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主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就是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坚持主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同志,总要作一个慎重声明,例如说:“这种独立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历史唯物主义论丛》第1辑,第202页);“社会意识的独立性”“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4期第10页)。  相似文献   

2.
近读杂文,时见有人将管仲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名言冠以机械决定论而加以批驳.本人实感不妥.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3.
意识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以及怎样理解相对独立性,是有分歧意见的。唐中砥在《意识独立性探讨》的来稿中提出: 意识的独立性可以划分为广义的相对独立性和狭义的相对独立性。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从意识产生的角度来讲的,指的是精神现象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而人的意识一旦形成,又有其自身的一定的理论体系、继承关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许多哲学原理教材中,每当讲到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学说时,往往只是停留在一般地重复和论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及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结论上,而没有深入到社会意识现象内部揭示其本身固有的结构和层次;与此相联系,对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方式和途经实现的,也缺乏进一步的探究和说明。这表明对于社会意识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一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在创立唯物史观时,由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用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解释社会历史现象,因而着重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而对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5.
关于美德伦理学是否具有理论上的独立性,是否可以归于以往规范伦理学(如功利主义美德论、义务论的美德论),哲学界一直存有争论。美德伦理学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即各种具体的美德概念。美德伦理学对基本概念以及概念还原主义的应用不是严格欧几里得式的机械应用,而是一种类似关联结构式的概念推理应用。以美德概念为基本概念的美德伦理学具有理论独立性,具有与以往规范伦理学理论抗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于在连续测验程序下得到的记忆实验结果,如运用列联分析方法加以处理,就可以观察不同记忆形式间的随机关系.Tulving等人由此提出再认失败现象中的提取独立性以及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间的随机独立性问题.但他们的实验程序和分析方法还有些问题,引起了争论.本文对以上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意识的社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体系和社会心理,是历史唯物主义领域中关于社会意识的两个范畴,前者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形式,后者是社会意识的初级形式,这种初级形式是思想体系形成的基本前提。该文区分了社会心理学说与一般社会心理学的界限,并着重从社会心理学说发展的简要历史中,发掘了这门学科对于研究唯物史观和社会意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但是,没有社会意识的参与、指导和调控,也就没有社会实践活动,而且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正确指导作用,和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加强社会意识的研究。由孟宪鹏副教授主编、海洋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社会意识百态观》,是迄今为止国内研究社会意识最为系统的一部专著。这部由导论和九章组成的著作,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自从俄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提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构成的观点以来,在很长的时期里,学术界没有重视社会意识的结构问题,只是满足于指出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70年代未以来,我国学术界普遍注意到并且接受了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意识两层次结构的观点,并复述着他的主张:社会心理是直接反映社会存在的,思想体系是在社会心理基础上产生的。近年来,有人提出,社会意识是三层结构:除同意普列汉诺夫的高低层划分之外,认为还有一个中间层即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转  相似文献   

10.
试论医学的社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的社会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研究医学的社会意识的内涵和作用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同时,强化卫生决策者,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医学社会意识,对于医学的正确发展和卫生事业的进步也同样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镜。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宗教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也是如此。本文拟对上古时代中国、希腊、印度的三大宗教意识进行比较研究,从决定它们的社会存在说明其特点,并从而透视三个奴隶制社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一个层次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思潮是区别于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社会意识现象,可以把它构想为社会意识系统的一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认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艺术风格和社会意识而言,后现代主义在哲学上主要表现为一种思想观念和认知立场的转变。按照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主张,后现代状况的特征就在于深刻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危机。而体现在哲学上,认识论观念的变革就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因为“后现代”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  相似文献   

14.
《国内哲学动态》1982年第6期发表了李明华同志“谈谈社会结构理论”。读后有启示。但对其中“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之源,它决定社会意识的现状和发展。在社会意识内部,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之源,它决定思想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这段立论,笔者不敢苟同,特向李同志与学术界求正。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及某些论著,对社会意识中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说清楚,或说得不正确.本文就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关于社会意识和意识的关系关于社会意识,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都作了这样的规定:“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规定从原则上说并没有错.但细究起来,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说清楚.第一,“意识”前面和“社会”两字是什么意思?是说意识具有社会属性因而叫社会意识,还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是社会存在因而叫社会意识?第二,是否意识就是社会意识?“意识”前面加不加“社会”两字在内涵上有没有区别?按照传统的理论,存在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存在,一种是社会存在,而思维和存在  相似文献   

16.
大脑中的句法加工模式是神经认知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句法加工是否存在独立性一直是研究者争论较多的问题。有形态标记的英语等印欧语语言的句法可以通过形态变化表现, 而汉语不具备与印欧语有明确对应关系的形态变化, 因此汉语的句法变化几乎不能通过外在形态标记。通过3T场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以汉语语义等值使动句为研究材料, 对不依赖形态变化来标记句法变化的汉语句法加工的独立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大脑左侧额叶对于汉语句法加工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大脑左侧额叶中回的BA44区和额叶下回的BA47区都对汉语句法加工较为敏感, 这表明即使不通过形态改变来标记句法变化, 汉语句子加工中的句法加工仍然可以被分离, 句法独立性的加工主要由大脑左侧额叶中回及大脑左侧额叶下回等脑区承担, 大脑左侧颞叶并未参与汉语句法的独立性加工。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中生认知方式的测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寿欣  宋广文 《心理学报》1994,27(4):378-384
对254名高中生,57名大学生和68名初中生(已去掉不合格者)进行了“镶嵌图形测验”,探讨了当前我国高中生认知方式场依存性-独立性发展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中阶段,学生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独立性的发展有其相对稳定性。(2)高中男女生的认知方式发展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3)文理分班对高中生认知方式的发展并无明显影响。(4)高中生的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其语文、数学学习成绩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论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意识两种形式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两种基本形式,提出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的学说。怎样看待普列汉诺夫的这个学说呢?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进一步阐明呢,还是对唯物史观的背离呢?是他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呢,还是失误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对他的有关论述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国家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有些同志认为,国家的建立是依据一定的社会意识,即一定阶级的政治观点建立起来的,因此,国家这种力量(政治暴力)是以社会意识为转移的;国家和社会意识、政治观点的关系不属于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国家是主观的,甚至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的附属物,等等。我们认为这些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自从哥德尔和科恩证明了康托连续统假设相对于集合论公理系统ZFC的独立性之后,围绕着连续统问题,形式主义者和柏拉图主义者展开了持久争论。我们在本文中试图论证,武丁有关连续统假设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有力地支持了柏拉图主义的立场。另一方面,我们把这些新进展看作是在哥德尔纲领下进行的工作,因此,作为一种哲学立场,柏拉图主义也推动着对集合宇宙的日益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