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灯草与石头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兄弟俩,哥哥是前娘养的,弟弟是后娘生的。前娘早已去世多年,家里的一切都归后娘掌管。不用说,后娘很偏心。她安排哥哥每天到石场挑一担石头回来,弟弟呢,每天到草场挑一担灯草回来。草场与石场比邻而居,哥哥的辛苦可想而知。刚开始挑担的时候,弟弟挑上灯草健步如飞,很快就回到家里;哥哥呢,一担石头压到肩上,几乎将他压倒,他只能踉踉跄跄地往前走,走上几步,就要放下担子歇一歇。没过多  相似文献   

2.
论医生的学术与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生的学术与医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关系到现代临床医生的培养方法和成才方式,值得深入探讨。从现代医学发展的固有规律,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医术与学术的关系,提出临床医生的类型,以及医学人才成长的一些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3.
医生的学术与医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关系到现代临床医生的培养方法和成才方式,值得深入探讨.从现代医学发展的固有规律,用辨证的观点,分析医术与学术的关系,提出临床医生的类型,以及医学人才成长的一些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4.
善良的回馈     
在云南的少数民族聚集地,生活着智慧的哈尼族人。哈尼族有位著名的接骨医生,他的医术很高超,自配的接骨草药有着神奇的疗效。接骨医生的医术却并非祖传,而是一次善良之举,让他成为神医。有一年,他背着背篓去采药,在一处断崖旁没有抓牢,失足跌下了悬崖,好在悬崖不太陡,他只是摔断了一条胳膊。医生挣扎着起身,寻找带来  相似文献   

5.
正道教医药学是在道教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医药学。这不仅是因为道士以医术布道促进了它的发展,而且是由于这类医术和药物本身就含有道教修炼的特征。中国古时巫医不分,医家治病多用巫术。春秋时巫、医并行,战国时医药学渐从巫术中独立出来,医生以方士的身份治病,出现方士医药学。汉魏时视医术为"方技",职业医生为"方士",医药书称"方书",学医叫"为方",治病有效叫"善为方"。扁鹊、淳于意、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等促使中医药学成熟,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6.
最美的奇迹     
三个外科医生在一起争夸自己的医术。第一个说:“我给一个人接上胳膊,他现在是全国闻名的棒球手。”第二个说:“我给一个人接好了腿,他现在是世界上著名的长跑运动员。”第三个说:“我为一个厌世者接上了笑神经,他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第一个医生和第二个医生的确是医术高明,他们的手术能让缺胳膊  相似文献   

7.
合欢树     
正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相似文献   

8.
一天大清早,学生们到家里来喊孙医生,说是有个女同学一夜没有睡,说自己害怕,也说不清害怕什么,只说怕得要命,请医生赶快去给她诊治。 孙医生在诊室坐定,见一群男女同学拥着一个身材瘦弱、矮小的女生进来,这女生约十七八岁,愁容满面,惊惶不安,落坐后医生告诉她不要惊惶,有  相似文献   

9.
正67岁的盲人作家郑佩珍,至今无法忘记13岁那年的噩梦。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她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右眼前黑影晃动,看不清东西。母亲带着她去医院诊治,医生告知是高度近视引起视网膜脱落,要赶快手术。母亲筹集了家里的积蓄,赶往上海权威的眼科医院,然而不幸的是手术没有成功,两次手术后她的左眼也跟着模糊了起来。从此,一个13岁的孩子每天在黑暗里煎熬,不能去上学,也不能帮忙做家务,她听到父母的叹息、妹妹的哭泣,听到放学  相似文献   

10.
爱人与爱己     
冯向云 《天风》2005,(10):34-35
教会里有这样一位姐妹,她为了实践“爱邻舍”这一圣经教导,把家里的钱财物品几乎都施舍出去,家里的电话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都可以去打。教会里的许多事工她几乎都要去做,而她丈夫和孩子的饮食起居她却无暇过问。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她丈夫多次劝告她,但还是我行我素,最后与她离了婚。许多人不明白像她这样爱神爱人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幸,她自己也不明白还以为是在为主背十字架呢。像她这样大发“糊涂爱心”的人恐怕不只一个。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1.
隐藏的宝贝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基督徒的信心是相信我们所看不见的,基督徒信心的最大回报是看见我们所相信的。 然而我们人又是多么容易相信自己的眼睛啊!记得,有一位与我挺要好的女同事,她人很和善,待人也诚恳,但是很忧郁,又极易产生自卑感,比如别人的职位比她稳定,别人的老公有地位又有车,都会引出她的嗟叹。她不是妒忌,却无端被别人表面的成功打倒了。我向她传福音,她因着生活中的一些需要就向神开口祈祷了,感谢主,神垂听了她的祷告,帮她从那些困境中走出来。但是,她仍然还是忧郁。她不断被自艾自怜这根绳索捆绑得喘不过气来,在人与人攀比的虚荣里  相似文献   

