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里 《佛教文化》1996,(6):16-17
在佛教的诸多人物中,济公可算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尤其在游本昌拍了济公电视剧,唱出了“鞋儿破,帽儿破……”那样一首歌之后,更称得上老幼皆知了。不过真正了解济公这位罗汉的人,我想并不很多。而那破帽、破鞋,喝酒吃肉的形象不仅引起过许多人的误解,也曾招致佛教界人士的不满。这一情况对于探讨佛教艺术是很有意思的。这便是我想说说济公的目的。济公原是道济禅师,是宋代临济宗的僧人,据说他“性犯额.嗜酒肉,八号济颠”。关于他的传说在江南流传颇多,流传影响较大的书有《醉菩提》、《施公案》等,以后许多描写济公的作品大都源…  相似文献   

2.
正1985年,52岁的游本昌出演了演员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主角"济公",在此之前,他已经演了79个配角,虽然有很多是跑龙套,但他对每一个角色付出的心血并不比主角少,都要尽力做到最好。2016年,83岁的游本昌重回母校上海戏剧学院以一台话剧《弘一法师》作为毕业六十  相似文献   

3.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名广候,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弘一法师在书法、篆刻、绘画、诗词、音乐、戏剧等领域皆有极深的造诣,他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一位罕见的全能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极其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出家前的李叔同是一个积极入世、奋发有为的热血青年,热衷于新美术运动,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18年是李叔同的转折点.这年的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字弘一.  相似文献   

4.
弘一法师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高僧,也是我国早期研究和介绍西洋艺术的先驱者,在美术、音乐、话剧、书法、金石、文学等方面都很有成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中年出家后大部分时间居住在福建,对福建的佛教和文化艺术有一定的影响。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曾留学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至三十一岁时学成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学校致力于艺术教育,造就知名学者甚众。一九一八年七月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后,精修梵行,博览群经有佛学论著多种。一九四二年九月四日逝世,(本文所记月份、日期均用阴历),终年六十三岁。在他二十四年的沙门生涯中,曾三次来福建居住,前后达十四年,最后圆寂于泉州。本文拟将弘一法师在福建的活动略加论述,作为研究其思想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姬虹 《佛教文化》1996,(4):15-15
江南正是春雨连绵、杂花生树的季节。我来到杭州虎跑寺。一进门已觉气象不凡:铺天盖地而来的,是一派的绿树浓荫,更兼无边幽雨,如慕如诉。脚畔流水潺潺有声,远处空山寂寂无人,好一个清凉世界!直令我辈红尘中人不由为之一振,仿佛生命深处有某些东西觉后而苏,令平日扰攘不堪的身心一扫疲病之态,焕然而生新的活力。一路行去,是细雨,新绿,是空旷坦荡的路,是人在天地之间得其所哉的心境。拾阶而上,只见两侧盛开着浓郁厚朴的茶花,绿肥红润,活泼可爱。而后,看到了心仪已久的李叔同纪念馆。前庭异常雅洁,空阔爽朗。如了悟一切,迥…  相似文献   

6.
刘绵松居上自闽南来信,说近辑弘一大师全集,要我写一篇序文。词意非常诚恳,使我不能推却。法师圆寂后,我关于法师只写过一篇《为青年说弘一法师》,登在开明书店的中学生杂志上,此外并未写过一个字。因为关于这样崇高伟大的人格,我只能零零星星地为小朋友们说说,却不敢总括地赞一词。现在刘居士要我为全集写序,便是强我总括地赞词。我踌躇了很久,方才动笔,勉强来赞“一词”。我崇仰弘一法师,为了他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凡作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作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  相似文献   

7.
蔺音 《佛教文化》1997,(6):42-42
第一次听到游本昌这个名字,还是在几年前从家喻户晓的那部电视连续剧《济公》中得知的。虽然他从前也演过森林爷爷、孔乙己等一些性格迅异的角色,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个“疯疯颠颠,乐善好施”的济公和尚。没想到前几日得一机缘陪地位长辈去他家作客。他的居室并不大,客厅里坐下八、九个人就显得十分的拥挤。还好,满屋子的艺术照、宣传画、书籍及各种纪念奖杯竞也把小厅装点的满屋生辉,温馨可爱。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家便打开了话匣子,而我刚坐在小厅一角静静观察我身边的一切。离我最近的窗台上,几个奖杯早已蒙上淡淡的灰尘…  相似文献   

