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当下复杂的境遇下,中国文化如何在当代西方各种强势文化的影响下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构想,如何让日常生活世界按照中国文化自身的逻辑展开,而不是被强行纳入一种以西方文明为主流的话语和价值系统中去。这实际上是在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的相互冲突和相互竞争中,争取中国文化的自主性,积极参与界定世界文化的问题。因此,它的意义在于这是中华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自我确证和抱负,是对自己生活世界的根本性的自我期待,也是实现中国文化自信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艺术家面临西方文化入侵,也承接着传统文化自我审视的开始。寻求中国与西方的平衡是"历史"中美术学校的命题,也是我们"当下"语境中的基本共识,也中西互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本质上体现了文化自觉。宗教中国化既是特殊问题,又是普遍问题。费孝通提出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三个维度,在探索"宗教中国化"时非常有启发性。文化自觉既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既是一种意识更是一个进程。通过集体的自觉与行动,使我国宗教在政治认同、文化整合与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另一个视角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透视,着重阐明其人文主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文中提出原型与变型。理性与非理性、内在与外在。消解与重建等问题并进行了多层分析。强调指出,中国文化承认人的内在潜力及其创造性,主张实现自我超越的心灵境界,这在现代社会是极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它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对于克服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有积极作用。该文还提出“人文主义宗教”的问题,认为中国文化既不是西方式的宗教文化,也不是西方近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而是以人为中心而又追求终极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形态,兼有人本主义与宗教精神。中国文化也有自我封闭和完美主义的局限,只有在开放的心态下,经过自我消解,才能重建。  相似文献   

5.
从古到今,几千年来,中国画和茶文化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这两者有个共同点,都以"和"为中心,推崇"和"的精神境界。"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跟别人相处时应谨记"以和为贵",俗话说,和气才能生财。创作国画时需要平心静气,仔细斟酌,耐心寻味,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品茶亦是如此,需要具备"和"的心境,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静静品味,才能品出茶的真正韵味,实现对自我的寻求。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存在所谓"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现象,其包括唯物主义认知范式、科学主义认知范式、人文主义认知范式、逻辑主义认知范式、自我主义认知范式五种。此五种认知范式的实践,不仅是凸显中国传统哲学内容、性质及其优缺点的过程,也是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情感磨合"的过程,从而成为分析西方哲学如何参与中国哲学现代化过程、中国哲学怎样选择与吸收西方哲学、中国现代哲学应确立怎样的基本形态等问题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7.
正长久以来,我在自己的法国哲学研习中有一大困惑:我的专业领域和学术方向主要是当代法国哲学,对于我来说,本应属于"自我"之传统的中国哲学反而成为"他者"或"异托邦",本应属于自己的文化家园却成为了陌生、隔绝的世界;那么,作为"自我"之研究领域的"法国哲学"如何接纳和吸收作为"他者"的"中国哲学"?换言之,我应当如何在研究"法国哲学"的同时思考"中国  相似文献   

8.
自我主题的贯注是文人画约定俗成的传统,包含"兼济天下"的宏观自我主题和"自娱自悟"个体微观自我主题两方面,关乎画家的品格成熟与否。张大千《西园雅集图》前后两个版本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自我主题是艺术家一生的阅历与省悟,只有把握住文化的主脉,开放地感悟时代潮流,才能孕育创造出具有独创品质,意蕴深厚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传统社会契约论将人的本性界定为自我保存与提高,基于理性权衡所订立的社会契约将有助于每一个体的福祉得到稳定的保障。如此所产生的和平乃是权能与利益平衡之上的和平,缺乏一种真正伦理性的基础。列维纳斯的他者哲学则为我们提供了对于自我/主体性的批判性理解。在他人面容投射向我的"反向-意向性"的触发之下,首要的问题不再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而是"存在如何为自己的正当性辩护"。通过对自我权能之正当性的不懈拷问,列维纳斯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我与他人的共在关系,领悟到对他人的责任同样是自我内部的源初构成性环节,从而重构了主体性:别样于权能主体性的伦理主体性。而政治只有奠定在源初伦理性——自我对他人的无限责任——的基础上,去公正地捍卫诸个体存在的伦理独一性,才能获得自身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生因死而探索价值,因苦短而追求意义。在信息智能时代,人生价值和意义遭到颠覆性的挑战,在日常生活和政、经、文、军中类人机器人抢走了人的饭碗,但也创造更多的新职业、新饭碗。在这种情境下,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就要"认识你自己",人类经历从二足无毛的动物到理性、符号的动物到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的探赜,至今也没有完结。这是一个人类逐渐自我觉醒、自我解放、自我实践的砥砺过程。人生在世,是最珍贵、最具价值的。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人生价值的精华,以为当今的借鉴、吸收和发扬。价值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并围绕人而展开。它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构成,支配人类生活活动的依据和取向,指引人类行为方式、思维方法、情绪表现、思想意识的倾向和趋势。人生价值在历史逻辑的演变中,体现为人生价值是传统性的和合存在、历史性的和合存在、文化性的和合存在、日新性的和合存在、体贴性的和合存在。其和合存在必须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融突和合,才能真正造福人类,为此,需要人生机生,并育并长。生命诚可贵,类人机器人、克隆人,唯有在不违反伦理道德的前提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人运机运,共建美好。在人机命运联通、人机一体化中共建人机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人权机权,共造平等。若类人机器人作为公民,就可与人类共造、共享平等权利;人机价值,共享尊严。人类应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胸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尊重类人机器人的权利,构建互利合作的人机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自主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临床生命伦理学中最具重大意义的突破.从理论层面上来说,临床生命伦理学中的"自主"既然不同于康德的自主,也不必然是"个人原子主义"的体现.从实践层面上来看,由于医疗服务特殊,病人在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及医学知识上与医生存在差别,医生不仅应该在消极的意义上,也应该在积极意义上尊重病人的自主,因此通过有限的干预使病人获得较高程度的自我决定能力是可以得到辩护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记忆是一个共同体有关自我的文化身份、文化认同、文化理想等知识生产与传承的精神生活。因其记忆的信息既非个体生活史亦非普通社会史,而是通过"神话历史化"与"历史神话化"所创造的集体共享假设,具有关于世界的公义与秩序、生命的尊严与幸福等"超越日常之上"的价值维度,故它多以宗教类文化为承载形体。中国文化记忆亦与中国特有的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密切相关。中国民间信仰不仅因其记忆形象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气脉相通而传承着中国文化记忆,而且它的运作机制、所使用的信息载体以及激活、唤醒文化记忆的积极过程,也奠定了其中国文化记忆承载基石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佛教,过去是、将来还会是中国文化的润滑剂,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和而不同"的文化理想,并且给出了理论的说明。为什么佛教是一种文化?佛教的文化价值或文化功能,究竟如何表现?本文旨在立足当代中国,讨论佛教的文化价值。一、"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难题什么是"文化"?实际上存在不同语境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典籍与现代西方文献里,该词有不同的内涵。然而,这两层不同的内涵同时蕴含在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化"概念里。  相似文献   

