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位 于 江 西 上 饶 铅山 县 境 的 葛 仙 山 , 方圆 十 余 平 方 公 里 ,海 拔1096.3米 , 主 峰 群 山环 抱 ,诸 岭 绵 延 ;九 脉汇 聚 ,飞 瀑 流 泉 ;烟 雨晴 岚 ,云 海 变 幻 ;林 木蓊 郁 ,翠 黛 无 际 ;因 东汉 葛 玄 修 道 于 此 , 羽化 登 真 于 峰 巅 , 魏 晋时 乡 人 即 辟 筑 石 庵 祭祀 奉 礼 。 《葛 仙 山 志 》概 括 山 中 历 史 人 文 ,称 谓 “山 不 在 高 ,有 仙则 名 ”, 而 此 山 不 仅 丹台 耸 云 ,山 川 灵 毓 ,且神 仙 威 名 灵 响 四 方 ,古 今 称 颂 形 成 有 “斋期 ”开 山 门 、关 山 门 的宗 教 活 动 方 式 , 传…  相似文献   

2.
始建于北宋元佑七年(1092)的江西葛仙山宫观,是道教第二十八代神仙葛玄修道飞升之处,山上有佛教慈济寺同在,山峰奇秀,云生幽谷,林木葱笼,环境幽雅,名扬海内外。宫观管委会为进一步扩大葛仙山知名度,意向海内外征集墨稿,兴建“葛仙山碑林”。此一举措得到铅...  相似文献   

3.
神奇茅仙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茅仙洞由茅仙古洞和清天观组成,座落于淮南市凤台县城西南3.5公里处之双峰山陡壁南坡。危楼空屿,耸翠流丹;临长淮之要津,衔青山之杰灵。倚山面淮,环境优雅,风景瑰丽,历史悠久。1984年定为省级重点宫观。“则茅仙洞者,遂萃类出。洞位于淮南距县治五六里;相传汉茅盈史弟于此仙去,其迹沿革备志,乘列为风景之一,山不崇而秀,水不阔而文,石不巨而奇,林不深而蔚。”(据《重修茅仙洞记》),而“洞则约深数文又有相相发源之水,四周围绕,幽邃莫测。”清人萧景溪曾赞叹道:“噫噫,岂真海上神山,可望而不可即耶。”…  相似文献   

4.
鹤鸣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鹤鸣乡三丰村境内,北距大邑县城十三公里,系邛崃山脉东麓青城山区的南侧支峰,与现属灌县的道教著名胜地青城山天师洞相距仅三十公里,在东汉时同属江原县管辖。明代蔡长通撰《鹤鸣山迎仙阁记》云:“西蜀名山,甲于天下,而青城为十大洞天之一,其周回几十里,地脉衍迤,分支  相似文献   

5.
平盖治小议     
一九八九年七月初,大邑县西门外团结机砖厂一位姓冠的工人,在深2.3尺的土层中,掘出一枚铜质“平盖治都功印”章。印章三寸见方。印文篆体,细平正直,布局严谨,与金石图章资料记载相符。出土印章四周,均有汉砖。距印章几十公分处,有一铜质印盖。现均存大邑县文管所。 平盖治是张陵在大邑鹤鸣山建立五斗米道(天师道)时所设的二十四治之一。《云芨七签》卷二十八《二十四治并序》中说:“按张天师二十四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  相似文献   

6.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五洞天,名为“宝仙九室之洞天”。青城山背靠皑皑的岷山雪岭,俯临丰饶的成都平原,以大面山为主峰,重峦叠嶂,有36峰、72洞、108胜景。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诗四首     
登梵仙山游秘魔岩二首(一)登上梵仙山,仙庵风霜老,怡然出世间。能不本离叹? (一)曲径盘烧随步高,愚崖绝洞飞小桥。峰折壁拦疑无路,松桃么中见古庙。(二)香火久已度,如令重修茸,风光扰依然。装.级“梵仙”山。 (二)谁执利刃劈青峦,丰壁苍岩兀丽天。慈空石硬通龙洞,石终幽渺一线间。诗四首@李俊堂~~  相似文献   

