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苟东锋 《哲学动态》2023,(10):76-84
20世纪40年代,张东荪和梁漱溟曾在中西哲学比较的背景下提出“中国人极有事的观念,且或化物为事”,“西洋人极有物的观念,且或化事为物”。这说明中国传统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事”的哲学。无独有偶,当代学者赵汀阳和杨国荣等不约而同地重提“事”观念,并分别构思出“事的形而上学”和“以事观之”的哲学进路。可以发现,一种现代“事”哲学已然形成,这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在现代“事”哲学的建构中,一个重要却未被重视的问题是“事”观念的古今之变。传统“事”哲学未能重视由“物”观念所主导的事实维度,从而偏向了价值维度。在“古今中西”的视域中,现代“事”哲学则要求一种扬弃了“物”的“事”观念,进而以之沟通价值和事实,使之不堕入任何一偏,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观念。尽管如此,就中国哲学传统中亦存在一种正视且反省“物”的暗线而言,现代“事”哲学也处于中国哲学传统的延长线上。  相似文献   

2.
事奉     
单信 《天风》1994,(10)
在英文圣经修订标准本(RSV)中,“事奉”一词译作“崇拜”,有时又译作“服事”。这说明“事奉”就是敬拜服事神(“事”有时也写成“侍”)。 “事奉”既然是一种敬拜,那么他服事的对象应该是专一的,圣经从来没有说要“事奉人”。相反,耶稣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太4:10),又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你们不  相似文献   

3.
黎汉基 《中国哲学史》2020,(2):33-39,70
皮锡瑞以“借事明义”概括《春秋》大旨,是一项错误而又有待辨析的学术主张。承认“事”的次要性、工具性和可阙性,不意味必须接受“事”的可伪性。皮氏的举证不能证明孔子和《公羊》作者同样允许“事”的假托,论证欠缺说服力。此外,“借事明义”的观点不见得符合经传的内容,掩盖了《公》《穀》二传也有强调史实的一面,因此不宜把它视作指导经传解读的有效原则。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做班主任工作不仅注重“管”,更注重“理”。“管”,强调制度化,以条条框框约束人,能培养更多听话的好学生;“理”,强调沟通,更人性化,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如果对一个班的学生,有“事”就“管”他们,没“事”就不“理”他们,这样当班主任不仅是不合格的,而且是很失败的。我是这样“管理”我的学生的:一、确立一批“能听话、会干活”的班干部。  相似文献   

5.
希尔 《哲学动态》2003,(9):46-46
意向有三种:永恒的意向,持续一段时间的意向,意向之事完成后就不复存在的意向.人们常说的是最后一种意向,本文讨论的是第二种意向,即打算做的事完成后,意向不消失,当相似情况出现时,还会引起同样行为的意向.  相似文献   

6.
“吊”与“贺”是截然相反的两件事。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慰问,叫“吊”;对别人有喜庆的事表示庆祝,叫“贺”。二者同属精神文明的范畴。 早在我国春秋时,诸侯国之间有哪个国家受灾,其他诸侯国都要相吊。《左传昭公十八年》记有:“宋、卫、郑灾,陈不救火,许不吊灾,君  相似文献   

7.
典型:一个政治社会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仕政 《学海》2003,3(3):124-128
一、国家与社会 :典型的诞生作为一种政治行为 ,“树典型”在中国可以说是古已有之 ,但作为一种自觉的、得到广泛遵从和应用的政治治理方式 ,其出现却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我们现在通常所见和所说的“树典型” ,是毛泽东同志创造并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奉行的一种工作方法 ,大量“典型”的诞生就是这种工作方法的直接后果。最早将“树典型”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来阐述的 ,是毛泽东同志于 1 943年发表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该文提出 ,“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 ,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 ,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 ,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杨周 《天风》2002,(12):30-31
在古汉语中“事”就有“侍奉之意”,“侍”有陪伴侍侯之意,“奉”是拿出来供养,其意指对长辈的侍侯、奉养。在一般基督徒的习惯用语上“事奉”是表示在对待神的事上如何尽心竭力。有人把祷告、传道之事工看成是基督教事奉神的全部,并谣言在其他的事业上不能荣耀神。必须把祷告、传道以外的事丢开,其理由曰:祷告、传道以外的事都不是事奉神,也不能事奉神。更有甚者还引经据典说: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路16∶13),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约6∶27),在祷告、传道以外的事业上即使成就再大,能得人的喜悦,就是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笑声连连的场合里,往往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众多的笑脸当中,总见郁郁寡欢者,问之为何不笑,回答常常是:“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啊。”当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真摆在众人面前,当许多人为此快乐的时候,总见无动于衷者。他们不为之所动的理由是:“这样的事也值得高兴吗?”这类人给快乐设定了一个门槛,达不到则不接受。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大连市中医医院(116013)张秀亭中医的辨证论治,就其实质来分析,不外乎是审证求因,治病求本。但就“证”与“本”的内涵与外延有必要加以探讨。“证候”、“症状”、“病”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证候”是中医专用词汇。所谓“证候”不...  相似文献   

