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人群服务社会──宗教界爱心与善举花絮(二)本刊编辑部"宗教界向'二·三'地震灾区捐赠仪式"在云南举行受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委托,云南省宗教局3月8日上午在昆明举行了"宗教界向'2·3'地震灾区...  相似文献   

2.
利益人群服务社会──宗教界爱心与善举花絮(三)本刊编辑部●编者按:入夏以来,我国湖南、福建、安徽、河北、陕西等部分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在严重的灾情面前,许多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及宗教界爱国人士纷纷行动起来,踊跃地加入到救援灾区的捐款、捐物等活动...  相似文献   

3.
利益人群服务社会宗教界爱心与善举花絮︵六︶洒向灾区片片情———宗教界向张家口地震灾区献爱心侧记□朱小铁●塞外,进入腊月就等于进入年关。1998年1月10日,农历腊月十二,星期六,中午11点52分,正是人们吃午饭的时候,忽然间地动山摇,墙倒屋塌,一场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1997,(4):34-35
利益人群服务社会宗教界爱心与善举花絮(五)本刊编辑部四川佛教界捐资助学丹心一片●四川省佛教协会慈善功德会,几年来捐出巨资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被传为佳话。1994年秋,当时四川北部南江县遭受特大旱灾,省佛协文殊院监院、省人大代表释大恩,省佛协办公室...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1997,(2):38-39
利益人群服务社会宗教界爱心与善举花絮︵四︶本刊编辑部佛教界为灾区踊跃捐款●自1996年7月中国佛教协会发出赈灾紧急通知以来,在赵朴初会长的号召和带领下,全国佛教界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据中国佛协不完全统计,截止1996年11月底,全国各地佛教协会和寺庙...  相似文献   

6.
加强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组织化,实行组织绩效评估,能够有效推进宗教界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在中外历史上,宗教界有开展慈善服务、利益人群的传统,是社会公益慈善的重要力量和组织主体之一。当今社会,不少国家和地区对宗教界参与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一系列的帮扶活动,彰显了福建省宗教界关心支持、助力全省少数民族乡村脱贫攻坚的时代担当,体现了宗教界主动融入社会、积极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通过脱贫攻坚的广泛参与,也极大增强了福建省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社会责任感。福建宗教界一直都有着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优良传统,在捐资助学、敬老助残、慈善义诊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近年来,在福建省  相似文献   

8.
我国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月25日,国家宗教局在四川成都召开南方片区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研讨会。此次会议是继去年9月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召开北方片区会议之后的又一次专题研讨会。会议探讨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面临的问题,探索宗教界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途径,研究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措施。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莅会并讲话指出:宗教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2012,(10):30-33
国宗发〔201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统战部、政府宗教局、发展改革委、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统战部、民宗局、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务局:为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相关规定,提出以下意见。一、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积极意义服务社会、利益人群是我国各宗教共同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党和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宗教界的自身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宗教界发扬各自优良传统,积极服务社会、利益人群,步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个别工作人员和某些社会实体由于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加上对国家的宗教政策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出现了一些侵犯佛教界合法权益甚至借佛敛财的现象,近年来本刊不断收到反映这方面情况的读者来信,为此我们特请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徐玉成主任就来信中的典型问题略作解答,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单信 《天风》2012,(5):4-4
六部委联合颁发《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下称《意见》)后,各地反响强烈,绝大多数人认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宗教界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并使其活动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宗教界一直有着关心社会、服务人群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在灾害救护、  相似文献   

12.
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是促进宗教和谐、落实宗教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各宗教健康发展、加强宗教界自身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鼓励宗教界人士服务社会、密切与信教群众联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界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宗教慈善周"等活动平台,宗教界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服务社会、利益人群,以善行义举践行信仰,为推动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当前,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已全面打响,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政治水平新疆自治区伊协秘书长尼亚孜阿里屯:作为爱国宗教团体,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引导宗教界爱国爱教,自觉抵制渗透与分裂,抵制违法破坏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引导宗教界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兴办自养事业。3.引导宗教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积极宣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义、教规。4.对于宗教经典中的有些内容,要着眼于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的要求,做一些有益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阐释。陕西省伊协秘书长定纪平:我会于1986年和1990年与陕西省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了四期“陕…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理所当然也包括宗教界在内。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和社会现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宗教关系作为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关系,在广大民族地区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如何深刻把握并努力实践宗教工作基本原则、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挖掘教义教规中积极的思想资源,调动宗教界的积极性,发挥宗教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建设新农村(牧区)服务?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向宗教界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各级…  相似文献   

16.
徐婷 《中国宗教》2018,(12):46-47
释常藏,山西运城人,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石景山区佛教协会会长、北京灵光寺方丈等职务,1985年11月于山西洪洞广胜寺出家,1988年到北京广济寺常住,2006年升座北京灵光寺方丈。多年来,他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秉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人间佛教”思想,积极服务社会、利益人群,赢得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7.
正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界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宗教慈善周"等活动平台,宗教界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服务社会、利益人群,以善行义举践行信仰,为推动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当前,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已全面打响,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4,(6)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赵匡为、李本在《关于宗教界参与经济活动的一些思考》一文中指出:支持与帮助宗教界人士及广大信教群众参与经济活动,并不是要用经济工作来替代宗教工作,更不是要把所有的宗教团体变成一个个经济实体。不能用简单的功利主义观点来取代党的系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界参与经济活动,首先要保持宗教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必须注重防止那种为了经济利益,而违反或者侵犯宗教界及宗教团体合法权益和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的种种说法与做法。其次,要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今天,一定要认真处理…  相似文献   

19.
初冬的南粤,依然繁花似锦。2002年12月26—27日,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表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教界先进典型。 27日上午,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亲切接见了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省委欧广源副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充分肯定广大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坚持爱国爱教,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做出的积极贡献。他希望宗教界坚持与时俱进,在积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受表彰的全体宗教人士深受教育和鼓舞,纷纷发言,表示…  相似文献   

20.
值此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经验交流会暨宗教慈善周启动仪式举办之际,我谨代表国务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国宗教界的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济世利人、扶危助困是我国各宗教的共同信念和优良传统。多年来,宗教界积极投身公益慈善活动,大力倡导公益慈善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信仰、服务社会,为促进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召开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经验交流会,以"慈爱人间,五教同行"为主题举办宗教慈善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