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嗅觉是人类进化而来解决生存与繁衍问题的“适应器”。大量研究证实嗅觉影响个体的人际知觉与道德判断,影响其亲社会行为、风险行为与消费行为的决策,但尚无文献系统探讨这些影响背后的作用机制。在综述各类研究的基础上,从种系发展、身体、情绪、认知与人际等维度出发,整理与总结了进化假说、生理学假说、情绪诱导假说、具身认知假说和社会建构假说等5种假说,在多个层面对嗅觉影响社会判断与决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释。当前研究存在着个体对气味的感知存在差异,不同研究对气味的剂量、暴露时间等操纵方式不同,未充分考虑嗅觉的跨通道信息整合等问题,未来应加强嗅觉在跨通道、本土化和跨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比如消费心理等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的受累脑区(包括眶额区皮层、前后扣带回皮层、杏仁核、海马、丘脑和嗅球等)与参与嗅觉信息处理的脑区多有重叠,嗅球切除动物模型亦强烈提示嗅觉功能缺陷与抑郁样行为之间的关系。嗅觉是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窗口,同时嗅觉功能检测为具有相对客观性的非侵入性检查,因而可期被用于抑郁症的早期发现与症状及疗效的评价。然而,目前有关抑郁症嗅觉功能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结果常不一致。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抑郁症患者嗅觉功能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性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观点、假设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在视、听觉与味、嗅觉这些不同感觉的记忆活动中海马的作用。发现电刺激海马显著地阻抑了兔以声音为条件信号的条件性防御反应的建立,但对以气味为条件信号的条件性防御反应的建立则无明显的影响;电损毁海马对大鼠建立以灯光为条件信号的条件性防御反应有明显的障碍作用,可是对建立以甜味为条件信号的条件性味觉厌恶反应却无明显的影响;还有,电损毁海马对大鼠上述的两种条件反应的保持均无明显的影响。这表明海马在不同感觉的记忆活动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对味、嗅觉的记忆海马的参与是不重要的,而在视、听觉记忆形成的早期阶段,海马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并从系统发生及个体发育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存在上述差异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4.
张晓露  陈旭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747-1756
反应性依恋障碍是一种儿童社会心理障碍, 不仅存在于福利院儿童中, 还存在于一般家庭儿童中, 其病因可能与个体早期的依恋关系、基因遗传和认知加工能力有关。反应性依恋障碍的诊断依据主要有DSM-Ⅳ、DSM-5和RDC-PA, 标准评估包是其目前主要的评估工具, 但目前对反应性依恋障碍的干预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的研究可尝试在反应性依恋障碍的本土化研究, 诊断评估、脑神经机制及综合化治疗干预方面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5.
伦理关怀以“人是目的”作为核心理念,把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认识和实践的标准。随着社会进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运动功能障碍发病率日益攀升,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伦理关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伦理关怀应秉持平等、尊重、公正、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发扬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精神,除了提供物质方面的关怀以外,还要对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心理、精神及自我发展进行关怀,建立救助、互助、激励和发展的伦理关怀生态,帮助运动功能障碍人群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范方  耿富磊  张岚  朱清 《心理学报》2011,43(12):1398-1407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灾难后常见的心理病理问题, 灾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采用追踪设计, 历时2年对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地区1573名青少年进行3次测查, 考察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不同类型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与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存在不同的作用关系; 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对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损害; 震后负性生活事件、主观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存在联动效应, 即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关系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了北京市、石家庄市、佳木斯市三所中学7至11年级共998名学生,根据述情障碍的筛查标准,最终获得218份有效数据。结论如下:(1)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焦虑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调节作用;(3)"述情障碍→社交焦虑→中学生人际关系"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与高社会支持个体相比,述情障碍对低社会支持个体的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关系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了北京市、石家庄市、佳木斯市三所中学7至11年级共998名学生,根据述情障碍的筛查标准,最终获得218份有效数据。结论如下:(1)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焦虑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调节作用;(3)"述情障碍→社交焦虑→中学生人际关系"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与高社会支持个体相比,述情障碍对低社会支持个体的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毅平  谭千保  方柳 《心理科学》2005,28(2):308-310,280
以中国寓言图画故事为刺激材料,采用个别测验的方式,考察了特殊学校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及初中一、三年级共122名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及其发展,结果发现:(1)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3)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明显地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SIP是儿童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儿童提供一个如何处理及解读社会情境中发生的社会线索的模型,并且根据这些线索作出行为和情绪上的决定。作为一个社会认知能力,SIP被认为是学习障碍儿童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潜在的认知加工过程和情绪处理过程对SIP六阶段步骤起重要作用。过去的研究注重儿童认知能力对SIP能力的作用。在此研究中,我们新增了儿童的情感纽带如(安全依恋)以及强调儿童管理情绪的能力对儿童SIP能力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情绪管理、依恋质量及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希望提供关于安全依恋和情绪管理在学习障碍儿童中社会信息加工的作用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影响器官捐献的社会观念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据专家统计,我国目前有150万尿毒症患者,每年却仅能做5000例左右肾脏移植手术;我国有400万自血病患者在等待骨髓移植,而全国骨髓库的资料才3万份。阻碍器官捐献的原因相当复杂,有社会捐献渠道通畅、社会公益性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缺乏等“硬”问题,更有社会观念和意识障碍等“软”问题的制约。有人调查发现,91.5%的医务人员认为影响器官捐献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观念障碍。  相似文献   

12.
