低下的渠道.  相似文献   

13.
医疗纠纷私了场是医患双方在医疗纠纷协商处理过程中所处不同位置关系而构成的一个社会空间,它由医疗场和情理场构成,具有争夺性和妥协性.一起医疗纠纷的协商解决往往是医方和患方在私了场中进行策略性互动的交往过程.在此过程中,患方秉承小事闹大的行动逻辑;医方则践行大事化小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4.
田浩 《心理科学》2003,26(5):955-956
1 引言  双职家庭 (dual careerfamily)的含义是 ,夫妻双方都追求职业的成功 ,而同时又要努力保持和谐的家庭生活。职业(career)一词 ,可以指任何形式的工作 (job) ,但在双职家庭的概念中 ,职业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它指需要经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才可以从事的职业 ,需要人们有高度的责任感 ,反过来 ,职业的成功也可以给人以高度的成就感。双职家庭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家庭形式 ,在这种家庭中 ,夫妻双方都有自己的职业追求 ,职业与家庭都是双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有了自己的职业追求 ,把职业看成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而男性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要求的赔偿数额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难以使众多的医疗纠纷得到妥善处理,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双方常常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时使患者及家属蒙受极大的身心痛苦,医院和医务人员在经济上、名誉上遭受巨大的损失.口腔医疗纠纷相对其他的医疗纠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就其防范措施作简述.下文中的"医方"是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方"是指患者或患者的家属.  相似文献   

16.
医患关系的法学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患关系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成立 ,并形成法律责任 ,这是首先应当明确的 ,否则其他的法律责任无从谈起。从法律角度讲 ,医生与病人之间必须形成合同或契约关系。但是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这一合同关系不是以双方签约的形式确认 ,而是以某种行为方式组成并确立。一旦确立后 ,双方必须履行社会普遍认可及法律规定的医患各自角色的行为。1 场所场所是医患关系确立的重要关系之一 ,除非家庭医生 ,如果不是在医院或医生开业的诊所 ,发生的医疗事件 ,不存在医患关系。比如 ,医生在旅途中 ,偶遇病人或突发事件 ,出于救死扶伤 ,见义勇为 ,进行抢救。…  相似文献   

17.
多层面地认识医患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医”的社会分工形成起 ,医患关系就出现在人类社会。千百年来 ,医患关系古朴、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患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值得重新认识。医患关系是医 (方 )与患 (方 )自然形成的、自愿结合的社会人际关系。在患者基于自己 (或其亲属 )的选择 ,发出求医行为后 ,在接受医务人员医学诊疗服务时 ,患者与医方 (包括在医院工作的医、护、技、管理、后勤人员 )形成了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在特定时间内 ,特定环境下 ,特定情境中 ,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医学生活的诸种关系中 ,医患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受多学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无过错输血感染的法律责任采取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意味着当医患双方均无过错而又造成输血感染的损害后果时,完全由患者承担损害后果,这种规定无法体现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无过错输血感染法律责任应当规定为公平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既保护医方利益又保护患方利益。  相似文献   

19.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医方的努力,更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自觉担当。以患者道德责任为切入点,随机抽取武汉市十所医院共40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患者在"准确提供医疗资料"和"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方面认知较好,但在"尊重医学技术发展规律"、"尊重、信任医务人员"和"维护其他患者就诊隐私"方面认知较差。立足于当前认知现状,主张媒体要营造客观舆论导向,医方需加强普及医学知识,患方要提高道德法律素养,司法机构应完善医方维权相关法规,以推动医患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医患冲突频发,普遍认为源于医患不信任。这难以解释患方选择大医院、对治疗持高期待等看似信任医方的行为。我国医患信任关系的最大问题是信任结构异化,即畸形的体系信任与脆弱的个体信任形成的信任结构扭曲。医学技术的繁荣强化了患方对医方的体系信任,而医学的技术化倾向遮蔽了医患之间的个体信任,一方面导致患方对诊疗存有过高期待,另一方面又导致患方将不良诊疗效果归咎于医生个体,医患冲突由此而生。应从重建合理期待、推行分级诊疗、提倡点对点医疗、推进自由执业等方面重建医患信任结构,从根源上消除医患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