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纯闻 《法音》2022,(7):41-43
<正>云居山真如禅寺坐落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南隅云居山顶,四周峰峦崔嵬,中央平坦开阔,天泓明月,波光粼粼,状如莲花圣城。真如禅寺自唐宪宗元和三年(808)道容禅师肇基千二百年来,禅风浩荡,高僧辈出,五宗法脉,衍流至今,素有“禅宗最胜道场”之美誉。一、汉传佛教崇俭戒奢的思想崇俭戒奢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福惜福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理念。古德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以俭得之,以奢失之”。佛教门中,亦复如是。《中阿含经》云: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农禅并重,当地的农民以日常的农耕方式,收获了健康自然的食物,也带动了经济发展。农禅虽不高深,却是佛教质朴观点的一种体现:为农民创收,农民才得以安适自在。一历史上在农耕为重的中一国,禅宗首倡"农禅并举",《百丈清规》里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口号,佛法不离日用,直心即是道场,农禅成为禅宗僧侣必不可少的修行法门之一。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怀海禅师一生奉行、倡导这一制度,彻底改变了旧禅规里重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7,(5)
“农禅并重”是中国佛教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具体实践。几年来,许多寺庙根据自身的条件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事实说明,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和发扬佛教农禅并重、注重学术研究和国际友好交流三个优良传统,中国佛教就能够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调。相福建连城中华山性海寺,  相似文献   

4.
正一诚禅师(1927-2017),字悟园,湖南望城人。1949年,在湖南长沙县(今望城县)黄金乡洗心寺剃度出家。1956年,在广东省南华寺受戒。1957年,一诚禅师"安单于云居山,随众止住,诵习禅坐。"[1]于性福大和尚座下承嗣沩仰法派为第十世传人。旋得虚云老和尚代传观本明一和尚法派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1985年升座荣任云居山真如禅寺方丈。"此后业行身先、刻苦修持、勤事农禅、精育僧才、重肃道风、严行规矩,数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18,(9):34-36
历史上,江西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方面就作出了积极贡献。佛教“农禅并重”发源于江西,禅宗史上著名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发生在江西,禅宗一花开五叶,三叶在江西。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南昌传教期间形成“南昌传教模式”“利玛窦规矩”,是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6.
正东山法门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以道信、弘忍、慧能、马祖道一、怀海等为代表的佛教高僧奠定了修心禅法义理。慧能的识心见性、顿悟成佛以及百丈怀海倡导的农禅并重,使修禅转向意境的体验并导向了生活禅,改变了"一钵即生涯"的僧侣生活方式。农禅推动了茶园的耕作和制茶的工艺,出现了"名寺出名茶""僧家造法极功夫"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2月27日)人天眼灭,法海舟沉;山河失色,草木含悲。本会名誉会长,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名誉主席,北京法源寺、江西靖安宝峰禅寺住持,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退居住持一诚长老,于2017年12月21日在真如禅寺化缘了毕,安详示寂,世寿91岁,僧腊68年,戒腊61夏。  相似文献   

8.
佛教财富观与寺庙经济拉灿佛历来倡导“利乐有情”、“农禅并重”的人间佛教思想。在持戒修行的同时,不放弃对物质世界的注重和对世间财富的获取,并主张通过合法途径和非暴力形式,反对非法交易而获取暴利。佛教以慈悲之心主张社会经济发展,大众丰衣足食,即佛教不主张...  相似文献   

9.
"农禅并重"是汉传佛教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它一方面解决或缓解了寺院大规模的食物需求问题,另一方面叉为佛教徒提供了实践佛法的修行平台。历经一千多年传承,"农禅并重"制度在佛教各宗派间发扬光大,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环境与一千多年前相去甚远,"农禅并重"的实践也必然会发生改变。本文在梳理了"农禅并重"兴起的背景和演化脉络的基础上,以北京龙泉寺"大地心"农场为例,分析了"农禅并重"在当代的实践与经验。该农场的独特理念和做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也许在短时期内它不具有大规模推广的可能,但至少在概念上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智梁 《法音》2007,(7):6-7
本刊讯今年4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回到江西永修县,视察他曾驻锡五十年的道场——云居山真如禅寺。云居山位于江西省永修县境内,真如寺座落在云居五老峰前。据南宋张大猷撰《云居开山缘起记》记载,云居山建寺始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当时,道容禅师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上,江西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方面就作出了积极贡献。佛教"农禅并重"发源于江西,禅宗史上著名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发生在江西,禅宗一花开五叶,三叶在江西。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南昌传教期间形成"南昌传教模式""利玛窦规矩",是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见证。2016年以来,江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以及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在推进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  相似文献   