12.
良心问     
一日,妻向我讲起关于她孩提时候的一个故事。她说,一个雨天,她放学回家经过邻舍的一棵桃树,树上的桃子熟得透红透红的,悦人眼目。于是,她顺手拣起几块石头打落了满地的桃子。当桃子装入衣袋的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位医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还有个很独特的嗜好:种树。他拥有10英亩的土地,除了治病救人外,他的目标就是要把这块地变成森林。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麻风病,许多人立即色变。在以前,一旦染上这种病,就意味着丧失了生而为人的权利与自由,轻则被终生隔离,重则被活埋、烧死甚至集体屠杀。建国初期,国内麻风病人超过50万人,然而,有一位奇女子凭着她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改变了这一切。她,就是李恒英。  相似文献   

15.
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对医疗卫生事业以及医学科学具有忠诚及奉献的职业精神,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既要有精湛的医术又要有高尚的医德,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能够做到妙手回春、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现代化进程中医生的身份认同由"朝圣者"向"异乡人"转变,医生职业精神有退化的可能。后现代的社会境遇与个体犬儒化的生活选择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身份重建与天职观念的复归以及制度激励与制度保障是重构医师职业精神以及重建医患关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岁那年,我暗恋上了我的堂嫂章敏。章敏最初是我姐姐的同学,她长相一般,穿着也很朴素,第一眼看她印象并不深,细看就会看出一些让人回味的东西。她是那种清秀、淡雅、越看越好看的女人。可她后来却与我的堂哥结了婚。堂哥是个生意人,常年在外,让她留守在家里。章敏除了看看电视织织毛衣外,整天闲在家中,很是有点寂寞,于是经常来我家里玩。有什么不顺  相似文献   

17.
贞德的判决贞德在宗教的陶冶下成长,习以为然地服从教会,把自己看作教会的儿女。她怎么能相信主教们会欺骗她呢?她自始至终相信教会人士都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所以她总不理解为什么审判她的法官是这样残酷无情,他们提出的问题又这般违情背理。幸亏她有天主和圣人们的帮助。然  相似文献   

18.
中医医术观主要包括:道术关系、医术地位、医术性质和医术评价等内容,这些医术观念,使得医术自始至终都受到生命的指引,处于道德的规约下,在医术面前,生命一直被视为"至重",促使医学实现了以生命为本的宗旨.面对当代"技术主体化"及其带来的诸多问题,中医文化的医术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女儿上初一后莫名其妙地拒绝和男同学交往。妻子批评她被我阻止了。我告诉妻子,孩子和他们没有矛盾,这样做可能缘于朦胧的异性意识。妻子不相信,我便说起了我那“荒诞”的青春期。十三岁和哥嫂闹分家我的哥哥是位中学教师,文质彬彬一副学者派头;我的嫂嫂贤淑温顺对我很好,我很喜欢她。在我的想象中他们没有什么龌龊的地方。想不到的是一个闷热的中午,我无意中发现他们赤裸裸地在床上翻滚。我感到呕恶欲吐,极度失望,恨不得砸开房门把他们赶走!从此,看到他们就想到那丑陋龌龊的中午,路上遇之绕道走,更无法忍受他们出现在家里。我对爸爸说:“我…  相似文献   

20.
在与“法轮功”痴迷者接触中,我遇到过一位50多岁的家庭妇女。交谈中,她很认真地看着我说:“‘法轮大法’真是好。它法力无边,只要真心修炼,它可帮你消除一切灾难。你看我练功前得了肺癌,吃了好多的药,看过很多医生,病也没好。练了功后,我身体什么病也没了,再也不打针吃药了。这是真的,你要相信我的话。”我笑了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