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第二国际时代以来,关于马克思思想的研究在主导逻辑上经历了两次重要转换:一是上个世纪20年代以卢卡奇等为标志的从传统的经济决定论构架转向以主体-客体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构架,这一研究直接影响到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内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得到回应;二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关于人与结构的逻辑论争中,以主体-客体为核心的历史辩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一直是中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讨论的焦点性问题之一。此问题的讨论,首先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批判和反省。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到“主体性原则”的讨论,再到国内  相似文献   

3.
许洪淦 《美与时代》2014,(4):116-116
一、西方美学史研究状况综述 我国对西方美学史的介绍和研究,是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大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对西方美学史的介绍和研究,自20世纪初到30年代形成了一股较大的热潮,但此后多有沉寂;至6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的问世,标志着对西方美学史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始;到了80年代以后,以蒋孔阳、朱立元先生主编的《西方美学通史》为代表,我国西方美学史研究则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继出现了10余部有关西方美学思想史著作。综观20世纪我国西方美学史的研究,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马尔库塞的代表性著作逐渐被译为中文,他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经历了由冷到热、由浅及深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国学者围绕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等问题,从批判马尔库塞思想的阶级立场逐渐转向对马尔库塞重要著作和代表性观点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推动了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年大学生阅读马尔库塞著作的热潮;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者成为阅读、研究马尔库塞著作的主要群体,国内马尔库塞研究经历了研究立场和研究主题的转型,逐渐突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域,拓展了研究领域,并且开始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更新了研究视角。今后推动国内马尔库塞研究,有必要重视马尔库塞新近发现的文本,凸显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提升马尔库塞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自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逻辑产生以来,逻辑学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可说是方兴未艾。与之相伴的是逻辑哲学研究也在 20世纪的西方学术界开展得如火如荼。受国际学术界的影响,我国学术界自 20世纪 30年代始,在金岳霖、牟宗三、沈有鼎等先生的努力下,逻辑哲学研究逐步得到展开,特别是20世纪 80年代后,在一大批逻辑学者的努力下,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逐渐形成繁荣之势。王路、李小五、张清宇、张家龙和邹崇理等合力完成的《逻辑哲学九章》(张清宇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 (以下简称《九章》)则将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  相似文献   

6.
“西方古代哲学”即ancient philosophy或者classic philosophy的汉译,特指古希腊、希腊化时代、罗马帝国乃至基督教早期的哲学,国内长期以来习惯将这一时期的哲学称作“古希腊罗马哲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西方古代哲学领域在理论研究、文献翻译与整理,乃至人才培养方面,都逐渐迈向专业化、...  相似文献   

7.
20 年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初,列宁主义在我国指导革命取得了胜利,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人民主要是通过列宁主义而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这样,在本世纪20年代出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便来得很晚了。大致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逐渐有比较全面的介绍。徐崇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出版于1982年,可以看作我国学术界评述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开端。一、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初步进行介绍和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之所以引起重视,并且比较全面地介绍到国内来,显…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这种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成后,在20世纪20、30年代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时期得到充分展开,并在随后的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外,法国著名学者阿尔都塞在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围绕着意识形态的不同内涵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与对话,出现了拉克劳、墨菲…  相似文献   

9.
文兵 《哲学动态》2004,(8):13-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自言自语、自话自说.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虽然新论叠出,论争不断,但争论双方往往在一些基本的概念上没有达到统一,以致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思想交锋,其结果就是在自话自说.  相似文献   

10.
国内的西方元伦理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末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此后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至今已有较大的发展。对其20年来发展的进程、成就、得失和前景的回顾、总结与前瞻,对  相似文献   

11.
编者手记     
南斯拉夫实践派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学术团体,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分化和演进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起陆续编译了实践派的部分代表著作,但到80年代末研究相对沉寂下来  相似文献   

12.
回到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基地上探寻哲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大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对苏联模式的解构、20世纪90年代的形态多样化建构和21世纪初新范式的深层重构的演进历程.因此,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加以回顾和反思,审视其在哲学观建设、基本原理拓展、辩证法再解读、唯物史观的深化以及现实问题的哲学探索等研究中的得失,对今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变化情况,并指出马克思思想研究的重要转向,即转向对马克思早期哲学著作的研究。同时,作者图克尔指出了两种主要的研究倾向,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道德主义进行分析,二是把马克思当作宗教体系进行分析。作者则选择了另一种研究方法,把马克思思想体系纳入到西方传统的宗教和神话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内青少年自尊研究常用量表适用及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楠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200-201
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自尊、自爱,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自尊研究不像西方心理学家们那样系统,内容也没有西方丰富,大量的研究量表也是借鉴和引用国外的研究成果。但在西方早期自尊理论及近年研究趋向的引导下,自尊研究受到我国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重视,到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们进行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研究,加快推动了国内自尊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神秘主义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秘主义是一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为背景,以宗教学的发展为线索,概述一百多年来西方神秘主义研究状况。纵观近现代历史,神秘主义研究与神秘主义热和非理性思潮的兴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有特征的阶段,一是19世纪中下叶,在欧洲,由于印度文化和异邦文化的发现,刺激起西方的寻根热,出现了一股非理性神秘思潮;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新浪漫主义,西方思想文化界兴起了一股反资产阶级文明、反理性、反科学的思潮;三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社会矛盾加剧,在反异化、反文化思潮中,东方宗教十分流行;四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社会、经济、生态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反现代化、反科学、回归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热潮。  相似文献   

16.
原来德法大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式微,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研究重心已经转向英美。对于伊格尔顿和詹姆逊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遗产是文化批判理论。他们最初都使文学批评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从文学批评走向文化批判,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政治学。正是这些可比性,促成了一场以伊格尔顿和詹姆逊为代表的英美文化理论的当代对话。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位有特殊重要地位的人物。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以船山的生平和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船山学逐渐兴起并成为一大“显学”。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台海外,船山学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陆主要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这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嵇文甫,之后有侯外庐、张岱年、萧箑父等众多学者,推出了大量船山学研究成果。港台海外主要是现代新儒家学派,也可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以熊十力为代表,1949年后主要是熊十力移居港台的弟子及其后学,也普遍关注船山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8.
胡大平 《学海》2012,(5):163-170
福柯的空间思想不仅构成今天社会理论的核心财产之一,而且对20世纪80年代社会理论的激进化起了关键性贡献.这是因为,他的整个理论风格以及对权力空间化策略的微观分析,为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陷入困境的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突围范例和方向参照.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大陆得以持续传播,并于20世纪末一度形成了中国的"本雅明热"。中国经济及文化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嬗变,是本雅明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得以持续传播的社会条件,中国文艺理论现代化发展的"内需",则是本雅明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得以持续传播的根本动力。本雅明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界,普遍地把它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  相似文献   

20.
刘黎红 《哲学动态》2001,(11):21-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与现代化所伴生的意义危机和文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新一轮更加广泛、深层次的冲击,文化保守主义问题在中国凸现了出来.当国内学者发现了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和它仍将持续存在的必然性以后,文化保守主义很快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就近代文化保守主义[1]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学者们对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现将国内10余年来的主要研究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