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隐性德育课程与高校德育课程体系构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冀学锋 《道德与文明》2002,(1):56-58,69
高校传统德育课程设置与学生育德实践表明 ,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构建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应纳入隐性课程理念。构建这一新的德育课程体系包括四类内容 :即知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隐蔽性德育课程和渗透性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2.
探讨儒家德育课程思想,不仅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儒家思想的精华和糟粕,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中探求其之所以长期占据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统治地位的原因,寻求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对我国当前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古代西方德育思想高雅珍古代西方德育思想是西方德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德育思想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对于欧洲人来说,“...  相似文献   

4.
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高雅珍在西方思想史中,德育思想极为丰富。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到中世纪封建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乃至近、现代资本主义时期,许许多多思想家提出了与其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紧密相联的德育思想。纵观西方德育思想的产...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校学生工作即德育工作,虽高等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这对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德育主要是通过德育课程来完成的。高校德育课程由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两部分构成。实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设计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及特征,客观确定其价值取向,科学设计其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传统德育思想内容繁多、体系庞杂,要求我们既要理性批判,也要合理继承。新时期,挖掘传统德育思想的精华,对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洛克德育心理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洛克(1632—1704),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经验论者,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他用一切知识、观念来自经验的观点,逐条批驳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在此基础上,洛克阐述了著名的“心灵白板说”和知识起源的感觉经验论等观点。他说:“让我们假定人心是白纸,如我们所  相似文献   

8.
陈泽勤 《现代哲学》2000,(4):103-105,64
邓小平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关心教育,重视德育,先后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了关于德育的观点和意见,形成了富有创见的德育思想。我把邓小平德育思想概括为三个部分:一是“德育地位论”。邓小平认为德育在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在整个社会中德育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二是“德育目标论”。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基本理路或逻辑结构是:乡村建设源于乡村破坏,乡村破坏的浅层表现是天灾人祸,深层表现是习俗改变;乡村破坏的缘由是外力的冲击,由于不敌西洋文化,不得不向西方学习,中国文化不得不有一个大的转变;然而,不但学习不成功,连自己本有的东西也被破坏了,这种破坏的缘由也可以归结为政治的不作为;一方面由于中国以农立国,一方面也是为了收拾残局,所以才有了乡村建设的迫切需求。乡村建设的意义一是救济乡村,二是创造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是乡村建设的真正意义。乡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一是农民自觉,二是乡村组织。农民自觉就是认识到乡村建设主要靠自立自强,同时吸取外部资源。乡村组织落实下来就是村学乡学。研究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基本理路,对于我们把握梁漱溟思想的总体特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毅 《道德与文明》2008,3(3):85-87
青少年德育思想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将青少年德育工作视为一项战略性的根本任务。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青少年德育思想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青少年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德育方针、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交往理性与德育理念的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哲学意义上的交往理论,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可以解决当前目的理性泛滥带来的的德育危机。交往德育是在超越灌输德育的基础上,对主体存在、人的存在目标和生存意义提出本质追问并提供某种可能性诠释的德育理论。它是一种扬弃与超越灌输德育而又与灌输德育截然不同的德育理念,是德育发展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他关于道德教育培养国民健全人格,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重视公德、私德教育以及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等等,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研究生德育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诚信危机已渗透到了学术研究领域 ,并对研究生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标举学术责任 ,确保学术诚信 ,是研究生德育的当务之急。为此 ,研究生德育必须 :坚守学术宽容 ,营造学术诚信的学术环境 ;强化学术引导 ,建立学术诚信的学术航标 ;优化制度约束机制 ,创设学术诚信的学术平台 ;培养研究生的道德自律 ,塑造学术诚信的学术人格。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变革语境中未成年人道德观念的错位与德育革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下教育变革中德育革新的乏力,引发了现时德育的虚弱与苍白。这种虚弱与苍白的德育现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未成年人道德观念的错位。要矫正未成年人的错误道德观念,要使错位恢复到原位,德育必须向真正的德育回归。真正德育的达致,必须革新德育。这种革新应沿着德育者形象、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式三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鉴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工作,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法,灌输和启发相结合;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一体化的德育网络;注重东西方德育经验的综合利用;强化道德实践,完善学校德育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Using mainly historical material fromAustralia, the paper seeks to understand earlyforms of school physical training, sport andmedical inspection as specialised means ofschooling bodies. The study adopts a socialepistemological perspective in seeking tounderstand the meaning-in-use of notions suchas physical training. It explores the socialconsequences of the practices carried out inthe name of physical training, particularly inrelation to shifts in the social regulation ofbodies over time from a mass, externalised, andcentralised form to a relatively moreindividualised, internalised and diffuse form.This focus on the body is of key importance fora social epistemological study of physicaleducation because it forces us to look closelyat the practices constituting physical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This contribution first searches for historical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whether and how curricula act or acted as a measure of public education. The problem is explicated on account of a short history of curriculum work and distinguished in a analytical, a political, programmatical and practical discourse of curriculum work. Curriculum work always underlies premises of planning, learning and effects. Three models are finally developed and brought in touch with the different discourses. Curriculum work proves to be an attempt to make publicly acceptable the empirically impossible accountability of schools.  相似文献   

18.
鄢建江 《伦理学研究》2006,(4):43-46,58
朱熹对《大学》研究有很大贡献,《大学章句》道德教育理论在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目的、道德教育过程、道德教育规范、道德教育方法等逻辑要素方面有丰富的内容,《大学章句》展示的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模式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文化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