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梵蒂冈     
在罗马市西北角,容纳了世界上一个著名的特殊国家-梵蒂冈(Cittadel Vaticano)。 教廷是天主教会的最高的机构,梵蒂冈则是罗马教廷所在地。这个国家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人。梵蒂冈国土有限,但其影响却遍及地球,约有10亿多天主教信徒居住在世界各地。每当元旦或其它重要宗教节日时,世界各地的几十万、几百万教徒来此顶礼膜拜。 梵蒂冈以圣彼得(P.Z.O.S.Pietro)广场为中心,正中是圣彼得堡大教堂,左面是规模宏大的旅馆,右面是梵蒂冈博物馆、图书馆和美术馆。圣彼得是耶稣的第一…  相似文献   

2.
海外消息     
晓望 《天风》2013,(4):63-63
梵蒂冈选出新教宗 2013年3月13日晚间,梵蒂冈西斯汀教堂的钟声响起,随之广场上响起众人的欢呼声。罗马天主教枢机团经5轮投票后,宣布新任教宗是来自拉丁美洲阿根廷的枢机主教博格里奥(Jorge Bergoglio),  相似文献   

3.
从罗马的圣天使古堡进入梵蒂冈圣彼得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建筑就是位于广场西面的圣彼得大教堂。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在教徒心中那就是上帝居住的房子。虽然现在的圣彼得大教堂是中世纪的产物,但事实上圣彼得教堂在4世纪时就已经兴建了。它的历史几乎是与基督教的发展史同步  相似文献   

4.
房赢 《天风》2007,(8):33
一月的无锡,空气中迷漫着冬的气息。走进一个引人注目的广场,自然地就看到了一座西式的教堂。红色的砖墙,独立的钟楼,立刻令人感受到了教堂的威严和神圣。虽然这个主日的清晨让人觉得一丝寒冷,但教堂门前“热闹”的景象却让人感受到春的温暖。一眼望去,教堂的门前攒动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有的是到教堂聚会的弟兄姊妹;有的是教堂进行接待侍奉的义工;有的是看到这样一座独树一帜的教堂而走过来观望的“外人”;有的则是  相似文献   

5.
最近,意大利乔万尼等四名神父组成一个旅游团,从外地来沪。因该团在沪只有半天时间,故下车后就直趋徐家汇天主教堂参观,到时已近下午五时。他们在教堂内虔诚地举行了宗教敬礼,并咏唱圣歌。步出教堂后在广场上询问了教堂的情  相似文献   

6.
1996年9月,经郝瑞教授的举荐,我有幸获得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和美国华盛顿大学中国项目的资助,来到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 了解美国宗教与宗教徒,在离开北京前就列入了计划。当时我想,要了解宗教,也许最好的办法是与信徒生活在一起。我的宗教田野考察就从我住进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单身女士安贝SB#相 深入“田野” 第一个星期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要求跟安员到教堂去做礼拜。安贝的教堂名叫西雅图第一自由卫理公会教堂(seattle First Free MethodistChurch),英文简称为FF…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传播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媒体也成为传统宗教在世俗社会中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梵蒂冈也积极利用网络来传播教义、发展信众,发挥着天主教乃至整个西方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布鲁日(Bruges),弗拉芒语的意思为“桥”,有桥就一定有水。我曾经在布鲁日仔细体味它的四个季节,不一样的风物都曾让我迷醉。以水为轴心,小城的潜力忽闪在小巷的窗台下,近郊的庭院里。它并不年轻,但亮丽依然,它精致散漫,如同那些分布城区的雕塑,默默疏通着城市文明的脉络。多少形容词或排比句,其实都无法涵盖桥城的魅力。圣血朝拜 几乎所有的欧洲城市的主题都离不开宗教。厚重的宗教氛围为布鲁日平添了一份神秘。一座座修院、教堂及纷呈的宗教团体,使她成为欧洲著名的圣血朝拜中心。一个个以宗教为主线的传说书写着小城丰厚…  相似文献   

9.
大街教堂是地处湘北某地的一个基督教堂。该教堂自1999年成立以来,迅速发展成为当地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基督教堂。但是,大街教堂在当地取得迅速增长的同时,也与其他基督教教堂和宗教管理部门之间发生了诸多复杂的互动现象。本研究在详细阐述大街教堂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之上,尝试从"宗教权威"视角来理解这一宗教变迁,并以"宗教权威的建构与表达"为概念工具来把握个案。最后,本文提出了"宗教权威"的定义,并对其加以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重活一次     
一个人到了37岁的时候,突然决定重活一次。准确地说,是想活出一种新的样式来,我不知道是不是太迟了。几年前在烟台的一段时间,我接触了一点宗教的皮毛。每每听到从教堂里传出的圣乐,虽没有什么觉悟,但渐渐地在我心里有了宗教的意蕴,又渐渐地感觉到内心里有种声音与我有着心灵的呼应,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我迟疑着不知道应该欣慰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建筑在艺术史中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尤其是哥特式教堂,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时代价值,彩色玻璃窗是哥特式教堂的重要组成元素,牵引着光照艺术与宗教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力图通过对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彩色玻璃窗的研究,探析光照艺术在宗教背景下的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黑教堂     
一位外地朋友正与我在电话里聊天,突然他大叫道,我知道你喜欢什么音乐了!我愣了,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家音响里正放着的音乐从电话中“流”了过去。不久后,这位很爱也很懂音乐的朋友从美国访问回来,送我的礼物是一盒教堂音乐,他说,这肯定是你喜欢的。 又一位朋友即将远行,临别时,他送了我几盒音乐带,说,这些都是我自己拼录的,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回家后,放出来听,发现大多是很美的宗教歌曲。我真想问他,你怎么会知道我也喜欢这样的音乐? 我不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今生今世恐怕很难真正信仰一种宗教了。但是,我喜欢教堂音乐。也许不  相似文献   

