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市场公正     
论市场公正杨浩文,李莉市场公正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研究市场公正,把握市场公正,建设市场公正,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一、市场公正的内容市场公正是指处理市场经济事务要公平正直和合乎道理。市场公正原则大...  相似文献   

2.
何建华 《伦理学研究》2012,(5):42-46,58
构建与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公平正义观,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资本主义形式公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旨在实现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在西方,公平正义观经历了一个由形式公正走向实质公正进而追求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相统一的过程.借鉴西方公正观演进的逻辑,把握公平正义发展的规律,构建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公平正义实现机制,逐步实现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对于构建和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制度公正既是人们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又是人们追求社会公正的必然结果。制度公正的建立、维护与发展,不仅需要制度本身的设计,更需要制度背后起到关键性、基础性作用的背景文化与社会资源。这种背景文化与社会资源主要由人的理性、公正文化、公正的客观条件构成,它们作为推动制度走向公正的基本要素,在伦理的维度与视域中,被称作制度公正的伦理资源。这些伦理资源为推动制度走向公正,提供了真正的主体、力量与条件,是制度公正的根本动力与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公正是制度应然美德与首要价值。然而,当代中国公共经济领域的财政投入制度、公共品供给制度、税费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却存在"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重市民轻农民"的城乡二元态势,缺失了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制度应有的公正德性与公共性特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平等权益。应通过调整政府财政投入结构,加大支农力度,推进财政投入公正;废除城乡二元税费制度,给农民同等税费待遇,推进税费公正;废除城乡二元公共品供给制度,实施城乡公共品供给一体化;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居民就业权益一体化等路径加以矫正,以推进我国制度公正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正是伦理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核心问题。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与社会公正理念的发展,可感受中国关于公平效率问题的变化脉络,也能体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核心之一,即要让中国人民更多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公正作为表达社会发展标准和价值取向的范畴,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不同思想家不同理论派别的公正标准也各不相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公正观不一样,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公正理念也大相径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伦理学关于"好社会"的追问,与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初心",其目标宗旨是一致的。我们应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正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西社会公正理论得失的探讨,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公正观的基本内容。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公正观,既要尊重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并达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公正是人类公认的基本社会政治价值观,也是法制的基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法治公正的观念。先秦法家更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法治公正进行了探索。先秦法家集大成人物韩非子的学说中即包含了丰富的法治公正思想,具体表现为:强化制度以限制权力的滥用;君臣之间以准契约关系取代父子伦常关系;法律运用的平等、公正与客观;划清公私界限,杜绝私交干预公务等。韩非子关于法治公正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公正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也是调节社会集体与其成员、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道德原则。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公正原则把个人和集体、公正与平等、权利和义务、公正和效率辩证地统一了起来。这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公正原则同历史上各种公正原则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9.
论公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正的基准是权利。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获得性的社会性资格。公正就是这样的原则 :以权利为本位而义务与权利相对等、对称和对应。公正作为美德就是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重公共规则。公正作为制度伦理首先就是以权利为本位 ,其次是普遍和平等 ,再次是公开、明确和有既定程序。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公正的认知直接决定着民众的政治信任, 进而影响民众对政府的合作。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即是非合作行为的典型表征。然而, 国内外研究中至今没有直接探讨社会公正与政治信任影响合作行为的实证支持, 更无法进一步揭示其作用于合作行为的过程和条件。鉴于此, 本研究将社会公正分为分配公正和程序公正, 将政治信任分为工具信任和情感信任, 采用实验室研究、现场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社会公正对合作行为的过程机制, 建立其通过工具信任和情感信任作用于合作行为的双路径模型; 并进一步分析结果依赖性对这一路径模型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有望提出社会公正与政治信任影响合作行为的双路径模型及其调节变量, 一方面在理论上深化和拓展本领域的研究, 另一方面实践中通过提升公正感、强化过程变量(政治信任)、干预调节变量(结果依赖性)等策略促进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生活的生产实践表明,分工是交换的前提,交换是分工的实现,这就是现代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和过程。在此事实基础上构建的市场经济体制,其管理理念内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1]。本文首先分析阐述了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建立是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揭示了“信用”是承诺者之间能量均衡与博弈的结果,既具有丰富的道德理性又具有明显的功利要求。文章进而通过对信用体系维护的动力因素及其与市场主体行为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后指出:政府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把政府置于经济利益之外,使之具有超脱于市场各成员的地位;同时,信用体系的创立和维护并不必然由政府主导,而是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共合意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再论经济运行中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制度行为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认同、尊重和保护市场经济运行中各个主体的合法利益,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制度行为主体不是“经济阉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效用函数,有着自己的价值追求,必定会影响到政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道德合理性,这是关系到经济运行秩序是否道德公正的首要因素。政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在一定的伦理原则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制度伦理对经济运行秩序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医疗改革:效率与公平能否对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效率与公平的权衡是医疗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我国目前国情,医改必须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体制变革出现了商业化、市场化倾向,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卫生市场潜在的道德风险.要保证医疗市场的良性竞争,使之发挥利国利民的积极作用,需要政府主导和职业规范双重保险.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中的伦理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可或缺;同时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行为也必须遵守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则。  相似文献   

15.
