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与父亲之间,一直拘谨而且少言,见了面,还没等开口,就已经觉得索然无味。她一直认定父亲对母亲的去世,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假若当初他能从外地赶赴回家,而不是为了坚持给一个买家讨两万块钱的旧账迟迟不归,那么或许母亲就不会因为无法及时送至医院,而那么快地离去。所以在听到父亲被查出胃癌的消息时,她有一个瞬间,觉得那是上天对他曾经无情的惩罚。但她还是立刻订了机票,赶去了医院,为他手术签字。进门的时候,看到他正躺在床上呻吟,带着明显的隐忍,可还是听得出那种疼痛的剧烈与撕扯。看到她坐在对面,他的呻吟,骤然小了下去,好像一个孩子,遇到面容严肃的老师,心里的畏惧,让他连身体上刚刚划开的一个伤口都给忘记了。  相似文献   

2.
她与父亲之间,一直拘谨而且少言,见了面,还没等开口,就已经觉得索然无味。她一直认定父亲对母亲的去世,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假若当初他能从外地赶赴回家,而不是为了坚持给一个买家讨两万块钱的旧账迟迟不  相似文献   

3.
忧伤就如易腐烂物品,一个人要是有了忧伤,你只能以阳光的心情来对待。否则,那只能加快它的霉变。  相似文献   

4.
宣泄     
我的一位学生找到我,说心里很不舒服,想找我谈谈。我微笑,让她在我的面前坐下。她用极其流利的语言描述了近期的情况:家庭的矛盾,学业的困惑,生活的慵懒,人际关系的不如意等等。其实她讲的一些事情很平常也很微不足道,她却用极其夸张的形容词对事情做了消极的描述。我点头,微笑,同感。她足  相似文献   

5.
宣泄     
我的一位学生找到我,说心里很不舒服,想找我谈谈。我微笑,让她在我的面前坐下。她用极其流利的语言描述了近期的情况:家庭的矛盾,学业的困惑,生活的慵懒,人际关系的不如意等等。其实她讲的一些事情很平常也很微不足道,她却用极其夸张的形容词对事情做了消极的描述。我点头,微笑,同感。她足足讲了近一个小时,停下来时,吐了一口气,如释重担。  相似文献   

6.
学会宣泄     
当你对生活环境感到极端厌倦,不妨宣泄一番,松一松绞结的情绪。 我说的宣泄,是指超脱世俗的条条框框去做你自己喜欢做却一直不敢做的事,譬如当你心力交瘁、內心烦忧苦闷时,不妨像小孩童一样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宣泄你的忧伤,有利于消除情绪垃圾;同样成功之后也有无穷的徨彷,宣泄你的快乐,也有利于释放过剩的激情。不过宣泄时,必须坚守做人的准则,这就是说,只要不伤害他人,你  相似文献   

7.
学会宣泄     
1997年6月14日《粤港信息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性格杀人》的报道,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报道介绍了这么一件惨案:上海沪民电机厂职工汤某由于长期以来夫妻不和,离婚不成,遂于3月14日凌晨在家中杀死妻子与女儿后自缢身  相似文献   

8.
晓望 《天风》2006,(21):42-43
他曾拥有一幢1000万美金的办公大楼,然而失去了……在上海与弟兄姊妹团契分享的日子里,他悟出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折叠的忧伤     
正把忧伤折叠,忧伤顿时变得隐匿起来,像折叠的纸飞机。想看到里面包裹着什么,必须掀开来看。可既然忧伤,谁肯自己掀开往事的衣角。因为在主人心里,忧伤总和揪心连接在一起,不是不堪回首便是惆怅百结。和忧伤形影不离的事件,总是那么刻骨铭心。至少忧伤的  相似文献   

