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浩 《哲学动态》2006,(1):40-45
在严格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中,伦理与道德代表着两种“理一”而“分殊”的生命过程,这就是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的生命过程。在这两个世界中,伦理与道德的生命形态,在黑格尔看来,都是“精神”,即伦理的“精神”与道德的“精神”。伦理的精神本质上是实体的精神,或诸伦理实体的精神;而道德的精神则是一种道德的自我意识或“伦理世界观”。但是,无论在伦理还是道德的生命世界中,都内在一些基本矛盾,这些矛盾是伦理或道德“精神”发展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但伦理精神和道德精神的本性都是扬弃矛盾,实现和谐。如果将“伦理世界”当做“精神”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起点和终点,生活世界始终从根本上诠释着伦理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现代性伦理学不仅将有机的生活世界硬性分裂为两个抽象领域,而且试图在一种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理性与非理性的两极演进中探求伦理学的普遍价值标准,结果使自身陷入"无根"的困境之中.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现代性问题的全方位凸显,伦理学开始向生活世界原点复归,并由此呈现出了融理论伦理与实践伦理、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于一体的形态特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社会发展呈现两大明显趋势:经济全球化;文明一体化。全球化与一体化使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各种文明空前开放,也使同一文明中的各类因子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空前整合。各文化之间的开放和文明内部各因子的整合在文明演进中必然导致的文化现象就是价值冲突。在所有价值冲突中,伦理价值的冲突表现得最为深层也最为激烈。在开放和整合的文明背景下,现代中国伦理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中西伦理的价值冲突和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等文明的诸种价值形式之间的冲突。由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以上两类价值冲突又聚合为古今伦理的激烈…  相似文献   

4.
韦伯的著作包括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和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部类。前者被称为文化论,后者被称为制度论。按照他的理解,现代性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制度现象,资本主义的兴起过程本身就是诸种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这一主题下,他研究了思想、观念、精神因素在现代性生成过程与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个在宗教领域,一个在经济领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生了选择的亲和性,共同推动了西方现代文化和制度的演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文化论视角,强调精神和心理因素在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反对马克思的学说,而是批驳经济决定论。  相似文献   

5.
伴随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文化、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时须与可能已经出现.在走向世界的学术进程中,中国伦理走向世界具有深刻的文化先锋意义.面对西方世界的全球化战略,中国伦理、中国学术到底如何“登场”世界?中国的知识精英需要再次荜路蓝缕,开拓出一条走向世界的“学术丝绸之路”或“伦理丝绸之路”.为此,三个问题的澄明便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国文化的伦理贡献及其世界性、现代文明危机的伦理本质、中国伦理的世界性机遇与世界走向.一个需要中国伦理智慧的世界文明史已经开始,是中国伦理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6.
自由,作为经济伦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或范畴,作为经济活动的准则,是近代经济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产物,它是交换价值的理想化表现。古代世界不存在现代自由所要求的经济关系,所以也不存在反映这种关系的经济伦理的自由范畴。经济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以商品生产为主,...  相似文献   

