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及基本核算单位,经历了从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和大集体所有制,到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再到生产小队的部分所有制,最后到以生产小队(又称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演变历程.总的趋势是一次比一次更朝着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因而更代表群众利益的方向前进.毛泽东在这个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既要承认毛泽东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犯了严重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也要看到毛泽东为纠正实际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作出的艰辛努力和重要贡献.力求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建国后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1930年,随着根据地运动的逐步推进,中共中央对革命形势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为应对党内不同路线的分歧,深入思考红军在城市工作与农村工作的关系问题,以寻乌调查为契机,毛泽东细致考察了寻乌县城的市场。《寻乌调查》深刻呈现出商民农户的困境根植于半殖民半封建的国情,并揭示出红军的出路蕴含于为人民探索出路之中。通过平抑地主、军阀、帝国主义等压迫势力,以农村土改运动带动县城经济,建立工农商广泛的统一战线,红军重新激活了城乡社会,也明确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寻乌调查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一系列的调查工作,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工作之外初步了解城市的经济运行规律,为新中国建国后处理城乡关系奠定了基础,也为进入新时代的当下中国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乡村振兴的战略性规划文件,蕴含着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是在合作化高潮基础上制定的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全面布局,也是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建设和计划体系之中的重要步骤。这种以"组织起来"为核心、农业生产发展为基础的战略布局包括三方面:1.传统农业的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改造;2.属地合作式的农村全面治理;3.农民生活方式的改进。毛泽东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质在于以合作社为载体实现农村的属地全面治理,《纲要》的内容体现了毛泽东全面振兴中国乡村的目标、途径和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讲述毛泽东的政治生涯开始,涵盖了他漫长人生的前半生.在本文所涵盖的时期结束时,毛泽东成为了党的余部的领导人,这时党刚刚从第二次几近灭绝的大围剿中幸存下来,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和中国西北的人民群众,乃至应对来自日本的新威胁.因此,只有作为毛泽东后期生涯的序幕时,"早期毛泽东"看起来才有吸引力——这个时期,他正等待时机登上历史舞台.然而,毛泽东对中国农村革命的成功领导并非由偶然性或者深层的历史进程所决定.从本质上讲,毛泽东政治思想基础是在1937年打下的.虽然1937年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农村阶级斗争,而是抗日战争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巩固,但是农村革命再次成为1945年至1949年与国民党之间的国内战争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从农村合作化高潮转向农业生产高潮的产物。它从酝酿、提出到最后由全国人大通过,其间反复修改、完善,凝聚了毛泽东的巨大心血;也受到了许多质疑和批评,在毛泽东逝世后,受到了搁置。深入研究这一过程,有助于廓清交织于这一过程中丰富的历史信息,吸取中国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对卜凯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邦跃 《学海》2001,(2):119-12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分析了卜凯(J.L.Buck,1890-1962)于20世纪20-30年代在我国领导的两次大规模的农村社会调查的有关资料与成果.认为迄今为止我国理论界对卜凯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认识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其历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掘.试图通过"关于调查材料及其成果的价值问题"、"关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土地利用问题"和"关于农业生产的经营问题"等三个方面的简要分析,作为对卜凯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进行再认识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7.
周勤 《学海》2001,(6):26-28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他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方法途径、队伍建设、组织领导等方面,有着许多重要指示,作过系统而丰富的精辟论述,开拓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境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成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8.
梳理毛泽东关于宗教研究的论述,可以发现他1963年12月30日重要批示中的"批判神学",应该着重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科学对待宗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对融于历史文化中的宗教内容进行批判性继承。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开展宗教研究。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系到为什么要研究宗教、怎样研究宗教这个基本问题。也只有从这个大背景下考察,而不是孤立地解读,才能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批判神学"的内涵和要求。毛泽东"出入佛道"对宗教哲学的批判性继承,及其对农村宗教问题的调查研究,彰显了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掌握和运用,为我们批判神学和研究宗教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军事谋略思想来源有许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尤其是“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这份珍贵的遗产,借鉴和吸收了许多观点应用于战争指导实际.并将之发展成为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一、“知彼知己”的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毛泽东同志非常推崇这一观点,并多次提示各级指挥员“不要看轻这句话”.在论及战争规律问题时,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在《中国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10.
论彭湃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领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逻辑和事实已产生,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飞跃奠定了基础。学界目前对和毛泽东理论和实践体系关系最密切的彭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非常薄弱。彭湃通过海丰农民运动和依托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展的一系列农民革命活动,积累了经验教训,在实践中首创实事求是的农村社会调查方法,并通过进一步实践,产生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多方面的理论自觉。彭湃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