10.
忧伤的母语     
  相似文献   

11.
忧伤的呓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悦然这个名字,其实并不陌生,很久以前就读过她的《黑猫不睡》,很为那些简洁奇特而锐利的文字感动。现在我面前摊开的是整整一本书,收集了最初的《残食》和最近的《毁》,于是我有机会得到了更多的更琐碎而具体的信息,当然我这些都只不过是猜测,因为我们记下的文字可能完全出于虚构,但是我固执地相信,张悦然记下的是真实的不矫饰的自己——比如,她曾经在一个“有一个湖,一  相似文献   

12.
人生五彩斑斓,充满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幸福的眩晕、激情的冲动、困惑的迷惘、挫折的苦闷,时时袭扰着人们的心灵。快乐需要表达,烦恼需要倾诉,心灵在宣泄中净化,人生在不断地宣泄中成长,宣泄是人生的润滑剂。会不会宣泄,如何宣泄,是人生活品味、生活质量的一种体现。遇到开心的事,高歌一曲是宣泄;痛饮过度乐极生悲也是宣泄;遇到烦心的事,痛痛快快踢场球,烦恼随汗水流去是宣泄;回到家中把怨气洒在老婆孩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无形中每个人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学表明:人在倍感压力时,宣泄是必不可少的,不然会精神紧张,严重的会有各种其它症状……于是,一个新鲜场所——“发泄吧”,新鲜出炉。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人们在遭遇尴尬时一种勇敢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男孩来的时候总带着一把口琴。男孩是堂姐夫的侄儿,堂姐回娘家时经常带着他。那时我也还是一个孩子,七八岁光景吧。因为跟男孩年纪相仿,男孩来的时候总跟我一起玩。跟男孩玩过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已记不大清楚,但听男  相似文献   

15.
筱妍 《思维与智慧》2005,(12):46-46
朋友,你是否渴望过倾诉却找不到听众?你是否有过蓝色的忧郁却被笑做“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你是否有过一缕粉色的柔情却不得不让它随风而逝?你是否也曾“点起一个个希望的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相似文献   

16.
17岁的忧伤     
各地的24位中学生坦白了他们的青春和成长。这里面,有失落、有悲戚、有冲动、有忧伤。然而,在青春时代,忧伤的美丽有时比快乐的经历更能体现一个人或者一代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某一天,一向乖巧的女儿忽然和你大吵了一架,或是一向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的儿子突然逃课一天,或是一向规矩的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里,任你喊破喉咙也不开门。如果真的遇上了这样的事,请不要太大惊小怪,让他(她)痛痛快快的发泄一回吧。  相似文献   

18.
一日某学校高二年级三班早上上课时,发现教室里的电棒开关绳全部被割掉了。班主任一面明察暗访,一面在班里严正声明,希望“肇事者”尽快向班主任坦白交待。然而第二天班主任又发现有人把教室里好好的黑板报弄得一塌糊涂。一时班里群情哗然,纷纷询问这些事是何人所为?竟敢置班规校纪于不顾?最后的调查发现,两件事系同一人所为,且此人是老师们向来看重的学生干  相似文献   

19.
宣泄经典理论认为, 发泄能够有效地缓解愤怒情绪和攻击冲动, 然而, 直接宣泄、间接宣泄及目标宣泄对攻击性影响的大量实验研究揭示了宣泄的潜在危害性及其作用机制, 宣泄不但不能降低愤怒反而会通过认知加工等因素提升攻击性。尽管如此, 大众仍青睐于宣泄这种看似便捷的情绪调节方式, 如宣泄设备已成为心理咨询机构的标准配置。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心理宣泄的片面认知, 更折射出了目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科学化和规范化。未来研究应重视, 普遍使用宣泄设备作为现代心理干预手段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曾与一位长者闲聊,谈到人对宣泄的需要。长者说:地球也需要宣泄,比如地震就是地球的一种宣泄行为;尽管谁也不愿自己遭逢到有灭顶之灾的地震,但是试想一下,蕴藏着岩浆、地火和无穷能量的地球,倘若不是时而释放、宣泄掉一些,恐怕它早就大爆炸,炸得分崩离析了。我赞赏长者的妙喻。我同样认为,人要是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