7.
绿色经济的定义、目标与内容表明,它是一种通过赋予单纯的经济以"绿色"而使之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并具有了伦理底蕴的经济形式,它的伦理底蕴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之中,并且因此指向了人的美好生活。人的美好生活无论从人自身的存在形式以及从人类组成社会服务于人的美好生活的基本指标看,还是从中西伦理学的探讨主题看,都主要体现在人的感性幸福和理性德性两个方面及其和谐之中,或者说体现在为这两个方面提供条件的经济与伦理两个方面及其和谐之中。由于感性幸福(经济)与理性德性(伦理)常会因人把前者当作唯一目的而处于矛盾或冲突之中,所以,中西伦理学和福利经济学曾经分别从伦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力图解决它们的矛盾或冲突。绿色经济所做的努力正是要在实践上解决它们的矛盾或冲突,它通过把绿色经济提升为社会形态从而在政治、文化(价值)和经济诸多方面全方位地实现从单纯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推进经济发展的伦理化,在经济与伦理的和谐之中实现人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中的伦理认同与伦理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不仅改变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格局,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在伦理维度上以伦理认同与伦理冲突的矛盾现象凸显出来。面对全球化中伦理认同与伦理冲突并存的复杂态势,合理的战略选择应该是:理性审视和反思全球化中的伦理认同和伦理冲突,以生态价值观引导下的伦理多元主义应对全球化的文化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效率与伦理两个基本标准探讨了福利经济学对于经济运行体系的伦理选择问题。首先分别讨论了福利经济学参照两个基本标准对于经济运行体系进行伦理选择的具体情况。其次分析了福利经济学在参照第二个基本标准对于经济运行体系进行伦理选择时所遇到的理论困难及其原因,即仅仅依据功利主义伦理基础的狭窄理论框架与包含道义主义伦理学在内的广阔的价值世界之间的矛盾。最后指出:通过引入道义主义伦理学作为福利经济学的伦理基础之一,特别是通过引入伦理妥协的方法解决经济学的功利主义基础与道义主义基础之间的矛盾,便可以扩展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消除福利经济学在参照第二个基本标准对于经济运行体系进行伦理选择时所遇到的理论困难,使福利经济学能够在新的意义上同时参照两个基本标准对于经济运行体系进行有效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金融化世界的到来,呼唤着金融共享的伦理情操。金融共享,似乎是一个时髦的术语,可是,我们对金融稍作史前史的考察,就会发现金融起源与一种共享伦理的关联密不可分。人类最初的金融活动,就已经有着金融共享的伦理胚胎,早先金融工具的基础性作用是把相关协议或合约记录下来,共享伦理渗透在合约关系中。在现代性的规制下,金融共享问题变成了两种话语体系的批判问题:一种是马克思式的资本逻辑批判文本,另一种是席勒式的现代金融批判与反思的文本。现实世界中金融的"让富人更富"的秉性与金融的民主化、人性化的矛盾对立不可调和,深层原因在于世界资本金融体系的高度垄断,共享变成了独享。金融化世界的金融共享伦理关涉三个逻辑预设:(1)金融共享的价值预设是追求经济正义的原则;(2)金融共享的实质:从金融理性(追求最大化赚钱效应)回归到金融本质(追求民主,服务大众);(3)金融共享与好的社会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两个世界与理性主义:柏拉图、斯多葛派与西塞罗合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敬东 《现代哲学》2001,(4):97-101
国内外学界都曾有人认为,西方文化一哲学的特征是两个世界,而中国文化一哲学传统的特征是一个世界。韦伯在讨论新教与儒教的不同时曾认为,新教伦理在对待尘世的态度方面,与儒教伦理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在韦伯看来,如果说儒教对世间万物采取一种随和态度的话,那么新教伦理则与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导致了当代经济学的一大缺陷,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也不例外.现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与环境(生态)伦理的分野,既表现在研究方法与手段的不同,更表现在出发点和思维方式的区别.从根本上说,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有涉伦理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有关伦理立场的根本理念问题,即发展终极目标和对环境价值的评价;二是对应伦理规范的基本方法或原则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分析中"效用"的加总和贴现.  相似文献   

13.
论伦理建设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常语言中的“道德”,往往忽视了“道德”与“伦理”的区分。相应地,日常语言中所说的“道德建设”,也没有明晰化为“道德建设”和“伦理建设”这两方面相互关联但又有根本区别的内容。本文尝试着对伦理与道德两个概念进行分析,然后对道德建设和伦理建设的区别与联系加以说明。伦理与道德“伦理”、“道德”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范围在现代语言中往往模糊不清。1989年版《辞海》“伦理”条注有二义:其一是指事物的条理;其二是指处理人们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现在通常作为“道德”的…  相似文献   

