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今年2月和10月,我两次随团访问美国与美国宗教界进行了广泛接触。对美国宗教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以前我们对美国天主教会的情况知之较少,通过参访,我们对美国天主教的情况和特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美国是个国民笃信宗教的国家,94%的人是宗教信仰者。新教教徒人数最多,约占全美总人口的60%,其次为罗马天主教徒,约占全美人口的30%。但新教教派林立,教徒分属数百个教派,各派教会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其中十万人以上的教派不足50个,百万人以上的不足20个,超过千万人的只有1个。相比之下,拥有6000多万教徒的美国天主教,…  相似文献   

2.
14-17世纪英国10个代表性新教《圣经》译本以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为纲领,并受英国当时历史和知识状况影响,呈现建制世俗化和智识世俗化倾向。其实现途径有:回归原本,强调字面义;质疑教士翻译资质;彰显人的自主权,倡导世俗生活;提倡民族语译本;拥护王权;展现英国本土社会生活。英译本《圣经》的世俗化交织着各种权力争夺,是新兴社会阶层反教权主义的重要手段和英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宗教骑士团和十字军运动密不可分,其主要职责是抗击穆斯林,保护朝圣通道和耶路撒冷王国的安全。在普鲁士地区,条顿骑士团发展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神权政体条顿骑士团国。路德宗新教思想传播到普鲁士后,很快被本土经济贵族和城镇精英阶层所接受,其世俗化观念在普鲁士形成强大驱动力,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普鲁士社会公开反抗条顿骑士团的神权政体。在与路德会面之后,大团长阿尔伯特皈依路德宗,在普鲁士推行宗教改革,成功让条顿骑士团国转型为世俗化普鲁士公国。  相似文献   

4.
当今国际宗教问题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两极对峙终结后,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极其深刻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世俗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在这一大背景下,宗教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热点之一。研究当今国际宗教问题的主要特点,汲取经验教训,对妥善处理我国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据国外宗教机构统计,截止2000年,世界总人口约为60.55亿,信仰宗教者约为51.37亿,约占总人口的84.8%。其中,基督信徒(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约19.99亿人,穆斯林约11.88亿人,印度教徒8.11亿人,佛教徒3.59亿人,以上4种传统宗教信…  相似文献   

5.
上网,如今已成为人们最时髦的话题之一。凡是网民都能体验到网上游戏,交友谈心,调用各种软件得到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服务带来的乐趣,这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越来越大的网民群体中,已出现一部分人沉湎于网上生活而无法自拔,这就是所谓的“上网成瘾症”,俗称“网痴”。 美国匹慈堡大学心理学家金伯利·扬格在对396名网痴患者的调查分析报告中提出鉴别网痴的几项标准,即: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烦躁不安;为享受网上“乐趣”而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有些人宁可荒废学业或事业甚至抛弃家庭,也要与电脑为伴。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夏皮拉在一份对网痴患者的随机抽样调查中也发现,有31%的网痴每周上网时间超过70小时,其中7%的人竟在  相似文献   

6.
郑筱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于宗教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宗教与世俗化之间的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焦点.这个问题涉及到不同语境下对世俗化的多种界说、世俗化的表现和影响、如何认识和看待宗教世俗化与反世俗化理论(如宗教化、神圣化以及对世俗化理论的批判等)以及世俗化的未来走向等等.为此我们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吴云贵教授、美国Boston大学Robert P.Weller教授、上海复旦大学范丽珠教授一起对话宗教与世俗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代法国新教与犹太教选择亲和性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6世纪的宗教改革。圣经和希伯来文化的寻根以及加尔文的宽容犹太观对法国新教造成了深远影响,新教徒荒漠时期的苦难史与犹太教徒的相似命运形成对照。两者积极迎合法国大革命与共和事业,参与并推动了世俗化进程。苦难记忆渗透到新教文化,成为新教徒在德雷福斯事件和"二战"期间犹太人大屠杀事件中行动的关键动因,强化了两者的选择亲和性。  相似文献   

8.
外刊学论     
新教伦理中“自由”概念占有中心地位。马丁·路德将自由看做上帝的馈赠,认为人要在行善中实现自由。自由仍然是个神学议题,但已经世俗化。他将存在于信仰中的自由指向个体,伦理学的基准点随之摆脱以往的基督教控制,转向作为主体的人。人的选择自由导向责任的视角。伦理学因而要讨论如何行善、履行责任。人在世俗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和责任是博爱。经济行动也是进行选择的活动。但经济学不像伦理学那样将自由作为根本前提,而是  相似文献   

9.
法国穆斯林的尴尬●王宇洁目前,法国大约有四到五百万穆斯林,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些人中的近一半拥有法国国籍。在法国这个以天主教徒为主的国家里,穆斯林的人数已经超过了新教教徒和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已经成为法国的第二大宗教。本世纪以来,大量的外来移民、...  相似文献   

