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志民 《天风》2009,(1):18-20
神学思想建设对于造就信徒、建设教会、造福社会至关重要。这一点在上海基督教教牧同工中间早已形成共识。诚如许多同工们所体会的那样:当前我国正处于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的时代.教会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必须“与时俱进”.神学思想建设正是“与时俱进”的有力体现。大家认识到.开展神学思想建设,不仅使教会在属灵知识上有更多的充实、在发展上有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刘刚 《天风》2005,(8):22-23
加强当前神学思想建设的途径是加强与中国社会现实的适应性,对于任何一个教会来说,它的神学思想越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就越能促进自身的发展。神学思想建设是使中国教会建设更加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建立中国教会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中国教会才能更好地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教会在信仰和神学上进行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3.
陈孝浪 《天风》2002,(7):48-49
教牧神学是属于实用神学或实践神学里的一类,是对教牧人员及牧养工作而进行思考或研究的一门学问。健康的教牧神学是教会生存与复兴的保证,研究教牧神学必须要以圣经的教导为原则,并且要适应时代,合乎国情,因为教牧神学会因时代或国情的不同而不同,中国教会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代,其命运与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中国教牧神学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教会才能得到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才能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里生存与发展;才能引导信徒走独立自主、自办教  相似文献   

4.
谢生莲 《天风》2002,(10):36-37
神学思想需要建设是个普世性的话题,就我们中国教会而言,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是教会由“三自”朝“三好”发展的必然。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有助于教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天主教会“民主办教”最有体现特征的时期,尤其是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后得到重大改观,从而使传播基督福音的这一伟大使命得已巩固和拓展。无可否认,教会自数百年来的办教方针几乎都是高层神职界的事,事实上,这不仅是神职人员有这样的想法,即是一般平信徒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一观念的主导下,教会的内部建设在很长时期内与基督合一精神有所脱节的意味,从而很难将初期教会即宗徒时代的福传方法融入教会的“民主化”管理中进而启动福传工作。虽然,梵二以来,教会未以“民主式”语言进行陈述,但其中蕴含的“民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会在世纪之交明确地将神学思想建设提高到教会事工的首位,表明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历史事实,即指导我们教会管理和信徒牧养的思想已远远地落后于福音传讲和见证的社会现实,更加坦诚地说,在不少地方教堂的讲坛供应和教会行政甚至阻碍了正在进行中的上帝的创造和眷顾。自1998年秋季的“济南会议”以来,神学思想建设这一关系到中国教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会在世纪之交明确地将神学思想建设提高到教会事工的首位,表明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历史事实,即指导我们教会管理和信徒牧养的思想已远远地落后于福音传讲和见证的社会现实,更加坦诚地说,在不少地方教会的讲坛供应和教会行政甚至阻碍了正在进行中的上帝的创造和眷顾。从1998年秋季的“济南会议”以来,神学思想建设这一关系到中国教会的前途和命运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天风》2003,(12)
满载着中国1600万弟兄姊妹情谊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9人,完成了对加拿大、美国14个教会组织和机构及11所神学院的访问交流后顺利回国。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就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教育、中国教会事工近况、有关中国宗教政策等主题的专题演讲,让海外教会弟兄姊妹们感受到“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是对普世教会的一种贡献”。在中国教会的信仰具体实践中,中国教会是一个宣讲和服务的教会。  相似文献   

9.
以正确的圣经真理和健康的神学思想引导和建设基层教会已成为中国教会的异象。中国教会面广量大,特别在广大的基层教会,由于教牧力量薄弱,许多事情令人痛心。为积极回应全国两会“济南会议”、及1999年3月份全国两会会务会议要重视在农村教会培训工作中的神学思想建设工作这一要求,1999年11月9—11日,中国基督教农村  相似文献   