8.
姑射仙洞     
姑射仙洞是山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名胜风景区之一。它位于临汾市西南 5 0华里的姑射山中 ,属列姑射山。列姑射山包括姑射山 (今洪洞西 )、北姑射山 (临汾市西 )和南姑射山 (襄汾新绛县西 )。姑射山传为“北海”中的仙山 ,“山环西南 ,海据东北”。姑射人居于“海河洲中” ,河洲在海中 ,又为黄河水所经者。晋代学者郭璞在《山海经》注中指出 :列姑射在平阳西 ,即庄子所谓藐姑射之山是也。相传古代“龙门未开 ,吕梁未发 ,河出孟门之上” ,向东流入临汾盆地 ,汇为“杨纡” ,即所谓“北海”。据《山海经》载 ,古代这里有姑射国。庄周在《庄子·逍…  相似文献   

9.
雄奇的剑门山脉由广元逶迤南来 ,进入梓潼县境后 ,山势由险峻转为平缓 ;从西北方向流来的潼江 ,恰似一条绿绸般的飘带。山水在这里相亲相偎 ,山连水 ,水绕山 ,形成了“九曲潼江七曲山”的幽美的自然景观。七曲山上古柏森森 ,群峰凝翠。绿涛翠浪之中 ,隐现出一丛飞檐翘角 ,红墙碧瓦的巍峨宫殿 ,这便是遐迩闻名的七曲山大庙 ,文昌帝君的发祥地。七曲山位于梓潼县城北 10公里处 ,南距成都 180公里 ,北距广元 130公里。它背倚剑门群峰 ,面向川西平原 ,是蜀道由陕入川的最后一座险峰。山下 ,有清咸丰三年 (185 3)梓潼县令张香海重修之“送险亭” …  相似文献   

10.
位于湖北省远安县城鸣凤镇西南3.5公里处的鸣凤山是一座险峻、秀美,融道教文化与丹霞山水风光于一体、与武当齐名的仙山。鸣凤山三面环水,山体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408米,山势突兀险峻。通往山顶有南北两路,北路凿石为梯,窄而且陡,直通云端,人称“天梯”;南路更为险峻,只能攀壁而上,稍不小心将坠入悬崖,粉身碎骨,故素有“武当远,鸣凤险”之说。鸣凤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相传,在南北朝梁武帝年间(公元502年),从西天飞来一支金凤凰,落在山巅,俯视群山,美不胜收,喜出望外,顿时放开金喉玉嗓,久歌长鸣:“仙山在此。”鸣凤山美名即由此传开。据县志…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名山——昆嵛山,又名根余山、姑余山、盔甲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横亘文登、乳山、牟平三市区,全长300余里。其主峰泰礴顶海拔922.8米,是胶东半岛东部的最高峰。昆嵛山群山起伏,峡谷连绵,支脉纵横,奇峰耸立,林深谷幽,山清水秀,自古便有"海上仙山之祖"的美誉,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都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葛玄来到江西铅山县云游 ,登上高高的云岗山 (今为葛仙山玉虚观 )修道 ,并仙举于该山。此后 ,铅山道教年益昌盛兴隆。据明万历《铅书》记载“铅山邑小 ,而道集之大” ,至明时已有道观 17座 ,名胜仙迹荟萃 ,文人高道云集 ,遂得延传灵宝道教宗派源流 ,这无不与灵宝派祖师葛玄有关。至今铅山仍有道观 9座 ,坐落在县内风景秀丽的深山幽谷之中 ,教务兴旺 ,并形成为灵宝经系有地方特色的斋醮科仪、宫观庙会的道教活动。葛玄 (16 4— 2 44) ,字孝先 ,祖籍山东琅琊(今临沂 ) ,其高祖葛卢曾佐刘秀建立东汉 ,任骠骑将军 ,封下邳侯 ,后葛卢将封爵让与弟…  相似文献   

13.
邹毅 《中国道教》1994,(1):45-46
说到葛玄无人不知,说到葛仙山涉足其境者则相对少了。然而在葛仙山附近方圆千百里的群众以至几千里的香客们旅游者们对它的膜拜、神往,自古至今皆达到狂热的程度。 葛仙山地处江西铅山县境东南部,为武夷山北坡支脉,主峰高1096米。据史载。  相似文献   