11.
唐思鹏 《法音》2003,(9):10-19
二、无著时代唯识学的再出现与再建立唯识学虽出自佛陀所说的根本圣典———方广诸经,但真正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成为印度佛教思想的主流,则是在佛陀灭度后一千年左右,由慈氏、无著、世亲三位菩萨的大力推阐和弘扬才得以实现,这中间既经过了部派佛教时代,也经过了中观学派时代。(一)部派佛教的出现部派佛教的出现,是在佛陀灭度后大约一百年左右(公元前370年前后),因大天比丘提出“五事”,后称“大天五事”,便酿成教团之争,遂致分裂成上座部与大众部。大天比丘是印度佛教大众部的始祖,“五事”是指大天在教义上的五种主张。依《异部宗轮…  相似文献   

12.
中医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祝由是其中一种较多用于临床治疗的中医心理疗法。中医心理疗法亦称“意疗”,是一种运用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情绪、精神障碍和某些躯体疾病的方法。其中“祝由疗法”可谓是最早的心理疗法,它对心理治疗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最早出现于《素问·移精变气论》,“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在历史上,“祝由”科曾与中医的内、外、妇、儿科等一起,并列于早期学校式的中医教育之中,从隋朝到明朝的太医署都曾设有祝由科”’。了解“祝由”这一具有古老文化特色的疗法所蕴含的心理学意义对现代中医心理治疗有着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常听到一句话,叫做“一生只干一件事”,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居然有2300条。说这句话的有名人,也是普通人,然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却常让我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一、中华文化是中医学的源头与根本 提及文化中医与中医文化可谓千头万绪。《礼记·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必须要有本源,一切生命只有依靠本源才能繁育。即使到了今天,人类哪怕就是掌握了克隆生命的技术,也不能离开源初物种。当然,这不是笔者要说的主要问题,我要说的是中医文化的本源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无私的妻子     
林涛 《天风》2001,(8):25
“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基督是主,是无所不能的主,“在他没有难成的事。”(耶32:17)他是“军长”,只需号令一声,就能出动12营天使(太26:53-54)。可是他知道如此行事,经上所说的事就不能应验。为了让父的事成就,他不运用天军,也不求助于天将。而是运用了“然而”。这个“然而”让他战胜了自己的软弱,胜过似乎占了上风的撒但。有了耶稣的这一“然而”,人类众罪得  相似文献   

16.
骆小春  郭利峰 《学海》2002,(5):194-196
一事多罚是行政执法中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对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进行具体的探讨 ,以期明确该原则的适用性 ,杜绝一事多罚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现代化的内涵“中医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中医现代科学化”。这一内涵中包含有下列要素:(1)“中医现代化”是一个实践过程。中医理论最初形成时的开放性和内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以及显著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中医的发展不能脱离现代科学体系,否则,只能滞后中医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医现代化”将是一个不断地发生量变质变的过程,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发展。(2)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现代科学思想。但这一思想的指导作用是宏观的,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18.
广州《羊城晚报》2004年2月10日有一篇报道,正标题:广州新车牌尾数没了“4”。副标题:此种号牌已从选号库中删除,此举将陆续在全省各地推行。 报道文中说:按照国家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交警局规定,从去年11月全省各地车管所发放机动车号牌不再实行有偿选号,变为电脑随机选号,购车者在办理号牌手续时,由电脑随机选出两个车牌号码,车主必须当场选择两者当中的一个。在具体操作中,如电脑一下跳出两个尾数是“4”的号码,车主所选车牌号码的尾数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4”(广东话谐音为“死”),此时要想更换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相似文献   

19.
1 方证对应是中医的科学内涵中医学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 ,数千年来典籍汗牛充栋 ,有人们的医学实践记录 ,也有人们的思辨性的成果。有科学的成分 ,也有不科学的成分。我们讨论中医发展问题应着眼于其科学成分 ,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本人认为作为医学的中医 ,其精髓在于数千年来积累的方证关系。“方”即方剂 ,是中药应用的形式 ,是证的解决方法 ,是中医临床治疗的最基本武器。“证”即病症 ,是中医临床要解决的问题。它是与方对应的 ,古人所以使用“证”字 ,是因为“证”有证据的涵义 ,也就是说与“方”并行叙述的“证” ,是可以使用该方剂…  相似文献   

20.
    
计文 《天风》2009,(7):1-1
“忙”,似乎是现代人的最大特点,当下,少见有谁不忙的。似乎无一人有空闲,无一刻可歇息。男人不忙,被怀疑事业无成,人缘寡合。女人不忙,便有四肢不勤,家务失查之嫌。于是,“忙着哪!”成为人可以不读书、不回家,不礼拜、不事奉等最响亮的借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