8.
王新 《思维与智慧》2012,(10):44-45
诗心、禅心与童心,要说的是丰子恺。丰子恺最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他对大师弘一法师的评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演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他还说,弘一法师是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人生于世,八九分像人,堪为伟大;六七分像人,值得赞誉;五分像人,已是上流人,像弘一法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6,(3)
本刊讯《弘一法师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于今年2月17日在泉州市成立,并开始工作。该会由泉州历史研究会、泉州佛教协会和泉州弘一法师纪念馆发起,邀集了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有关专家、学者对该书的分卷、资料收集、编辑体例、出版印刷等事宜进行研究,并邀请海外和港澳地区一些著名佛教界人士参加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电影《一轮明月》的片场,饰演男主角弘一法师的演员濮存昕是整个剧组里工作最勤奋的一个人。每天天不亮,濮存昕就早早起床,一边洗漱一边背台词,正式开拍之前,往往只有一句话的台词,他也要不停地揣摩,尽最大的可能将人物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每天工作结束,大家各自休息的时候,濮存昕仍旧在灯光下反复翻阅着弘一法师的生平资料,尽力解读这位一代大师。  相似文献   

11.
正我认识了一个写故事的朋友。可是,时间不长,我就不想再跟他见面、交流了。此君有个特点越来越明显:每次谈话,他总是滔滔不绝地夸耀自己,并且在他眼里,没有谁能够超过他在某个方面的能力。而事实上,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学爱好者,仅仅发表了一些豆腐块而已。可能爱炫耀是人的一个共同的缺点。跟我住在同一单元的一位退休教师,这几天一见面,要么说他刚刚跟当局长的同学喝了酒,要么说谁谁要在某个高档酒  相似文献   

12.
谭特立 《佛教文化》2011,(6):106-111
马一浮是一位誉满海内外的理学家,他深研佛学融合理学,周恩来总理赞称他是我国唯一佛学化的理学大师. 马一浮和弘一法师的交往甚深,丰子恺先生说高僧弘一是一轮朗月,而马一浮则是一片清空,二者同在一个境界里.  相似文献   

13.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分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  相似文献   

14.
敬畏生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6,(6)
本刊讯教弘一法师是当代律宗高僧,为国内外的佛教徒所敬仰,但他的后裔是否有信佛的种子呢?这是佛教徒所关心的。弘一法师生前曾劝他的俗侄李圣章居士(法国留学生,曾任北大教授及中法大学校长等职)从徐蔚如居士研究佛学,其后似无所闻。早年在闽亲近弘一法师学律多年的广洽法师(现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探知弘一法师在俗幼子李端(现年84岁)今尚健在,一九八五年趁来华朝礼名山之便,特到天津探问。今年为参加弘一法师挚友夏丐尊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来华,六月十  相似文献   

16.
正弘一法师是近代著名的高僧,他在早年还是俗家的时候,曾经做过教师,漫画家丰子恺就是他的学生。后来他出家做了和尚,但师生之间还是经常来往,彼此吟诗唱和,很是愉悦。不过弘一法师从来不以师长自居,在他眼里,丰子恺就像是自己的兄弟一般。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2,(5)
1918年7月13日,三十九岁的李叔同披剃于虎跑定慧寺,法名演音,号弘一。但他并没有因皈依佛门而抛弃在俗时的所有艺术活动,去做一名“自了汉”,而正如朱光潜先生所称道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在出家初期,他除了应友人范古农之请开始书写经偈与人结缘外,据记载,于1919年夏,在安居虎跑时,曾从华德禅师学唱赞呗,并“手录赞颂、附以记印”和“亲自撰写《赞颂辑要弁言》备赞梵呗之功德”。所谓赞呗功德就是根据唐·义净(635~713)的《南海寄归内法传·赞咏之礼》一文所提出的对僧有六意功德,  相似文献   

18.
游杭州虎跑泉时细雨迷蒙。游虎跑完完全全为着传奇一生的李叔同。虎跑的细雨把我的心弄湿了。很早我便知道中国近代有位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曾经,  相似文献   

19.
正"别跟我分析什么对错,老子在家就是天。""如果不是你那么蠢,我在外面能这么累吗?"这是昨晚打车回家时,听到一位中年司机师傅说的话。对话中,他不断痛斥着电话那头的人,言辞激烈。而我虽无法确认与他通话的是谁,却能确定对方一定是他最亲近的人。有时候,你总是可以通过一些人,看到自己的影子……想起之前自己的种种行为,和眼前这位司机师傅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20.
三个愿望     
有个人本来就很富有,可他总跟那些比他更富有的人比较,因而总生活在痛苦之中。有一天,他遇见了可以许愿的真神,真神见他一脸愁容,问明原委后,微笑着说:“你既然遇见了我,也算与我有缘,这样吧,你提出三个愿望,我将满足你。”那人谢过真神后,心想,我真幸运,我将比那些人生活得更加富有而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