14.
<正>自水彩画传入中国以来,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着交流与融合,但就中国水彩风景画创作而言,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容易忽视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另一种情况是,过分强调水彩画的"西方性"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与绘画的修养与熏陶。这是两个极端,即"固守传统"与"全盘西化"。然而,作为中国的水彩画创作者,必须认识到这种在深层次上的"中西结合"的必然,才能在水彩画这一领域获得更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我"这个术语指的是在人们不断变化的经验中存续的主体。我们至少将自我视为个体认同的中心,或者是个体的组织功能。假如有"共同体自我"之类的东西,考察文化认同或许是值得期待的。康德认为,存在一个超越我们经验的"先验自我"。我们可以类似地声称,存在一个共同体自我,它超越共同体的历史和文化,凭借提供统一性原则穿越时间、保持其同一性。韩国是一个处于非常动态的文化互化进程中的典型国家。为了在全球化时代获得成功,这样一个国家应该将这个概念应用于其当前的文化境况。  相似文献   

16.
柯亨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拒斥自我所有权原则,乃至自我所有权观念,但马克思主义对剥削的批判却隐含了对自我所有权的认可,马克思构想的共产主义也依然未能告别自我所有权。而事实上,这是柯亨对马克思主义的误判和理论失察。他的误判和失察与其self-ownership概念存在事实与法权的混用、论证上存在循环论证和"先入为主"的理论缺陷有关。柯亨这种拒斥自我所有权的正义并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特别是当下中国。  相似文献   

17.
医生是以"道德人"为基础同时兼具"经济人"属性的特殊职业群体,而既往医改中由于存在政府决策的个人主义、政策对医生激励与约束机制不相称、政策对医生权利与义务规定失衡等问题使医生角色定位产生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医生角色定位问题是医改成功的关键。通过调整政府本位的卫生政策制定观念、卫生政策提出机制、卫生政策制定机制等促使医生"道德人"与"经济人"的角色平衡,以期对我国医疗卫生政策制定中如何对医生角色进行定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喆  宋开之 《学海》2006,(6):135-139
中国文化中的自我设计,是建立在人情主义基础之上的。这不仅因为中国文化具有着浓厚的人情主义味道,还在于人情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并影响着自我设计和认同。这种自我设计也是对个体伦理道德关系及等级秩序的构造和确认,从而使个体成为自我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个体的关系不是法权性的,而是人与人的情感倾向和好恶对应的人情主义关系,从而也构成“己群”的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冲击是中国文化在现代所遭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精神事件。现代中国哲学的诠释方案必须在中国文化的自我反思历程、或者说中国文化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精神层面上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直言之,现代中国哲学诞生于“承认的斗争”,诞生于中国文化的苦恼意识。如果说“五四”的彻底反传统主义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之自我意识的怀疑论阶段,那么,作为中国文化之自我意识的发展,现代新儒家基本上超越了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阶段,但仍不免在苦恼意识中挣扎。中国文化要真正克服苦恼意识,必须直面西方文化的理智挑战。在这个意义上,现代中国哲学作为一种诠释方案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原道》2015,(1)
中国文明的轴心突破不仅体现为对政治的道德批判以及由此产生的伦理普遍主义,同时也体现为对道德的历史与文化有限性的批判,其代表就是庄子。以其"方外"的概念,庄子拓展了中国思想者"出离"的想象空间。他拒绝以宇宙秩序神圣化任何现世秩序,提出以"无为"暴露、干扰乃至化解权力的有为。庄子的政治思想既是轴心突破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轴心突破的自我否定。作为轴心文明自我反省的产物,庄子思想为知识分子确立了一种生活范式,形成了"公民不服从"的一个中国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