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洋明 《美与时代》2014,(12):102-102
根雕是当代艺苑中惹人喜爱的一种造型艺术,它蕴藏着人类美好的艺术情怀。根雕之美首先在自然之美,因为它处处都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这是一种自然天成的美,它积日月之精气,夺天地之造化。但话又说回来,自然的根材成不了艺术品,只有通过根雕艺术家的形象思维,才有表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如果美(美感)取狭义--视觉美,只有动物与人类的视觉快感以及人类的高级思维觉快感对视觉的联觉作用才是美感;如果美(美感)取广义--包括味觉美、性觉美、环境美、心灵美等等,那么动物与人类的低级快感和人类高级思维觉快感及其对低级快感的联觉作用,就都是美感.  相似文献   

3.
服装中的皮革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美与时代》2004,(1):64-65
作为人类的第一件衣服,皮革一直是人类服装发展史中的宠儿.皮革的美主要表现为原始美、自然美、野性美、色泽美、肌理美和文化美.在人类服饰文化中,皮革永远闪耀着自身独特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美是客观存在的.审美是人类特有的精神需求.审美活动具有共性和个性.根据审美的需要,人类具有对美的创造,即艺术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现实的人是集知、情、意于一体的人,人类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活动是求真、求善、求美的活动。真、善、美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内在地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对真善美三者关系的深刻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善、美以及真、善、美的统一对于人类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求美综合症     
人们的爱美热情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他们为美而求,为美而忧,为美而累,甚至许多人因为忽视了精神防卫而出现种种心理缺陷,诸如不美的忧虑美、求美的想更美、靓丽的怀疑美,以致酿成各种各样的“求美综合症”。  相似文献   

7.
美与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荣光 《美与时代》2004,(10):89-90
体育美是人类自身美和运动创造的美的结合,是人的形体美、动作美和精神美的弘扬。培养与激发体育审美心理,是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贺鲁萍 《美与时代》2005,(10):95-96
幼儿教师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工作任务的特殊,工作对象的特殊,所以,要求她们必须具备四项美德:仪表美、灵魂美、行为美和能力美.  相似文献   

9.
体育审美心理的培养与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美是人类自身美和运动创造的美的结合,是人的形体美、动作美和精神美的弘扬。培养与激发体育审美心理,是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作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图书馆通过营造环境美、发掘知识美、强化服务美和塑造馆员形象美等,开展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是现实的需要,更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嘉 《美与时代》2014,(1):31-31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服装,服装的装饰胜也成为人类追求美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心理需求。服装的实用性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服装的装饰性是人类追求美的心理表现。不同类型的服装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随着文明的进步,褶皱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褶皱设计从各个角度对服装进行服装视觉的改造,增加了设计的艺术感,代表了服装设计的时尚品位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费孝通先生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用这个"美"字来表达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最为贴切。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魅力绵延数千年,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相似文献   

13.
关于美与善关系的讨论,历经两千多年的文化旅程.从人类社会最初的美善不分,到美善的对立,再到"美是形式,善是内容",最后美获得独立价值,人们认识到美与善在最高境界上,是可以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既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因此,人类的性行为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要求.这些要求表现为人类性行为的"伦理真"、"伦理善"和"伦理美".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不同时空的人类,由于其地形地貌、气温气候、生存环境等,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形成了不同的阶级、民族,这就造成了人类审美的差异性。以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为命题作为理论切入点,具体分析芦原义信从东西方的街道、建筑等比较对"美"的阐释,及对当代美学研究中存在的理论弊端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撒种与收割     
镜天 《天风》2004,(6):12-13
经文:箴11:18,22:8 在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生活景象中,有着太多太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图画。而撒种与收割的景象当然不能不算是这诸多图画中的佳作了。无论是落后的乡村里,村民拿着簸箕原始手撒式的播种,还是高科技农庄里开着飞机现代式的播种,二者皆是佳美的图画,美就美在撒种给予人以无限的期盼。不论是手里拿镰刀,脖子挂汗巾,弯背拱腰汗流浃背地收割,或是手握方向盘,舒坐驾仓中,怡然自得地收割,依然是美不胜收,因为收割不但给人以供给的保证,更是给人以巨大的成就感,这就是撒种与收割之所以为美的最大缘由。我想,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耶稣如此乐意用这幅图画来阐明天国真道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17.
创造,是一种崇高的智慧美,人的创造智慧孕育着辉煌的生命之美。 生命之美在于创造,创造是人的最高生命本质。人类创造智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意识的本质属性,创造力乃是人的最高本质力量。 人类社会在创造中发展。惟有创造,才有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惟有创造,才有日臻完善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惟有火炬接力般生生不息的发明创造,人类才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走向钟鸣鼎食电灯电话,又从飞机轮船火箭卫星奔向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络。劳动创造了人,而人的智慧则创造了光芒四射的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18.
瑞士天主教神学思想家巴尔塔萨以其独特的神学美学观念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从神学的立场出发对美进行了重新定义,肯定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美不是独立于真、善之外的,而是与这两者密不可分的,因为上帝正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设计之美     
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设计之美来源于形式美,来源于内涵美,来源于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正>从有历史记载开始,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死亡的思考和研究。在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叙事诗《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当吉尔伽美什冒犯了天神而导致朋友恩奇都骤然逝世,他一下子认识到了生死的不可逆,进而开始了对永生的漫长探索。而这世上当然没有永生,死亡是所有生命体最终的归宿。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最高智慧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