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树》是杨鉴普所写的一篇科学小品,发表于《散文》杂志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后又被选进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范畴。说明文文体的逻辑特征重在概念的揭示。这篇文章严格按照属种分类的逻辑顺序和杨树生长的科学原理,对各类杨树的形态、特性和功用作了条分缕析的说明,使读者对“杨树”这一概念有正确、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高中的逻辑知识,不少教师和学生反映难教难学,教材中的几篇逻辑知识短文有些象是‘压缩饼干’,教起来困难很多,为了降低难度,修订大纲没有提出学习逻辑知识的要求。”(黄光硕《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逻辑知识难教难学,这是取消逻辑知识的原因之一。为什么“不少教师和学生反映难教难学”呢?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点。第一,教材编写不好。其突出的缺点用“压缩饼干”来比喻是十分贴切的。概念、判断、推理、逻辑规律、论证,五大部分都讲到了,但大多是提纲式的。演绎推理中的重点三段论教材上只有一千余字,却包括了三段论的组成、省略式、对前提的要求及推理规则等内容,只好都是蜻蜓点水,不深不透。其次,教材本身缺乏趣味性,读起来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3.
革命导师列宁曾引用黑格尔的话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世界上任何一门科学都包含着逻辑知识,与逻辑科学密切相关。任何人只要他(她)会说话、思维,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正确或错误地在运用着逻辑。当然我国千百万中学生也不例外。虽然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删去了逻辑知识,但是做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还要大声疾呼:,为了下一代更健康地成长,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逻辑知识非但不能删除,还应进一步加强。以下我试从“对中学生作文进行逻辑批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有一篇逻辑知识短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使概念明确、具体,可以对概念的外延加以一定的限制(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在名词前面加上定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加上状语)。”这样讲是不够准确的。限制是一种增多概念内涵缩小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也是一个由外延较大的属概念(上位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种概念(下位概念)的过程。限制的作用是使概念明确、具体。例如,我们说,“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  相似文献   

5.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近年来又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初中语文第六册选用此文)。《叔》文通过人物对话的方式,围绕“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进行论述,列举栾、卻两家事例,并通过类比,得出结论,告诉人们“富则失德受殃,贫则建德扬名”的道理。笔者认为《叔》文的逻辑论证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一、“自由是什么”和“如何达到自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其实是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自由的规定性。让我们先来粗略地考察一下这个命题的来源。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在《小逻辑》本质论的§158考察了这个问题。他在“本质”论中由偶然性讲到必然性,并争取自由。自由的主体就是概念,思想概念借助于必然性达到自由、进入概念。(参见贺麟:黑格尔的《小逻辑》讲演笔记》,《黑格尔哲学讲演集》第335页)黑  相似文献   

7.
也说“除非”——与仲晨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6年第2期刊登了仲晨同志的《说“除非”》一文(以下简称“仲文”)。文章联系中学的教材来探讨逻辑问题,给人以启迪。但是,我觉得文章中的一些论述欠妥。我想借贵刊一角之地,略陈管见。一、仲文把“除非”句全部归为“充要条件”,失之武断。仲文说:“在复句中,‘除非’是表示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一般说,它有两种形式,即‘除非……才’和‘除非……不’”。若按此说,我们完全可以把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的汉语表达式规定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弗雷格研究的一个突破性成果是发现了弗雷格定理:用Hume原理取代弗雷格的公理V*,把它作为唯一的非逻辑公理加入到《概念记号》的二阶逻辑中可得到一个一致的系统;应用《概念记号》的序列理论来定义自然数,便可在上述系统中证明Peano关于自然数的五个公设。弗雷格定理的发现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弗雷格的著作,《概念记号》便是焦点之一。本文回答四个问题:1.弗雷格在《概念记号》中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2.他所说的“语言的逻辑缺陷”究竟是什么?3.有什么证据把《概念记号》的量词理论归于二阶逻辑?4.序列的纯…  相似文献   

9.
正准备写一篇文字呼吁加强中学逻辑知识教学,不料修订后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却将中学语文课中的逻辑知识删掉了!心中的困惑迫使我不能不表示点意见。据说,中学语文删掉逻辑知识是为了降低难度:“降低难度,实际上是精选教学内容,把那些不必掌握的、次要的或以后要学的内容精简掉,突出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地扎扎实实地把基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的同一、差别和矛盾诸逻辑范畴的辩证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一、差别、矛盾这三个概念在黑格尔的《逻辑学》“本质论”中被称为纯反思范畴,它们是“本质论”中最初一系列范畴的逻辑推演。 我们知道,黑格尔的《逻辑学》,从存在论到本质论,是由研究直接的感性认识的范  相似文献   