13.
欧洲的教堂     
走一趟欧洲,你会有“中国的寺庙,欧洲的教堂”的感觉,参观教堂几乎成了每到一处的重要项目。在德国北部的卢卑克的圣玛丽教堂,我静默坐了十几分钟,体会到了那种神圣虔诚的感觉;走进巴黎圣母院。在黝暗的大厅里,但见人们擎着十个法朗一支的蜡烛在穿行、朝拜;而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教堂,那优美、整齐的唱诗班的歌声,让我不禁驻足聆听。整个欧洲有多少教堂我没统计,但可以举两个例子:荷兰的一  相似文献   

14.
古运河畔,三里桥堍,座落着历经数十年的无锡天主教若瑟大堂。我是个曾有幸被边防部队邀去协助戏剧创作的青年作者。1981年8月中旬,我刚从昆明军区完成任务后回到家乡,一天途经北大街三里桥,恰逢圣母升天瞻礼,天主教若瑟大堂内外,一片欢腾景象。我惊异地站住了。说实话,自小至大,我几乎还从没见到过天主教信徒们的活动呢;十年动乱前,我还年少,后来,宗教活动被“四人帮”禁绝了。如今天主教恢复活动,我不由新奇地走进天主教若瑟大堂。教堂是新近修复的。置身在教堂的墙沿边,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不适应教堂里的光线;它只从天窗采光,比较暗,以至  相似文献   

15.
6月30日,来自北京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近400位宗教界代表人士,齐聚基督教海淀堂,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启动仪式。上午9点,启动仪式在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中拉开帷幕。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于教堂前广场上空,迎风飘扬,众人行注目礼。  相似文献   

16.
正宗教活动场所是经依法登记,供信教公民经常进行集体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和其他固定处所。寺观教堂管理是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管理寺观教堂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寺观教堂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考验。依法加强和创新寺观教堂管理,对于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促进宗教自身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外消息     
《天风》2014,(7):63-63
以巴最高领导人出席梵蒂冈祈祷会 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于5月底访问中东期间.邀请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与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到梵蒂冈,共同为和平祷告。史无前列的祈祷会.于2014年6月8日在梵蒂冈花园举行.被传媒形容为梵蒂冈首次出现的跨宗教聚会。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1周年华诞,举国欢腾,全国各族人民共庆这一象征中华民族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真正站立起来的伟大日子。然而,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却上演了一台闹剧,一些曾经在中国犯下丑恶罪行的外国传教士以及追随者被册封为“圣人”。梵蒂冈不顾中国人民包括广大天主教徒的强烈反对,坚持搞“封圣”的倒行逆施,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情,这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梵蒂冈的“封圣”揭开了中国人民淤积在心底的历史伤痕。梵蒂冈此次“封圣”的120人,有相当一批是外籍传教士,大都死于鸦片战争至义和团运动期间…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的悠闲、悉尼的美丽,早在未去之前就已略知一二。在遍览悉尼名胜之余,我常常漫步悉尼街头,被它特有的宗教文化所吸引。在悉尼随处可见建筑风格各异的不同教派的教堂。坐落在海德公园旁侧的圣·玛丽大教堂是澳洲最早的天主教主教座堂,它的葬有早期传教士的地宫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尤其令我瞩目的是,在一些欧式哥特风格的教堂门上,有醒目的用中文写着的宗教活动安排,并可看到大量华裔信徒的身影。澳洲作为一个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以白种人居多的国家,既有与欧美文化相似之处,又有其独有的特征。宗教的多元化 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20.
教堂是引领基督徒宗教信仰生活的重要场域。教堂引领的宗教生活主要通过各种基督教仪式表现出来,通过对乡村基督教堂仪式的考察发现,教堂仪式在建立神圣关系的同时,亦满足了传统乡土群体团结整合的需求。乡村教堂仪式,融合了传统关系的经营与宗教互动的意向,增加了基督徒村民的团结感,增强了他们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和心理能量,使得他们以某种程度的群体稳定性适应着乡村社会的变迁。我们对乡村教堂的礼拜、圣餐、婚礼、葬礼、融合性仪式进行分析,来观察这些教堂仪式在维系信徒"与神同在"的同时,又是如何发挥其乡村团结的社会功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