14.
灵台山地处闽西清流县长校镇东,周达四县,东接永安桃源洞,北靠武夷山、大金湖、宁化客家祖地,西接闽江之源的长汀母亲河,南靠连城冠豸山,仅距36公里,有“南豸”、“北夷”、“灵台心”之美称。灵台山形似一尊坐莲花的观音菩萨, 20公里长的长潭河围绕,山上翠竹青松,参天古木,至今还保留着原始森林的古老风貌。在这里能体悟出林深鸟自乐,风紧叶长鸣的意境,往来客人常看到山羊、乌龟、野鹤等动物。1996年,清流县政府把灵台山列为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经过圆通寺满明法师和僧众们的辛勤努力,灵台山作为佛教名山的影响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国内信众…  相似文献   

15.
彭县传为长寿神仙彭祖祠墓所在。彭县有道教教区廿四治中的北平治、平盖治、本竹治。张陵先祖张纲亦葬于县北。张氏传教于仁寿,建碑于洪雅,张陵正一道民多居此域。道民即巴賨人,因族人善战用板盾,又称白虎复夷。板盾又称“彭牌”,故其族即“彭人”。岷山为彭人古居,是氐羌系属的姬姜族人。初唐时诗人沈宇《武阳送别》还有“羌笛胡琴”的居人记载。凡彭人(巴賨)居地皆有“彭”名。古蜀开明王与秦军决战于彭山县;开明王子退保蜀国老巢彭县蓬乡;皆彭族居地。川南彭水,川北彭溪(开江县)。唐羁縻州有彭州,当与甘肃彭原县同为彭人故居。彭县古有麒麟、黄龙、白虎之瑞,实乃开明王族龙虎互婚与神兽(乘黄、吉量)的遗风。开明蜀王实乃  相似文献   

16.
参迦 《佛教文化》2009,(3):71-73
洛迦山位于普陀山东南海中,远远望去,仿佛航行在云雾中的仙舸,又像一尊海上卧佛。从普陀山到洛迦山,机动船约半小时航程,山岛虽近在咫尺,但途中水势澎湃,海浪起伏,古人传说须经过“二十四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小岛孤峙海中,四周礁石嶙峋,千姿百态,像数不清的玉色珊瑚围绕仙山。  相似文献   

17.
简讯     
陈立夫手迹"落户"葛仙山有全真道教圣地之誉的江西铅山葛仙山,因有始建于北宋元佑七年(1092)的葛仙祠而闻名海内外,更因道教、佛教长期和睦共处而为世人称道。葛仙山曾有一座为迎接嘉靖年间宰相夏言上山朝拜而修建的"接官亭",后因年久失修而倒塌。1995年,道佛两教人士决定在山门处原址重建"接官亭",为此专门致书在台湾的陈立夫老先生,求其题匾。陈老先生闻信后,欣然寄来了亲笔书写的"葛仙山"三个大字。1996年12月18日,陈老先生亲书的墨宝用青石镌刻、镶嵌在高10米,占地50平方米雄伟高大的牌坊之上。游人香客纷纷驻足观览,称赞陈…  相似文献   

18.
正龙门洞道众一直将打尘劳、躬耕自养视作必修功课。在龙门洞道院的数十亩山地上,道士们种植麦子和玉米,自食其力,把耕作劳动作为修行的一部分。陕西宝鸡龙门洞古称龙门山,又名灵仙岩,为陇山余脉,地处陕陇交界处。秀水南流,将龙门山一分两半,东为混元顶,西为朝元峰,两峰之间为幽深的峡谷,密林广布,将山崖与洞穴裹藏得严严实实。清代《龙门洞常住碑记》记载:"龙门洞为天地奥区……异  相似文献   

19.
<正>9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道教协会、四川省道教协会、成都市道教协会主办,青城山道教协会、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道教仙山青城山隆重举办。  相似文献   

20.
洞真古观在广东省南雄县城北雄庾公路旁,距韶关市一百三十公里、距县城二十七公里。洞真古观建在梅岭南麓之翠屏山,方圆几百公里仅此一间道观,原系藏经之所,不少隐士在此研读经卷、研注经书。岩上石壁刻有“万福洞”三个大字,落款“大唐吕岩书”(即吕纯阳祖师手笔)。洞真古观建于此。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被贬谪海南,到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获赦北归,路经翠屏山麓,宿于洞真古观。他与道人一同游览翠屏山及梅岭,并为八仙洞题字“诸仙岩”三字,刻于洞上,至今尚存。他还题诗多首于观内,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