14.
儒家在历史上进行的最成功的努力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和谐道德哲学体系与和谐伦理精神体系.这个和谐道德哲学体系与和谐伦理精神体系具体表现为四个结构:道德哲学体系、伦理精神体系与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特殊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以"五伦"为原理的伦理世界的和谐;以"四德"为内核的道德世界的和谐;以"中庸"为境界的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当谈及媒介与伦理的关系时,人们常局限于将伦理作为媒介实践的价值指导。媒介与伦理的关系还有另一重要旨趣,即媒介作用于伦理。以"信息方式"解读媒介,以"伦理方式"阐释伦理,"信息方式—伦理方式"的诠释框架突破媒介能够作用于伦理的传播学问题,从道德哲学高度复原出媒介影响伦理建构的道德哲学图景。信息方式通过具体的语言构型和交往行动,影响伦理方式的意义结构与时空因素,进而影响伦理方式"个体"与"伦理实体"两大概念元素的存在性状,最终在信息方式的文明生态中生成具有特殊立场、价值特征以及存在形态的伦理方式。伦理方式的变革将进一步深刻影响精神世界、生活世界的状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造就整个文明世界发展的基本走向。这是伦理方式对文明的影响,更是伦理方式对其自身的文明诠释。信息方式与伦理方式的耦合,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深刻的道德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 7月 19日到 2 3日 ,“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 ISBEE)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了第二届世界大会。由学会与圣保罗大学工商管理学校共同举办的本届大会以“全球化的伦理挑战”为主题 ,来自世界五大洲 4 1个国家的 378位代表出席了大会并就不同专题作了发言和讨论。“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成立于 1989年。它的宗旨是促进国际经济伦理研究和实践的发展。美国圣母大学经济伦理学教授、社科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乔治·恩德勒博士现任该学会副会长和秘书长。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傺·森也是学会的…  相似文献   

17.
石田梅岩的经济思想与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德川时代“盯人的哲学”或“道德性实践之实学”,石田梅岩创立的“石门心学”在日本思想史和经济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心学与儒学有关,从而具有中日思想比较研究的价值;心学阐释职业伦理与商人赢利的合理性等,与中国经济思想史有联系,成为两国经济思想比较以及东亚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心学赋予经济伦理以宗教意义,被称为类似于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新教伦理”,具有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特殊意义,从而又有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价值。世界范围内有关石田梅岩心学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是,迄今为止似尚无对其经济思…  相似文献   

18.
建立全球伦理的可能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伦理”作为历史范畴相对于狭义伦理是指广义伦理 ,相对于传统伦理是指现代伦理 ,相对于区域性伦理是指世界伦理 ,相对于既成形态的伦理是指动态伦理。这样的伦理是生成性伦理与继起性伦理、代内伦理与代际伦理、现实性伦理与虚拟性伦理以及多层次伦理的统一。建立全球伦理的可能性在于其生态的、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和伦理自身的根据 ,但是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必须克服种种障碍 ,只有自觉地创造条件 ,才能促进全球伦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都曾有学者认为, 从哲学-文化传统的特性上说, 西方是两个世界, 而中国是一个人生(世界)。韦伯曾经把儒教伦理与清教伦理在对待尘世的态度上作过如下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儒教对世间万物采取一种随和态度的话, 那么清教伦理与‘世界’则处在一种强烈而严峻的紧张状态之中。”“在中国从未出现过与‘现世’的紧张对峙, 因为从来没有一个超世的、提出一个伦理要求的上帝作过伦理的预言。”(韦伯, 第257、259页) 钱穆对这种差异作了如下说明:“西方人常看世界是两体对立的, 在宗教上也有一个‘天国’与‘人世’的对立。在中国人观念里, …  相似文献   

20.
经济伦理的价值蕴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试图从伦理意义揭示经济伦理的价值 ,认为经济伦理的价值应该是功利价值、道义价值与文化价值三个方面的统一。功利价值体现着经济伦理的经济本性 ,在于促成经济利益最大化 ;道义价值体现着经济伦理的伦理本性 ,旨在促成自利行为公益化 ;文化价值体现着经济伦理的文化本性 ,致力于促成物性文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