嗅知觉及其与情绪系统的交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的各种感觉通道中, 嗅觉尤其和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在种系发生进程中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在解剖结构上也高度重叠。气味天然带有情绪效价, 不管是在意识上还是意识下层面, 非社会性和社会性嗅觉信息都能对情绪产生影响, 反之情绪也能对嗅知觉产生作用。已有的神经影像研究显示嗅觉和情绪系统加工均涉及杏仁核、海马、脑岛以及眶额皮层等区域。与此同时, 非社会性和社会性嗅觉信息的编码和它们对情绪系统的作用方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试验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51例,在社区分层抽样51人作为对照组,用防御方式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进行测量.试验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熟型防御方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述情障碍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绪表达障碍、不成熟心理防御方式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躯体形式障碍发病机制中的社会心理原因.在预防与治疗中需加强心理干预,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性心理障碍泛指在两性性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偏离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的一组心理障碍。ICD~10将性心理障碍分为三类:即性身分障碍,性偏好障碍以及性对象选择障碍。关于性心理学障碍的成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性心理障碍的治疗则有心理治疗(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以及心理疏导治疗法)、性治疗以及经验疗法。  相似文献   

15.
据专家统计,我国目前有150万尿毒症患者,每年却仅能做5 000例左右肾脏移植手术;我国有400万白血病患者在等待骨髓移植,而全国骨髓库的资料才3万份[1].阻碍器官捐献的原因相当复杂,有社会捐献渠道通畅、社会公益性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缺乏等"硬"问题,更有社会观念和意识障碍等"软"问题的制约.有人调查发现,91.5%的医务人员认为影响器官捐献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观念障碍[2].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90名学习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学习障碍儿童情绪理解与同伴接受性和社会行为的关系,比较情绪理解不同成分对同伴接受性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情绪理解不同成分对学习障碍儿童同伴接受性和社会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基本情绪识别和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是学习障碍儿童同伴接受性的最佳预测变量;2)自我意识情绪识别和表情识别是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最佳预测变量;3)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情绪内部原因理解、情绪隐藏理解、情绪改变理解和情绪外部原因理解是学习障碍儿童社会能力的最佳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7.
述情障碍是影响个人情绪体验和表达方式的一种认知情感障碍,常导致患者不恰当的疾病行为并影响心理、躯体治疗效果。不孕不育是一个涉及个人隐私、家庭及社会问题的疾病,研究显示不孕不育患者存在较高程度的述情障碍,主要表现在缺乏描述情感的能力,易于用躯体障碍的形式来表现其焦虑、抑郁等情绪。从研究结论可知,在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准确把握其病情及内心感受,并辅以恰当心理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儿童青少年品行障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品行障碍的界定 ,已经形成共识是 :(1)品行障碍的发病对象是 18岁以下的青少年 ;(2 )品行障碍是一种问题行为 ;(3)这种问题行为是与社会规范和社会基本准则相背离的 ,是个体社会化不良的结果 ,个体社会化的程度和水平是品行障碍的主要诊断标准。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 ,涉及的往往是个体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 ,这就为品行障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视角 ,研究者们正是基于对以上两组相互关系的认识对品行障碍加以分类 ,一是三分法 ,将品行障碍分为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抗性行为 ;一是二分法 ,将品行障碍分为反社会性行为和攻…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伴随着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本文以“社会反馈”这一重要社会性信息为切入点,综述了抑郁症患者及抑郁倾向人群对社会反馈的体验、期待及情绪调节障碍的研究现状,发现抑郁个体对社会奖赏存在快感缺失,对社会排斥、社会拒绝等负性反馈表现出过敏化,对社会奖赏的期待降低,且可能存在情绪调节困难。目前此领域存在社会与非社会反馈神经机制的异同不清楚、异常脑区与社会反馈加工障碍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以及无法排除抑郁症患者和抑郁倾向人群存在不同社会反馈加工模式的可能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大概有45.5%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其中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问题,以持续睡眠时间过短、早醒以及入睡困难为最主要的三个症状;其中大概有50%的患者同时表现出两个及以上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社会功能以及生命质量,是抑郁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的搜索,对失眠障碍这个疾病的流行病学、生理病理机制以及最新的诊疗进行综述,为更好地治疗这个疾病提供一些最新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