10.
《天风》1995,(8):45-45
美长老教会将主办联合国难民情况研讨会 联合国世界难民情况研讨会已定于今年11月在联合国大厦举行。此次会议将由美国长老教会和平事工的协调人其尔莫牧师主持。其尔莫牧师说:今日人道危机的规模之大与情况之复杂,正反应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不稳定。难民人数自1970的250万人到今年已超过2,300万人,其中80%是妇女和儿童。会议将探讨难民潮的复杂原因,包括冲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印尼目前人口一亿七千五百多万,其中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据1980年全国人口普查(不包括大伊里安和东帝汉),在当时一亿四千七百多万人口中,仰信伊斯兰教的占88.1%,信基督教(新教)的占5.3%,信天主教的占2.51%。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方新教差会派遣来华传教士的目的是传播福音,从事经营性实业活动等所谓"世俗化倾向"长期以来是传教士讳莫如深的话题.但事实上自1807年新教入华以来,亦有相当部分的新教传教士因种种原因从事此类活动.他们一方面直接涉及地产、酒店、百货、商业贸易等领域,赚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以自养方式从事经营性活动,拓宽教会的收入来源.此外,部分传教士还尝试将实业活动作为一种传教手段来使用,认为"实业工作将大力推进在华传教事业."  相似文献   

13.
海外消息     
《天风》2013,(2):63-63
调查显示基督教仍是全球最大宗教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一份对信仰的全球调查显示,以人口数量为标准,世界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然后是伊斯兰教,不信教的人群排第三位,印度教排第四。基督教目前拥有22亿信徒,占世界人口的31.1%,这中间包括天主教和新教。前者的信徒超过11亿,占基督教人口的50%以上,接下来是占37%的新教和占12%的东正教。基督教是分布最均匀的宗教,全球各地均有信徒。研究显示,全球69亿人口中,有84%拥有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区域是宗教斗争的重点区域,基督教和本土宗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教会和政府的斗争错综复杂。在这一背景基础上,分析德国统一前后的宗教生活对于认识德国的教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这需要借助不同时期宗教信仰的成员比例和做礼拜的次数的调查。通过德国的ALLBUS数据库,可以得知,基督新教教徒宗教热忱普遍低于天主教教徒。西部德国信教人数基本没有变化,占人口的80%左右,而东部德国无神论者则占到了70%左右。这体现了不同区域、不同路径的宗教世俗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自1960年代以来,经典世俗化理论曾主宰欧美宗教社会学界30余年之久,成为学界的主流理论范式。经典世俗化理论家试图在世俗化的理论框架内处理美国宗教对世俗化范式的偏离,其处理方式隐含着美国宗教是例外这一基本判断。由是,美国案例被视为对以欧洲为代表的宗教情势的偏离和"例外"。自1990年代以来,宗教市场论获得了规范性地位,一度被视为"例外"的美国之高度宗教性成为正常的现象,欧洲的宗教现象反而成为对美国规则的偏离,欧洲成为"例外"。如此一来,需要解释的不是美国的高度宗教性,而是欧洲的世俗性及其对美国规则的偏离。本文分析了"美国(宗教)例外论"和"欧洲(宗教)例外论"的由来及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并基于卡萨诺瓦的相关分析,对"美国例外论"与"欧洲例外论"之间的一致性与分歧进行梳理,试图寻求超越两者的理论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6.
美国自由派教会的萎缩与保守派教会的增长及其原因王美秀60年代末,美国基督教(新教)发生了空前惊人的变化,即在美国历史上大部分的主要宗派首次出现了停止增长并开始衰退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至今未发生改观。这一特殊现象引起美国教会人士、社会科学家尤其是社会学...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9,(6):36-36
据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一份美国人宗教信仰调查显示,自称与任何宗教毫无联系的美国人自1990年来已翻倍,从当时的8%上升至15%;现在还认为美国是基督教国家的被访者只占被调查人数的62%,比2008年布什任总统时的69%还要低;68%的被访公众认为宗教正在失去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是个宗教色彩很浓厚的国家。有30多万个基 督教教堂、犹太教会堂、清真寺以及其他宗教活动场所。很多社会学家认为,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宗教色彩最浓厚。据1990到1993年的国际性调查,82%的美国人认为自己信仰宗教,而英国、德国和法国,比例分别是55%、54%和48%。 维吉尼亚大学宗教系教授彼得奥克斯博士说,美国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美国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美国人不管是穆斯林、犹太人、基督教徒,都受到美国历史上一系列“宗教觉醒运动”的影响。如独立战争期间的宗教大觉醒,传播了天赋人权观念;南北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末至19世纪下半叶席卷欧美的基督新教"福音奋兴运动"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海外传教运动的兴起。18世纪末19世纪初,作为"福音奋兴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美国"第二次大觉醒运动",在新英格兰地区掀起新的宗教复兴热潮,导致诸多传教机构产生,并最终引发大规模的海外传教运动。1830年代开启的美国对华传教事业,正是此次世界基督新教大宣教运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3.加尔文神学思想对新教教会的历史性影响如果说是马丁.路德在新教神学传统的创制上为后世新教神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确定了基本神学方向,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发现,今天世界基督教新教的基本神学命题和教义立场,如对《圣经》的基本原则,对古公教会传统的立场,和罗马天主教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