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文摘     
丁光训主教的神学主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在爱中寻求真理》一书中刊载了瑞士白德培的文章《丁光训主教的神学主旨——“爱永不止息”》。作者认为,丁主教的历史考据见解表明他是一位深刻的诠释学神学家和教会领袖。在对圣经文本进行解释的同时,他也对自己所处的时  相似文献   

2.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丁主教的上帝观的形成及其内容的分析,指出丁主教的上帝观的核心内容是"上帝是爱",上帝是一位眷爱人类世界的上帝。这样的上帝观为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4.
每当提及神学思想建设,都会让人想到丁光训的贡献。关于神学思想建设的提出方面,丁光训明确了神学思想建设之用意是针对中国的现实处境,建设中国教会自己的符合圣经的神学思想;关于神学思想建设的内容方面,丁光训主要从"淡化因信称义"、"正确的圣经观"、"建立人间宗教"三方面阐述了他的观点;在神学思想建设的本质一节,笔者透过分析,认清神学思想建设其实质是一场以服务信仰为本,政治或文化为辅的神学运动,而不是相反;在其贡献的形成一节,笔者试图从不断改变的中国现实,普世合一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的圣公会三个外围因素,及丁主教的虔诚信仰,人生经历,人格魅力三个内在因素共同来解读丁主教何以对神学思想建设产生这样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刘华俊 《天风》2001,(9):20-22
近年来,丁主教一直在倡导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他多次说过:“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他指出:“一个没有神学家的宗教,一定是低级和原始的宗教,不思考问题的宗教,一定是同理性格格不入的宗教。”(注:《丁光训文集》240页)思考什么?丁主教指出,思考有关圣经的问题,思考有关教会的问题,思考有关教会与社会、国家的问题,思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可见,神学并不是空洞的玄思,而是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特色。神学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教会的精神境界和思  相似文献   

6.
丁光训主教是中国基督教的著名领袖,是爱国爱教的楷模。丁主教一直为中国基督教的健康发展不懈努力,提出了"宇宙的基督"、"上帝就是爱",以及"和好共生"的神学思想。本文旨在通过阐述丁光训主教的神学思想,总结这些宝贵的思想对基督教中国化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上帝就是爱     
经文:约8:1—11,约壹4:7—8 丁光训主教不久前在全国两会本届第二次全委会会议上作了一个重要发言,发言中他提出了一个神学观点:爱是上帝的第一属性(见本刊本期《圣经中上帝的启示是渐进的,不是一次完成的,而人对上帝的启示的认识,也不是一次完成的,也是渐进的,逐步提高的》  相似文献   

8.
<正>我每次读丁主教文章均有不同的体会,其中有的文章读过三四遍后,所得的启发与帮助由浅入深,令我感慨万千。下面浅谈我读《丁光训文集》中"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后的感想与收获:丁主教是世界基督教界的知名人士,被公认为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他的神学思考与发言素材都是从福音处境化的角度展开的,在"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中,丁主教主要站在中国教会曾面临二次历史考验的平台上,根据弟兄姊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王荣伟报道:"今天是我们进入神学思想建设新阶段的一天,我们将转入‘圣经观'这一新的命题上……"这是丁主教在华东六省一市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上所传出的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今年时逢丁光训主教倡导中国神学思想建设20周年。为什么要致力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为什么神学思想建设乃是办好中国教会的根本课题或关键任务?为什么中国教会不能没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为什么要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来树立正确的圣经观与教义观?为什么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要植根中国土壤、吸收中国文化、走中国化道路?丁光训主教关于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至今仍对推动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不失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1.
今年时逢丁光训主教倡导中国神学思想建设20周年。为什么要致力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为什么神学思想建设乃是办好中国教会的根本课题或关键任务?为什么中国教会不能没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为什么要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来树立正确的圣经观与教义观?为什么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要植根中国土壤、吸收中国文化、走中国化道路?丁光训主教关于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至今仍对推动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不失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2.
陈大治 《天风》2005,(4):36-38
"神学"就是"教会在思考"。丁主教在其文集中将 这种神学思考总结为如何把基督教的信仰和生活的现 实结合起来,成为既合乎理性又具有超越能力的理论。 因此,当前中国基督教会正在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就 是在具体看得见的事工中所进行的思考和行动。旨在 调整和甄别存在于现今教会中一些信仰的误区和极端, 帮助信徒建立起全面、正确、平衡的圣经观和释经观, 从而引领信众寻求和认识上帝正确的启示和带领,以 指导现实社会处境中的生活行为。最终的目的,是要使 我们回到圣经的启示中生活。  相似文献   

13.
赵志恩 《天风》2001,(10):51-52
自从《丁光训文集》出版以来,引起中国教会教牧同工重视,不少同工及神学院师生亦积极撰写较有质量的神学研讨性文章。 《丁光训文集》的神学导向是什么?中国教牧同工是否值得探讨?我想应该有一个共识,丁主教是一位信仰虔诚、熟悉圣经,且富有神学功底,对中国教会具有很深厚感情的主教;同时他的政治态度非常明朗,热爱新中国,热爱中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  相似文献   