10.
郇玉峰 《天风》2001,(6):45
从圣经中的“三自”原则到中国教会“三自”道路的实践,中国教会走出了一条充满祝福的道路,成为普世教会一盏明亮的金灯台。为第三世界国家教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总结了经验。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中国教会面对着新的挑战,为更好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积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中国教会积极地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这是深化“三自”,全面实现了“三自”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王荣伟 《天风》2009,(3):F0002-F0002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于2009年2月4日至7日,对江西省教会进行调研。此次调研主要就“人才培养”、“神学思想建设的推进情况”、“教会管理”、“民主办教会”、“教会发展中的挑战”等主题,先后与江西省基督教两会主要同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会的发展,是随着国力的兴盛而广扬的,绝不仅仅是时间的推移,而是涵容着社会大变革的深刻内容。50年来,教会的发展无不烙上了时代的烙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期间,教会同样经历了奠定———发展———拓展的时代痕迹,从而以崭新的面貌立于普世教会之林。此间,有三位牧者在领导中国教会走向福传之路起了重要作用,他们是皮漱石主教、张家树主教、宗怀德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已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解放出来,走上了独立自主的立国之路。中国教会也必然从帝国主义奴役中站起来,走向与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祖…  相似文献   

13.
金微 《天风》2001,(8):18-19
50年代发起的三自爱国运动,使中国教会割断了与帝国主义的关系,摘掉了“洋教”的帽子,从管理上、经济上实现了自治、自养,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毕竟努力在做。然而神学思想上仍然沿袭了西方的神学模式,许多神学观点与新中国很不适应,因此中国教会的前辈们在1956年发起了一场神学大讨论,目的是希望中国教会在新的处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教会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做好自传工作。1998  相似文献   

14.
文摘     
生根建造蒙爱的教会胡蒙爱在《天风》2004年第六期撰写题为《生根建造蒙爱的教会》的文章,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提出神学思想建设的主张,使基督徒对圣经的认识有了新的开启。神学思想建设是中国教会在新的历史处境中,对自身进行调整的必要步骤,是自身主动追求进步和争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勇敢探索。神学思想建设的原则是在不违背纯正信仰、尊重圣经权威的前提下,找准时代的脉搏,建构中国教会神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要树立在中国公众中的认知度和可信度,使中国教会在中国大地上有美好的形象,且被中国社会大家庭所…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中国天主教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必须顺着良性循环的模式,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要拓展神学思想和民主办教建设进程。作为一名在基层爱国会工作的教友.  相似文献   

16.
张远来 《天风》2005,(5):20-21
中国教会所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是具实践意义的神学在处境中的运作,与纯粹的人文科学的神学理论相比,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更强调的是"处境化"的教会的实践操作,即在教会的实际牧养事工中融入合理性的,合社会思潮的神学思想。它不仅注重"思想"体系的建设,还注重于教会意识形态和自身形象与功能的重整和建构。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教会的发展过程及现状看,就其发展方式以及福传进度,无一不在恢复“信仰自由”后形成的,尽管表现出一种后发展的特征,但对于见证中的中国教会的机遇来说,从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我国教会的确随着国力的兴盛而广扬的,绝不仅仅是时间的推移,而是涵容着社会大变革的深刻内容。尤其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教会的“服务体系”得到重振,一种蕴涵着天主教会博爱胸襟正在有条不紊地在中国大地呈现,教会的“教友数”的发展较“解放前”有可喜之处,从而使中国教会以崭新的面貌立于普世教会之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这个奇迹不是…  相似文献   

18.
王雪 《天风》2008,(16):34-36
随着中国教会的发展一一新兴教会不断涌现,信徒人数持续增长,中国教会的教牧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这些教牧人员在各地教会的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担当着多种事奉工作。广义上的教牧人员应包括圣职人员(如:牧师、长老等)和其他教职人员(如:神学毕业生、义工等)。我们通常把同在教会中做事奉工作的教牧人员称为“同工”,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中国教会的合一与神学建设,金陵协和神学院神学研究室于1998年3月21日举办“中国教会的合一”研讨会。与会者就新约圣经与教会合一,教会历史与教会合一,灵性经验与教会合一等方面内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与思考     
《天风》2001,(11)
什么叫神学?神学是教会在思考,就是教会的组成分子在思考。近年来,中国基督教有识之士对中国基督教会的现状作认真的反思,进行神学思想建设,使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日益活跃。以达到神学思想建设认识上的一致和提高,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团结。这正是中国教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