Liza McCoy 《Human Studies》1998,21(4):395-418
This article uses 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 to investigate how accounting texts mediate the reshaping of managerial practice in the educational sector. The community college system in Ontario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an extensive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Operating grants have been reduced; government spending policies increasingly pull colleges into market relations. In this context, college administrators are working to develop new ways of "doing business." Integral to this are accounting procedures that play a powerful role in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by creating new patterns of organizational visibility. One such, program costing, calculates the profitability rate of an academic department's various program offerings. As deans, department chairpersons, faculty and union representatives orient to this new visibility, the changes they introduce into their work routines bring market relevances into the local sites of colleg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如何促进和持续创新的问题引起了学界和企业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发现好奇和灵感是创新的重要阶段, 灵感具有独立的心理结构和不同的过程, 又受到意识情绪的影响.研究拟从灵感产生的认知和情绪的双加工视角出发, 深入揭示灵感产生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阐明好奇影响灵感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创新的理论发展提供崭新视角,也可为企业员工和创业者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amines inequality from a framework of justice that attends to the socially situated nature of market activity, including exchange. I argue that accounts of unsituated exchange—accounts of market exchange that abstract from social situations, such as philosopher Robert Nozick’s influential libertarian account of justice—overlook variou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growing economic inequalit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alyses of market exchange must incorporate the role of “third parties” who play a role in shaping and/or who are affected by economic transactions. The involvement of these additional partie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is not interference but, instead,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conomic and moral accounting of exchange. An approach to justice and inequality which embeds exchange within multiple dimensions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s needed; the latter part of this article traces such a socially situat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张卫国 《伦理学研究》2004,(2):55-58,91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在社会实践的具体过程中 ,诚信必须人格化 ,转化为德性人格 ,这样才会行之有效。德性人格不仅是协定“契约”的普遍准则 ,而且还更应该是市场主体的内在素质。德性人格的形成 ,唯一可靠的现实途径 ,就是在法德共治条件下 ,形成德性人格生长的多重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与中国社会资本的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水准和社会资本的下降,已经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方式能够使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力量相互协调并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消弭潜在的社会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和克服社会资本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是实现社会“善治”的根本要求。社会资本建立和积累的基础在于具有富足的社会道德资源,“以德治国”为当代中国重新整合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道德资源提供了前提。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道德资源富足与协调,从而使政府、社会与个体能够协调有效地实现各自的行动目标。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if only…”) is related to event explanation, blame assignment, and future decisions. Using data from a large-scale electoral panel survey (ITANES),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election counterfactual thoughts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ubsequent voting choice. Results revealed that voters focused counterfactuals on the government and other political or economic actors but also, and more frequently, on unspecified or reified actors. Whereas counterfactuals focused on the government were associated with voting for the challenger, counterfactuals focused on political or economic actors or on reified 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voting for the incumbent. These associations were even stronger when counterfactuals had a subtractive (“if only X had not…”) rather than an additive (“if only X had…”) structure. The inclusion of the targets of the counterfactuals added significantly to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a model of voting choice based on voters’ evalu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