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信 《天风》2017,(9):4-5
纵观基督教传播历史,就是基督教不断民族化、在地化的过程。唯如此,基督教才能在特定的地区和民族中获得“生根建造”的空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这种思考绝非象牙塔中而必然是处境中的思考。而构成这处境的重要维度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因此,中国神学的生长必须以中国文化为其母体。对此,三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的神学体系要面向未来,弘扬中华民族和基督教文化的优良传统,面向未来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趋势,面向未来世界基督教文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谈论到神学与基督教传统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讨论.如果说任何一个神学都是处境性的话,那么,神学的处境性是离不开基督教传统的.在传统的神学中,神学的资源有两个:圣经和传统.处境神学的思考在这两个资源之外加上了“经验”作为神学的第三个资源.如此看来,处境神学是在圣经和传统的基础上,在独特的处境中进行神学的反思.因此,作为一个处境神学,中国神学的构建必须严肃地对待源远流长的基督教传统.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督教若谋求进步与发展就必须与现实相结合,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以实际行动向本色化、处境化迈步。这种迈步是进步而不是让步,是与整个人类历史前进步伐的结合而不是分离。中国基督教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时代相吻合、相适应的时代真理,不断地将基督教及其思想处境化,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体认、参与、调试与重构,才能做到中国教会健康稳步的发展。加强神学思想建设就是相适应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就是要将基督教建设成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基督教,一个时代社会认为“美的”基督教。  相似文献   

5.
高明 《中国宗教》2023,(1):44-45
<正>基督教中国化的根本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只有实现神学思想的“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近年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不断加强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确立了“以圣经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两千年教会历史为借鉴、以齐鲁文化为表达、以回应新时代教会与社会需要为目的”的齐鲁神学体系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8,(6):57-57
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基督教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自立运动"到"本色化探索",再到"三自爱国运动",尽管以往这些努力往往被称作"本色化""处境化",但其根本目的无不为了基督教的中国化。1998年,在丁光训主教的推动下,基督教全国两会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目的是从神学思想上建立中国教会的自我。这些事实说明,基督教进行中国化的努力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7.
余音 《天风》2018,(11):F0002-F0002
2018年9月19日至21日,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出席“赵紫宸与基督教中国化——纪念赵紫宸诞辰130周年暨浙江省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思想建设第十八次研讨会”的系列活动。高峰牧师在会上盛赞赵紫宸先生学贯中西,并在文学、书法、诗歌等艺术领域有很高的造诣,且他尤其擅长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形式表达基督教神学,堪称基督教中国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陈跃鑫 《天风》2013,(12):35-37
历经两千多年的基督教神学,集几个时代、许多国家地区的神学思想精华于一体,交融辉映,从而产生了今日基督教神学之丰富性。当然,基督教传到了中国,作为一种强势的基督教文化,与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浑厚中国文化相遇时,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预见的是基督教神学与中国文化的接触、碰撞,  相似文献   

9.
吴圣理 《天风》2018,(5):36-37
本文拟从保罗的神学思想来谈谈基督教中国化的圣经和神学依据。保罗把耶稣基督的福音传入外邦世界,使之成为一个普世意义的基督教,这对我们中国的基督徒倡导基督教中国化,有什么启发呢?所谓基督教中国化,就是指基督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要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也就是说,中国的基督教必须与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相适应,必须做到在政治上认同、在社会上适应、在文化上融合。  相似文献   

10.
陈永涛 《天风》2018,(2):33-33
为了避免文化疏离现象和基督教的迷信化或民间信仰化,作为中国基督徒,在中国神学的思考和构建中,我们需要跋涉于两个不同的传统之中。一个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另一个是基督教的传统。这两个传统同时供给我们信仰和神学的养料。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神学自古以来便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神学若要忠于使命,必须在任何处境中期待和聆听上帝的声音。基督教的真实存在是穿越历史而非超越历史,基督教思想的真正构成是结合文化而非脱离文化。可以说处境性和处境化是神学本身的内在要求,处境化也是中国神学研究的一个必然的要求和途径。中国的神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以《圣经》的教导为基础,从教会的传统和中国民族文化丰富的宝藏及现实处境中进行思考,从而建立真正意义的中国神学。  相似文献   

12.
近年中央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既是党和政府对我国宗教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宗教自身发展的要求。基督教要坚持好中国化方向,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实现中国化的目标,应当将神学思想的中国化放在首要位置,把中国化的注意力和资源聚焦到神学思想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杭州市基督教两会自觉扎根中华文化沃土,以“三融”推进文化润教,努力形成中国化的基督教信仰表达方式,在神学思想、释经讲道、崇拜礼仪、信仰生活等方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之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引导全市基督教界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杭州实践。  相似文献   

14.
房赢 《天风》2008,(23):20-23
为纪念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2008年中国基督教两会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2008年11月12日至13日,中国基督教两会举行了"讲台信息与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从"神学思想建设与成果转化.神学思想建设与和谐社会、神学思想建设与社会关怀.神学思想建设与传统文化"四方面进行了讨论,以下摘编一些研讨过程中的论点。  相似文献   

15.
利百加 《中国宗教》2022,(12):62-63
一、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自觉1.“中国化”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基督宗教每到一处都有“在地化”的过程,这既符合基督教教义,也秉承了教会传统经验。“在地化”要积极适应区域文化,才能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让基督教在中国社会成为一种良性、和谐的存在,并力求将至今还存在于基督教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身份之间的隔阂清零,这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对基督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晓田 《天风》2004,(2):F003-F003
自1998年,中国基督教推进神学思想建设以来,金陵协和神学院更为注重在神学教育中将教学重点引向学生知识形成和建构。实际上,早在1984年,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当代中国基督教的著名领袖和神学家丁光训主教,就在其一篇《关于中国的神学教育》文章中,尖锐地指出:“我们的神学探索必须忠于圣经,忠于历史教会的教导,并同祖国面貌相称,对理应衰之但至今存留于社会阴暗的东西,则  相似文献   

17.
段琦 《天风》2018,(11):56-56
改革开放对中国基督教会神学思想建设有利。中国基督教会将1998年济南会议作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会发展的第三阶段——神学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提出了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处境化神学。尽管对此划分教会内有不同的看法,但能够提出这点还是表明中国教会已发展到了一定层次。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03,(5):4-5
解放初,吴耀宗先生发起三自革新运动,后称之为三自爱国运动,至今已有50年。它始终坚持基督教在中国应是中国人自己的基督教,即自己的宗教。回顾这50年,三自爱国运动主要强调在政治上和教会组织上的独立,很少有人提出要在神学思想上独立自主。直到四、五年前,中国基督教感到在神学思想上也非独立不可,于是提出了神学思想建设。 神学思想建设是思想过程,不可能发展得很快。但在这五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霍克海默的传记和著作初步梳理霍克海默思想中的神学因素。突显霍氏犹太教信仰背景对批判理论的影响,特别是独一神信仰和犹太先知传统。同时指出霍氏的理论建构对于犹太一基督教神学传统的创造性吸收和批判,尤其是受否定神学传统和新正统神学影响下提出的“对全然他者的渴望”这一宗教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新时代要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必须提升和构建新时代神学教育理念,探索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神学思想体系。如何积极构建新时代神学教育理念,以达到增进"五个认同"为目标的中国神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是当下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