12.
水西佛教,是指在南北朝时期围绕安徽泾县水西山寺院群而逐渐形成的佛教文化。水西佛教在安徽佛教史,乃至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里是中国最早传入佛教的区域之一,东汉时期的楚王刘英在此传播佛教;东晋时期庐山刘遗民在此开净土信仰之先。在唐代,水西地区成为禅宗重镇,临济宗祖师黄檗希运创宝胜禅寺弘扬禅法,宝胜禅寺因此被尊为临济宗祖师道场,享有禅宗“皖南第一古刹”美誉;迄至明代,这里不仅有高僧季潭宗泐弘扬禅净合一,还有阳明后学开办水西书院,举办著名的“水西会讲”,堪称儒释融合的代表性区域。  相似文献   

13.
正净住禅寺的复建设计秉承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设理念,既保持传统丛林寺院风格,又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同时规划建设禅修中心,为大众提供心灵静修的处所,发扬禅宗"农禅并重"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实践。一净住禅寺,位于江西省宜春丰城西北的九龙山,为唐代高僧马祖道一创建,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14.
释慧林 《佛教文化》2013,(1):118-120
有人来问我:什么是禅?这不难回答。禅就是真如妙心,禅就是诸法实相.禅就是清净心、平等心、平常心,就是看破放下,就是自在解脱。但是,我又轻声地问自己,你真的懂禅吗?究竟什么是禅?说到中国佛教的禅,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六祖坛经》。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当中,只有这样一部中国人自己记述的佛教典籍,被称之为“经”。作为这样一部珍贵的佛教文献,《六祖坛经》为我们展现了公元七、八世纪,中国禅宗史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透过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北宗神秀、菏泽神会、青原行思等众多祖师的身影,我们或许可以从中领略到“禅”的身影,或许可以从这样一部《六祖坛经》中,找到我们谜题的答案——究竟什么是禅。  相似文献   

15.
一、大乘佛教的思想体系按照佛教思想发展的过程来说,印度佛教可以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数、大乘佛教三个阶段。大乘佛教在印度有中观、瑜伽、密教之分;传到中国又先后形成天台、三论、唯识、华严、禅、密、净土、律八个宗派。我们要探讨“真如”一词的含义,首先必须弄清大乘佛教各派的思想体系。因为各派的思想体系不同,对“真如”的看法也就不一致。玄奘的及门弟子窥基(632—692)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应台湾中台禅寺惟觉老和尚邀请,中国佛教协会组成大陆佛教参访交流团,于8月30日前往祖国宝岛台湾,参加中台禅寺新建工程落成启用暨佛像开光洒净大法会。大陆佛教参访交流团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杨同祥副局长任名誉团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任团长,一诚法师、学诚法师、新成法师、海山法师任副团长,中国佛教协会张琳副秘书长任秘书长。团员分别来自北京、四川、江西、江苏、广东、福建、上海、河北,67名团员中出家法师占49位。中台禅寺位于台湾省南投县埔里镇,由惟觉法师于1994年创建,是台湾著名的禅…  相似文献   

17.
何明栋 《法音》2002,(1):49-49
本刊讯2001年12月23日至25日,“马祖及其洪州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马祖道一大师创立洪州宗的弘法道场———南昌佑民寺隆重举行。南昌佑民寺肇建于梁代天监年间,迄今将近1500年。唐代称“洪州开元寺”,大历年间马祖道一禅师驻锡于此,创立洪州宗。此后,洪州宗风弘传中华大地,远播韩国、日本、东南亚及欧美。12月23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佑民寺法堂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方丈一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倪强先生,《丛林》杂志执行主编、南昌佑民寺住持纯一法师,韩…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佛教运用判教的方式圆融了佛教经典的各种教理,形成了天台、华严两大教理思想体系。中国佛教认为各种修行方法都不过是安心、明心、开悟的方便,从而实现了修行方法上的圆融。中国佛教用“格义”、“比附”、“会通”的办法,与儒道两家相互圆融,在中华文化结构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从“不敬王者”到“礼拜君亲”,从“乞食分卫”到“农禅并重”,佛教终于融入了中土世俗社会生活之中,取得了僧俗之间的圆融和谐。当代人间佛教发展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以圆融的智慧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其他宗教和平相处,积极契合当代众生的根性。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9,(1)
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派遣的七名禅僧,于1998年11月15日至25日在河北赵县柏林禅寺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中国禅寺修行体验。在中日两国佛教悠久的传统友好关系中,河北柏林禅寺曾三次接待日僧驻锡:第一次是唐文宗开成五年(84...  相似文献   

20.
陈铭枢(1886-1965)广东合浦人,字真如,毕业于保定军校,是十九路军缔造者,1932年淤沪抗战威震一时。他18岁加入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在《民报》(同盟会宣传刊)中看到谭嗣同著《仁学》共二章,由梁启超在日本印行、书中认定:“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放唯识”,并以仁以道为要义。抨击封建统治专制,号召“冲决网罗”提倡学习西方国家政治经济,陈阅后省悟人生有新的天地,就是以这因缘才引得“佛’年萌芽,故字真如。在第二次革命失败、亡命日本时,住到桂伯华(江西人)先生处听讲佛学,从此对佛教产生相当感情,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