14.
音歆 《天风》2003,21(6):40-43
中国教会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神学思想建设这一历史性事工。神学思想建设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所涉及的命题也很多,包括如何树立正确的上帝观、救赎观、创造观、圣经观等等;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是为活跃中国教会的神学思考,建构中国处境中的神学,挖掘圣经中的时代信息,使中国基督教在这个时代有以告人的信息。基督教是一个提倡伦理道德、重视伦理道德的宗教。因为整本圣经充满了伦理道德的教训,而且伦理道德的教训在基督教传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福  相似文献   

15.
胡俊杰 《天风》2002,(2):44-45
中国教会神学思想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乃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圣经,认识上帝启示的渐进性,这有助于除去由于对圣经僵化的、片面的认识而产生的包含上帝观在内的不正确的神学观。从诫命到新命令的发展轨迹,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圣经启示的渐进性和上帝爱的本质。一、诫命十条诫命是上帝赐给一群已蒙救赎的子民。其内容关乎到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范畴,要以色列民处理好与神与人的关系。不过诫命的显著特征是多以消极的语言表达上帝对百姓的要求,人违背诫命后受咒诅、惩罚,这样诫命中爱的本意便易于被隐藏,而且不难发现诫命后来受到严重扭曲,甚至为了律法的规条不  相似文献   

16.
圣乐的美     
区别世俗音乐的基督教圣乐,有其特定的神学内涵,因此具有独特的审美本质,它是基督徒宗教意识与生命理想的美学表现。 两千年来,基督徒遵从圣经的指示,“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音乐成为崇拜活动不可或缺的仪式。而基督教圣乐所表现的神学内容来自《圣经》的启示。这部西方文学史、宗教文化史上的典籍,运用十分生动的文学语言叙述、描绘上帝创造万物的大能;表达了对上帝智慧和权力的敬畏;对人类始祖原罪的认同;对上帝舍子救人类罪恶的感恩;还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圣母玛丽亚受孕神灵,圣子降生在马槽等系列传奇色彩的基督教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10)
<正>"爱实在是整个宇宙、整个现实、整个存在背后的最后最高的动因,最后最高的原则,一切能源背后的最后最高的能源。"这是《丁光训文集》里面的一句话。丁光训主教对"上帝就是爱"的认识比许多人更为深刻。该文集的韩语版用"爱永不止息"作为书名,既是引自圣经,也是对丁主教一生之追求的高度浓缩。正值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怀念这位中国基督教坚定  相似文献   

18.
汪维藩是当代最重要的中国神学家之一,本文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神学”的理解、汪维藩神学思考的资源、以及汪维藩中国化神学的智慧等三个方面,对其神学中国化的努力作一浅探。笔者认为,在其神学思考中,汪维藩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相连接,但同时又不失以圣经启示和基督教传统作为其中国神学思考的规范。中国神学要成为一门中国学问,就应是“践履之学”,是“效法基督”、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首先,他认为,以圣经为权威、为规范,应该是在中国做神学的不拔根基。其次,他珍视两千年来的基督教传统,将基督教传统看为中国神学思考的源头之一,任何割断教会传统的中国神学,不会有生命力。再次,对他来说,中国神学家还有自己的思想之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能让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相激相荡,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阐释基督教信仰。复次,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来自中国基督徒信仰群体和个体的信仰经验。汪维藩神学中国化的智慧可以从他的道成肉身的神学中反映出来。道成肉身是他整个神学的起点,而三一信仰则是他整个神学的基石。他以基督为中心的道成肉身的神学是以上帝和人为两个焦点。在中国神学的戏剧中,既不是上帝的独角戏,也不是人的独角戏,而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他的神学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神人共在的神学”。他的神学思考在严肃地对待圣经和传统的同时,又严肃地面对一个不断变迁的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或许也是今后的中国教会神学工作者在神学中国化的思考中,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荣伟 《天风》2003,(9):20-23
“今天是我们进入神学思想建设新阶段的一天,我们将转入‘圣经观’这一新的命题上……”这是丁主教在华东六省一市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上所传出的重要的信息。 2003年7月22日至23日,来自浙江、江西、福建等华东六省一市的近200余位教牧同工相聚上海,围绕“基督教的伦理及基督教信仰在道德建设中实践”、“理性与信仰之关系”、“从神学角度浅析人性”、“如何树立正确圣经观”等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教的海外宣教团体对圣经的观点和释经理论,是他们踊跃地向东方的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宣教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检视曾对中国教会产生较久影响的这种思想的历史与神学的源头。身在宣教运动中的传教士,不能很自觉地将传播一种宗教和令人接受上帝信仰作适当地区分。宣教士对《圣经》进行解读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他们的文化传统和教义规条、甚至国家政治利益的烙印。传教士的圣经观和教会论中,纠缠了许多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种族上的自我优越感,而没有整全地考虑圣经全备的真理。而他们那种"堡垒式"教会观产生的原因,当然是与对圣经经文的特殊解读(这些解释加以理论化和模式化,就是教义)有关,同时与欧美国家与中国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上的隔阂也有关系。所以,早期新教宣教团体在释经路线、教会观和世界观上的二元论色彩的偏执并不是毫无来由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