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京都“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及对21世纪的展望”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方克立教授在日本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文研)访问期间,日文研以方先生的研究领域为中心,集中了日本有代表性的一些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和学者,于1996年5月16日至17日,主...  相似文献   

2.
徐玉成 《法音》2001,(10):24-28
一、缘起基于赵朴老提出的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构想,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韩日三国佛教界展开了大规模的友好交流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和日本佛教大学互派访问学者即是其中一个具体交流项目。由此因缘,我于2000年4月至10月赴日从事日本《宗教法人法》专题研究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考察,我对日本宗教现状和日本宗教法制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日本是一个受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有不少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亲。从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  相似文献   

3.
全国报刊部分哲学论文索引(1994年9月11日至同年10月10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薛广洲学术界(合肥).1994,4·17~22论马克思学说中的美学问题/聂运伟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武汉).1994,5·27~...  相似文献   

4.
荷兰学者谈文化哲学的新进展徐兰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哲学系主任赫瑞菲教授于1994年5月1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就“文化哲学的新进展”谈了国外的研究动向和他本人的见解。他的报告涉及以下四个问题:(一)共性的文化与个性的文化强调共性的文化的人认为,...  相似文献   

5.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丁祯彦先生1999年11月28日上午10时在与博士生谈话时突发脑梗塞,经抢救无效,于下午1点04分不幸逝世,享年65岁。丁祯彦先生是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华东地区咨询中心负责人,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上海市社联委员,上海哲学学会顾问;曾任华东师大哲学研究所所长,政教系副主任,哲学系副主任等职。先生生前对易学研究极为重视,曾多次与本刊主编通信讨论易学问题,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哲学史界的一大损失。丁祯彦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6.
日本哲学考察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隔四年,我又一次走访日本哲学界,这次访日三个月(1986年9月至12月),主要课题是考察战后日本哲学与一般文化思潮。在接待教授竹内良知、中村雄二郎、铃木正、吉田杰俊和西田秀穗的精心安排下,我得以访问东京大学、明治大学、关西大学、东北大学、法政大学、名古屋经济大学等,拜会很多学者,参加了日本全国唯物论研究协会第九次大会、东京大学哲学会第25次研究发表大会,还同大阪唯物论研究会的主要成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7.
易学通信     
(一) 刘大钧教授台鉴: 1987年冬,“国际周易学会”在中国山东大学召开,这是十分令人高兴的事情。众所周知,日本从遥远的古代起,就深深地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纵观日本哲学发展史,我不得不说我们日本民族的思想与文化受中国文化的恩惠之大,是无法比拟的。《周易》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是儒、道两教的共同源泉,是中国思想的源泉。甚至  相似文献   

8.
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金田(北京师范大学100875)1997年10月11日,由北京市哲学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在京举行,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还有30多名研究生旁听。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2001年9月7日至9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与湖北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朴典雅的武汉大学珞珈山庄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70余位老中青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襄盛举。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熊十力哲学的思想结构、理论渊源、价值取向的研究,而是开拓出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跨文化对话,新轴心时代的哲学走向等话题,努力发掘熊十力哲学的当代意义,标志着…  相似文献   

10.
长期致力于文化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青年学者邹广文教授,继出版《文化历史人》、《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等专著之后,今天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又一力作——《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文化,这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对文化...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0——12月新闻摘记□本刊编辑部●10月2日,国务院宗教局叶小文局长会见并宴请应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邀请来华访问的美国基督教圣经公会代表团。●10月4日,为纪念宗怀德主教逝世百日,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及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在北...  相似文献   

12.
沟口教授是当代日本研究中国哲学的著名哲学家,现任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东方学会”评议员,编辑委员等职。著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挫折和展开》、《李卓吾》、《儒教史》、《作为方法的中国》等。最近,我有幸就中国哲学有关问题拜访了他。他对许多问题作了回答。下面将主要内容笔录如下。 笔者:沟口教授,您专事中国哲学研究30余年,出版了不少重要著作。我想请您谈谈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 沟口:关于“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这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今年6月(1990年)专门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叫作《日本人为何研究中国》。此文发表在《新史学》第1卷第2期上。  相似文献   

13.
<正> 1991年11月,我受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中国哲学讲座”)的邀请,以大阪大学文学部外籍特邀研究员和大阪大学客座教授的身份,到大阪大学讲学。讲学期间受到大阪大学文学部部长胁田修教授、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加地伸行教授等先生的热情照顾,使我对大阪大学、大阪大学文学部、大阪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的工作有了一些了解。这里我向国内同行介绍一下,或许还有些意义。大阪大学是一座享有很高声誉的日本国立大学。它目前设有文学部、人间科学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研讨会概述孙琰(中共中央党校100091)1998年4月27-29日,“中国现代文化哲学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讨会在天津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专家学...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中国学会走过 5 0年的历程之际 ,我感到总结其哲学分会的发展历史异常困难 ,无论是从具体的情报信息的了解还是对总体的研究动向的把握 ,我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这里谈的只是一些个人的感想。一首先从日本中国学会哲学分会的名称上看 ,最终称为“哲学”是从 1981年才开始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与政治理论研讨会综述石川(中国社科院哲学所)1996年10月15日至10月19日,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与政治理论研讨会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第8届年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举行。与会代表70多人,提交论文50多篇。历史...  相似文献   

17.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我代表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中亲莅中心考察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现在,我把本中心的基本情况和近期设想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出汇报,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指教。一、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建立  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基地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骨干,易学哲学又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与骨干。中国古代哲学说到底是关于形而上的道的学问,易乃“大道之源”是历代学者的共识。易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源…  相似文献   

18.
四年多以前,在日本大阪出版的《季报·唯物论研究》上开设了“日中哲学杂志讨论”专栏。热心于日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学术交流的山口勇先生说:以往日中间的交流主要体现为国家间的经济交流,民间学术文化的交流是极其零散、少有的,日中哲学思想交流也存在着这种状况。有鉴于此,为促进口中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交流,该刊编辑部邀请中国学者在这份哲学杂志上展开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等问题的讨论。在开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讨论走出了国门,与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进行开放式讨论,这是值得注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是没有…  相似文献   

19.
日本,从事印度哲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7年,至今将近一个世纪了。本文拟就这段历史作简略的回顾。日本过去的印度哲学研究 1892年12月25日,原坦山(1913—1892)在东京大学日本中国文学系首先开了一门“佛典讲座”的课程;日本近代印度哲学研究和佛教研究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但是,在真正的近代意义上的印度哲学研究和佛教研究则是在20多年以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20.
全国报刊部分哲学论文索引(1993年11月11日至同年12月10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1989年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再思考八英]塞耶斯.S著;赵培杰译//哲学译丛(北京).1993,6.52~54,9哲学形态观的一次伟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