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与宗教》一书的“科学与宗教冲突”部分,收集了7位学者文章,从宗教内部对于科学的态度之历史发展、科学与宗教方法之比较、以及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解决重要问题方面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科学与宗教关系在根基上是冲突的,澄清和回应了部分倾向宗教的学者提出的二者关系调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宗教》一书的“科学与宗教冲突”部分,收集了7位学者文章,从宗教内部对于科学的态度之历史发展、科学与宗教方法之比较、以及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解决重要问题方面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科学与宗教关系在根基上是冲突的,澄清和回应了部分倾向宗教的学者提出的二者关系调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文化中,宗教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与它相关所形成的冲突是许多冲突中的一部分。胡适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中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与宗教的冲突中也扮演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胡适不相信任何宗教派别中的“超验绝对”和宗教引致人类至善的承诺,他虽然没有专门写一部拒斥宗教的书,但在他的著论中,基本上前后一贯地强调了对宗教的拒绝和反对。那么,胡适没有成为任一教派的信徒,拒绝“超验”性“神”的存在,否定宗教体验的价值,其基础何在呢?或者说,是什么东西支持他走向无神论,使他远离“超验领域”而一去不…  相似文献   

4.
共和国走过的50年,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就是这光芒四射中的灿烂一束。当今世界,因宗教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政局动荡和局部战争频繁发生,而我国各宗教团结稳定,和睦相处。中国处理宗教问题的英明政策和成功实践,已愈来愈引起广泛关注。毛泽东说:“共产党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周恩来说:“让宗教还它个宗教的本来面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根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中国宗教实际,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把爱国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政治上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5.
罗素的对立论 著名的当代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cll,1872~1970)曾对基督教与科学的冲突作过较系统的历史考察与方法论批判。这主要见于两本书,《宗教与科学》(1935)和《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1959)。 在罗素看来,宗教与科学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长期冲突的两个方面,而这冲突双方所反映的又是两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蔡元培早期曾致力于从日本引进西方近代学术,尤其是在关于哲学与宗教、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等问题上深受日本近代佛教哲学家井上圆了的启发.但井上是以“科学”的方法和“哲学”的逻辑来论证“宗教”特别是佛教的意义和价值,而蔡元培无论是主张“佛教护国”论还是“科学救国”论,都是以把中国建设为科学与民主的现代化强国这一政治诉求作为出发点.蔡元培与井上圆了的宗教观是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折射与反映.  相似文献   

7.
说到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普通人马上联想到布鲁诺被烧死在意大利的鲜花广场,联想到伽利略的审判,塞尔维特被野蛮地用慢火烤死.所以流行的见解是,科学与宗教势不两立,你死我活.但实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可否认,科学和宗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念体系,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在一定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激烈的冲突.但那仅是人类漫长历史上短暂的插曲.拿上面的事例而言,只有审判伽利略才是科学与宗教冲突的案例.布鲁诺和塞尔维特都是因为提出与宗教当局不同的神学见解才受到处罚的.他们的案例说明中世纪基督教会在宗教教义方面的不宽容性,其后果则产生了宗教对科学的压制和迫害的事实.实际上,如果我们认真分析科学的历史,仔细研究科学与宗教的语言游戏规则的话,就会发现宗教与科学之间是一种多重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儒教研究的里程碑──《中国儒教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儒术仅仅是一种“学说”,还是一种“宗教”①,这是中国大陆学术界近20年争论最甚的问题之一。早在本世纪初,韦伯出版了著名的《中国的宗教》(中文译名为《儒教与道教》)一书,专门讨论了儒教与道教各自的特点及中国宗教的社会背景。在这里,他不仅肯定儒学是宗教,而且对儒教的特征作了大要的分析和描述:第一,儒教“是面向今世的”,是世俗性的宗教,既没有西方宗教的“原罪”说,也缺乏“救赎”观念。第二,儒教是秩序的理性的宗教。他看到,对中国的儒家士大夫而言,在政治上维护信仰比对民生的关怀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科学与道德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认为科学覆盖了经验世界的自然知识领域,而宗教则覆盖道德和价值领域,两者是互不重叠的权威领域。然而"冲突论者"的态度则认为这种中立态度并不现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还有一种分析性态度,认为科学与宗教只在形而上学的问题上冲突,而在道德伦理问题上并不冲突。本篇将评述《科学与宗教:它们可以调和吗?》"科学与道德:两个不重叠权威领域"部分的三篇文章,引述与评论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张雪松 《天风》2022,(4):58-59
<正>最近一段时间,俄乌冲突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常说“宗教是历史的钥匙”,很多人也确实习惯于从宗教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甚至援引亨廷顿“文明冲突”的理论,认为乌克兰处于天主教与东正教两大文明板块的交汇之处,最容易发生战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这一概念,是对江泽民宗教理论的合理概括,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定位。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条件。一、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是“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形成的时代基础江泽民对宗教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始终着眼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着眼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发展,着眼于国际斗争和冲突的新特点,这为“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形成奠定了时代基础。(一)着眼于国际政治变化发展的大环境来观察和思考宗教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  相似文献   