11.
在逻辑教材的百花园里,由陈孟麟、郑功伦主编的《逻辑新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本较有鲜明特色的新教材。正如编者在前言中所说:“本书力求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在阐述中丰富了传统逻辑的内容,并适应逻辑现代化的要求,适当引进了数理逻辑与现代应用逻辑的知识,尽可能使它们与传统逻辑有机地融为一体,试图在逻辑教学体系上进行革新。”总览全书,可以说它吸收了其他新编逻辑教材的多种优点,较好地体现了编者的初衷。该书有以下特点: (一)逻辑基本理论的表述准确、严谨.例如: 在概念的定义上,改变了“概念是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的一般说法,而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出版的许多版本的逻辑教科书,在谈到什么是“定义”时,都认为: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例如: “定义是通过一个概念明确另一个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形式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页)。“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1页)。“定义就是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诸葛殷同等《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9页)。  相似文献   

13.
在判断中,“(?)P”作为负判断的否定,等值于判断“P”;在概念中,“(?)P”作为负概念的否定,是否也是概念“P”呢?这是我讲授《形式逻辑》的第二个二难。(第一个二难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一期)。因为不管(?)P是P.还是(?)P不是P,都会使人陷入二难的境地。先看(?)P不是P: 在概念中,(?)P若不是P,就会和一些教材的论述相矛盾。苏天辅著《形式逻辑》列出戾换法的公式是:SAP→SEP→PES→PAS→SIP→SOP 在这里,结论“SOP”本来应该是“SOP”,而结论的谓项变成了“P”,显然,苏天辅老师认为,在概念中,“(?)P”就是“P”;  相似文献   

14.
按照传统的语法学的观点,汉语中的虚词类指的是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五类虚词。在逻辑界,一般都认为虚词是不表达概念的,而实词是表达概念的。所以在通行的逻辑教材中,在其它逻辑著作中,一般都没有论述虚词表达概念的情况。只有金岳霖先生主编的《形式逻辑》一书,对虚词表达概念的情况做了某些论述和肯定。这本书中写道:“一般说来,虚词是不表达概念的。  相似文献   

15.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8年第3期发起了对“逻辑无用”论的驳斥,切中时弊。所载之文,有理有据,读后大快人心! 我虽然已离开中学,但有时还到中学语文的讲台上站一站。中学的青年教师也不时问及中学语文的教学问题,我都告诉他们:要重视逻辑训练,特别是高中阶段,要以逻辑训练为纲。没想到如今逻辑知识竟被删掉了!这真是不智之举。下面我仅从自己的教学中为驳斥“逻辑无用”论提供两个反证。  相似文献   

16.
1987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修订了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断然删去逻辑知识短文,舆论哗然,教师迷惘,啧啧引为憾事!我刊本期选登的苏、鲁、皖、津的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文章,就是这一事件所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一个重要侧面,望国家教委中学语文教材决策者反思,做出补正,从而拨正中学语文教学的航程,使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得以提高,让我们培育出来的青年一代是思維强者、语文高手! 无须多说,提高中学生思维力是各科教  相似文献   

17.
由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崔清田主编、讲师潘道江任副主编的《今日逻辑科学》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专业所设“今日逻辑科学概况”课程的教材,也是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之一。为什么编写《今日逻辑科学》?该书“前言”指出,逻辑科学在我国的发展曾经  相似文献   

18.
四、“逻辑必然性的苛刻”如果要理解作为维特根斯坦晚期哲学基础的哲学概念,无理解他在《逻辑哲学论》一书中表述的早期概念是有好处的。《逻辑哲学论》试图为弗雷格和罗素最近阐明的一种新型数理逻辑展示哲学基础:“逻辑命题描述世界的脚手架。或者不如说,它们展示世界的脚手架。它们不“论及”什么。它们假定名称具有指谓。基本命题具有意义,这就是它们同世界的联系。显然,符号(它们本质上具有确定的特性)的一定结合是重言式,这种情况必定指示着关于世界的某种东西。这是关键所在。我们说过,在我们使用的符号中,有些东西是随意…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学语文课本中编入了有关逻辑知识的内容。下面仅就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关逻辑教材部分举例不足之处,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编者参考。一、举例应当具有典型性:例子越典型,越能准确地揭示逻辑的思维形式和规律。比如三段论是通过中词这个媒介把大词和小词连结起来而组成的一种推理形式。可见中词很重要,没有它,三段论就不能成立。因此,讲解时必须突出中词的作用,例句也  相似文献   

20.
《逻辑与语言学习》一九八六年第三期的逻辑争鸣一栏刊载了邵春林同志的文章——“限制”小议。文章旨在阐述单独概念也能限制的观点,本文读后,觉得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原文中说:“因此,笔者认为,形式逻辑的限制方法不应当把对单独概念的限制排除在外,就是说,只增加概念的内涵但未缩小其外延的方法也应当包括在形式逻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