12.
说到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普通人马上联想到布鲁诺被烧死在意大利的鲜花广场,联想到伽利略的审判,塞尔维特被野蛮地用慢火烤死。所以流行的见解是,科学与宗教势不两立,你死我活。但实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可否认,科学和宗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念体系,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在一定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激烈的冲突。但那仅是人类漫长历史上短暂的插曲。拿上面的事例而言,只有审判伽利略才是科学与宗教冲突的案例。布鲁诺和塞尔维特都是因为提出与宗教当局不同的神学见解才受到处罚的。他们的案例说明中世纪基督教会在宗教教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8月28日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在隆隆的鼓乐.激情饱满的演唱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祈祷仪式中,宗教与精神领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热烈隆重地召开了。大约有1000多名身着各色服装的宗教界人士和其他代表坐满了整个会场。大会秘书长简恩先生说,“宗教领袖们能够在联合国总部相聚,这是联合国成立55年来的第一次”,而“会议之所以能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理由很简单,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冲突与宗教有关。”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号召对话,发挥宗教领袖在转化冲突中的作用,朝向宽恕与和解,结束贫穷的肆虐和环境恶化。” 在大会秘书长简恩…  相似文献   

14.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科学 论断,为理性解决宗教现象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问 题指明了方向,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新境界。 应该说“相适应”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共存、和 谐相处的客观必然的、理性的选择;而有效的促进和 引导适应,首先必须理性地选择体现历史和时代精神 的适应理念。按照宗教工作的总方针和与时俱进的时 代要求,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应确立和 选择如下基本理念: 一、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 “君子和而不同”。尚中庸、喜和谐,是中华民族 …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12~13日,中国无神论学会召开了近50人的学术研讨会,主题是“科学与宗教”,有十几位专家学者作了发言,内容涉及了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科学与宗教世界观和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对立冲突;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在社会、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等等。专家学者或从基本事实,或从理论渊源,或从  相似文献   

16.
道伟 《法音》2005,(10):33-38
台湾圣严法师曾在勖勉中华佛学研究所同仁的开示中说过:“要立志做一个宗教家,而不只是一个佛学研究者。但是一位优秀的宗教家,必须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这也就是强调,“佛学研究”与“佛法修持”其实并不冲突。作为佛弟子,不仅要成为一个“佛学的研究者”,更应是“佛法的修持者”。这意味着我们不光要从事佛学研究,更要有担当,成为一位优秀的“佛教宗教家”。本文就是以这样的角度说明佛法修持与佛学研究之间存在着“本末体用”互补相资而不可分割的关系,并尝试依留日的修学见闻,尝试探讨中国佛教现代化开展中佛法修持与佛学研究的双重课题…  相似文献   

17.
选自《Science and Religion:Are They Compatible?》,保罗·库尔兹(PaulKurtz)主编,2003年由普罗米修斯出版社(Prometheus Books)出版,导言第一部分。为使读者更易理解文章内容编译者自加了小标题。“上帝创造了独立的灵魂”这一神学教条,成了宗教反对堕胎、出生控制和人工受精等医学科学的基本理由科学与宗教是协调的吗?或者说,他们有必要冲突吗?他们的关系长期被争论着;而且,从科学与宗教两大阵营利益的历史来看,它们之间的冲突程度也一直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1.科学带来社会巨变,却被指称占了宗教的领地虽然,古代希腊与罗马培育了…  相似文献   

18.
推进中国宗教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进展,宗教在当代社会的作用日益明显,如何科学地把握中国宗教的状况、特点及发展趋势,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哲学宗教学系连续举办了两项活动,期望以此促进对中国宗教的实证科学研究。10日至12日,“中国宗教社会学:现状与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举办以“宗教社会学”命名的专业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余名专家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教授、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巴克(EileenBarker)教授、…  相似文献   

19.
郭锐 《美与时代》2004,(4):26-27
美的构成,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不应简单地说成是主要部分的构成,否则我们会停留在主与次的某种错误的概念中。一幅作品的失败或许并不因为画面“主体”的设计不合理,却有可能是“次体”起了决定性的破坏作用。我们总认为决定作品成败的只是一幅画面的主体,是中心,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域却常被我们所遗忘。  相似文献   

20.
“宗教市场论”是为宗教高速扩大势力支招的。它把神灵当作商品,把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当作公司和商人。将信徒和俗众当作需求者.而社会和文化领域则是宗教市场或潜在市场。它发现的“信仰法则”是:一神教最具竞争力。多神教软弱无能;“张力”和“排他性”是宗教得以强大的内驱力,宗教冲突,特别是担当社会冲突的载体,是吸引教徒“委身”最有力的渠道。它把宗教的经济收益定为最高利益。鼓动社会一切领域都应该对宗教开放,自由竞争,蔑视民主宪政。抨击国家主导。属于宗教至上、宗教无政府思潮。其在中国是向依法治国的方针挑战,直接冲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